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茶本质是门生意,茶商赚的是卖成品的钱,茶农赚的则是卖原料的钱。从买卖本身来看,茶商、茶农都是赚钱的。但是你要问他们中的任何一方,他们都会说自己没赚到钱,钱都让对方赚走了。听起来双方好像都在遮掩着什么,但今天我想说的是,其实茶农茶商他们说的都大差不差,大家手上都没钱,但各自身家都不菲。
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做普洱实在是太赚钱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风险还特别低,因为整个产业链上的人都不怎么害怕压货,有二级市场可以交易中老期茶,也有茶商热衷于收老料压新饼。唯一困扰茶商与茶农的,就是自家能吃下多少市场。
作为茶农,就要想方设法提高原料的产量以及储备。开辟更多的茶园,建立更多的茶叶初制所。在市场野蛮增长的时代,光靠卖茶赚的钱根本无法支撑自己扩大生产的速度。于是乎茶农就把目光放在了银行身上,而银行也看到了茶农的这种诉求,一是有帮扶农民的政策支持,二是有优质资产做抵押,所以银行放款的速度极快。不信你看,有多少茶园是新开辟出来的,又有多少初制所是新建的。那些名山古寨的茶农,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的初制所。这些都是茶农以加杠杆的方式获得的固定资产,只不过维护这些固定资产是需要成本的。一旦茶叶行情不好,茶农一个不小心就会陷入到入不敷出的境地,所以今年低价出毛茶的人就特别多。
至于说茶商,则更是如此。赚钱多的直接在云南开设厂房,赚钱少的就弄营销大楼销售中心,再不济或租或买都会给自己弄几个档口。至于茶叶库存这个以前文章说过很多次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然后你就会发现,无论是茶农还是茶商,所谓缺钱缺的是现金,但各自的资产都不少。行情好的时候,这些资产能够带来丰厚的回报,现在行情下来了,这些资产中有好多都变成了拖油瓶,关键他们当中有好多都是靠贷款获得的。还贷需要钱,维护这些资产需要钱,如果赚到的钱不够满足这两项之和,那日子之艰难可想而知。
文: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