鼎太姥山的茶青,太姥山的白茶!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鼎太姥山的茶青,太姥山的白茶!



《1》


最近,频频有茶友拿着一些陌生的品牌来问,帮我看看,这个是不是太姥山的茶。


在村姑陈介绍了这么久之后,太姥山的山头概念,早已经深入一众白茶友的心里了。大家都知道,太姥山的白茶好。这一点,不但买茶的人知道,卖茶的人也知道。


于是,很多人想到了借太姥山的光。


比如这位茶友发来的茶,包装上赫然印着“太姥银针”四个字,然而去看厂址,却离太姥山十万八千里,在一个叫做柘荣的邻县。


这就是明显的“营销借光法”——外地的白茶,为了销量好,借了太姥山的光。


在产品包装上印上“太姥”字样,让人乍一看,以为是太姥山的茶,再一对比,发现价格又比常见的太姥山的茶便宜,冲动欣喜之下,自然就买回去了。


原本是很普通的茶,名不见经传,价格也很普通。然而,一旦穿上“太姥山”的外衣,装进“太姥山”的包装盒,它立马就高大上起来,价格也一路涨起来,堪堪可比自己原先的价格,高了一半。


换个名字,就能翻倍卖,这种生意,谁不干?


所以,各种冠以太姥山名号的白茶品牌,层出不穷。


比如,太姥银针,太姥白茶,太姥古树,太姥神针,姥老茶,太白姥........


个个都以产自太姥自居,实则都是别的产区的茶。





《2》


为什么不建在太姥山的茶厂,卖的就不是太姥山的茶呢?


首先,根据地理标志保护的规定,茶叶的采摘,是讲究原材料,原产地,原地加工的。


这是为了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尽最大的可能保存茶叶当中的有益物质。


产自福鼎太姥山的茶青,采下来,要及时摊晾,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运到邻县柘荣去加工——路途遥远,茶青早就闷坏了,做出来的茶叶苦涩味会很重。


在春茶季艳阳高照的气候里长途运输,茶氨酸也损耗很大,成品茶当中鲜爽的口感几乎没有了。


其它的内含物质,也留存得不多。就算存成老白茶,也没什么收藏价值,汤感什么的,别提了。


其次,太姥山本地的茶农,也基本不愿意把茶青运下山去卖,辛苦运下去,价格跟平地茶青一个价,岂不是亏了运费?


另外,基于乡情的缘故,太姥山的茶农,基本上把茶青卖给同村的茶厂——都是亲戚,沾亲带故的,价钱好商量,乡里乡亲的,不卖给自己人,也抹不开面子。


故而,外面的茶厂,要想拿到太姥山的茶青,就得出高价收购,高于本村茶厂的收购价。


那么,水涨船高,这批茶的零售价,必然也是高的。高过太姥山本地茶厂的销售价。


也就意味着,在产品销售上,这批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


懂茶的人,大多数不会这么干。


除非是新手。




《3》


这种“借光”式营销,是老早就出现的,很普通的一种营销手段了。


不但在白茶界里出现了,在岩茶界里,也早就肆虐了。


大家还记得曾经在央视的天价茶广告里看到的那块硕大的广告牌吗?


红色的底色上,赫然写着“牛栏坑肉桂厂”的字样。


到武夷山寻茶的朋友,有多少,曾经因为这块广告牌,而推开过这家茶叶店的大门?


想来为数应该不少吧。


外地人哪里懂得牛栏坑那块小小的地盘,都有哪几户人家。来了武夷山,听到一口本地口音,再听到人家说几句内行话,便确信无疑。


就算你要人家带你去看牛栏坑,也没关系。


看就看呗,茶树又没长嘴。


然而实际上,这家岩茶厂,与牛栏坑,还真的关系不大。据知情人士透露,它家根本就没有分到牛栏坑的茶园,甚至,连半岩的茶区,都算不上。


但是,人家就是凭借着“牛栏坑肉桂”这五个字的光,凭借在“牛栏坑肉桂”的光环下朴素的价格,卖掉了好多茶叶。


说这是史上最成功的“借光式营销”案例,想来没有人不服。




《4》


为什么这种看似不够光明正大的“借光式营销”手段,能屡屡获利呢?


它袭击的是“信息不对称”这一暗穴。


喝茶的人,买茶的人,有几个是知道真正的行业内情的呢?


很少。


真正的内情是,福鼎太姥山的茶农,是不会注册“太姥山”这个商标的,它是特殊词汇,就算去申请了,商标局也不给你审核通过。


同时,太姥山的茶农,也没有习惯宣传自己来自太姥。


他们的高山白茶,产区好,茶青好,产品不愁卖,每年年前就有客商上门来预订,茶还没采,就收到了订金,这样好的行情,又何必再费劲巴拉再去大讲特讲?


反正熟悉的客人都知情,不必再肆意宣扬。


而牛栏坑的茶农,也没有起名牛栏坑的习惯。


他们的茶厂名,天马行空,叫什么名字的都有,唯独没有叫“牛栏坑”的。


盖因他们的厂,办得较早的,彼时牛栏坑还没兴起,没有人会想到要去用它做为茶厂的名字。


到了后来,牛栏坑名声大振之后,虽然也有人想抢注这个名字,但鉴于大家都虎视眈眈,也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牛栏坑”三个字据为已有。


所以,太姥山的茶农,从来不宣扬自己是太姥山的茶。


牛栏坑的茶农,也从来不会宣扬自己是牛栏坑坑主。


就像老班章的村民们,谁还需要去外面做广告,宣传自己是老班章的茶农吗?


每年抱着钱上门来的茶商,都要把他们的黄泥巴路给踏平了。






《5》


茶做得好,是技术好。


而茶卖得好,是营销技巧高明。


借光营销,就是其中极为高明的一项技巧。


跟高明的化妆术异曲同工。


一款平平无奇的茶,因为借了太姥山的光,就立刻鲤鱼跃龙门,身价百倍起来。


茶品质好不好暂且不论,但包装印刷精美,名字起得好,贴着太姥山的招牌,就能卖得风生水起。


正是消费者对包装和宣传的盲从,导致有一小部分商人,不以钻研、提高制茶技术为己任,专门剑走偏锋,贴牌销售,借光营销,也赚到了盆满钵满。


然而,如果每个人,都不再去钻研技术,不再想着要提高制茶水平,把茶做是更好,而是钻研如何投机取巧,那真的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长此以往,恐整个行业,危矣。




《6》


做旧茶,是一种欺骗。


而借光营销,又是另一种欺骗。


招式不同,但殊途同归。


都是让消费者买到了自己原先不想买的东西。


想买老白茶的,买到了假的老白茶。


想买太姥白茶的,买到了假的太姥白茶。


欺骗,做假,也许是一条捷径。


但是,天长日久之后,当一切都真相大白,假的必定会被揪出来。


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