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人相轻”说起,茶人之间该如何沟通?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从“茶人相轻”说起,茶人之间该如何沟通?

1、茶人相轻

在这个行业,或者说每一个茶城的小格子间里,都潜伏着大量“独孤求败”:满地都是傻逼,满眼都是烂茶,除了我家店里到处无茶可喝。

我也是其中一员。最近独孤求败的我遇到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

好朋友在别人的强烈邀请下,拿出一款好茶与人分享。没想到,刚拿出来,人家就摆出龙门阵,一手一个盖碗,拿出自己的茶,两个茶对冲。朋友还没反应过来,那边就开始点评了:你这茶工艺虽然马马虎虎,但还是淡了点啊。

 

回来路上,朋友气得给我打电话:真是气死啦!我还没想好怎么反驳他就炮轰过来,懂不懂喝茶啊!喝茶是要喝余韵啊!

 

第二件事:

地点勐海,在某资深茶人店里喝茶。把他店里的熟茶喝过一巡,我逗趣地做了个点评:你家茶原料确实好,而且风格鲜明,喝完身体还都暖暖的,很不错……

 

就是工艺有些脱轨,缺少点包裹度,余韵也有点弱。他回我一句:你现在还在讲口感滋味吗?太外行了,我们只讲喝着舒不舒服。

 

那一瞬间,嘴笨的我一下子内心吐了一口老血倒地。

 

——这就是“茶人相轻”。当然,先做一个界定。这篇文章里讨论的“茶人”,不是茶小白也不是茶混混,而是有自己认知框架、有自己清晰评判标准的茶人。

 

2、谈高下就得有标准

上面两个例子,双方是永远争论不出结果的。因为他们根本不在同一个语境下对话,双方的评判标准都不同,怎么比?

 

如果你从一枚茶小白晋升到已经有自己一定认知框架的“茶砖家”,那么,恭喜你。大概率上,在品茶认知领域,你很难会有实质上的进步了。因为你已经看不见别人、听不见别人说什么了。

 

人的认知是分等级的。

第一级是古典,讲信仰、讲忠诚。

第二级是现代,讲理性,讲真理。

第三级是后现代,后现代认为并不存在绝对的真理,讲多元。

第四级是在后现代的基础之上,讲语境。

——摘自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

 

对应到茶人里,第一类,聊起茶来,就是“情怀”“真诚”“古法”;第二类呢,跟你讲化学、生物、数据,真理只有一个,唯科学论;第三类呢,你也对、他也对,“和稀泥”,茶无上品,适口为珍。讨论毫无意义。

 

今天我要强调的是,第四类,讲语境。“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不仅是一个认知水平的问题,还是一个语境问题。“我们不在一个频道上”,实际上就是我们不在一个语境里。

 

上面第一个例子里,两个人对好茶的标准不一样,一个是“浓强”,一个是“余韵”;第二个例子里,一个第一标准是“舒服”,一个第一标准是“越陈越香”。如果讨论要有结果,得来讨论好茶的标准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说的,比高下首先得谈标准。不然毫无意义。

 

3. 沟通态度:不含敌意的坚决

说到了标准,就又有问题了:标准有对错高下之分吗?这里不展开聊了,只说观点: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唯一的标准只是,这东西管不管用。

 

比如,一觉制茶的制茶品鉴标准是基于干净和活性。正确工艺的语境是:是否最大限度的保留活性物质以保证越陈越香;比如上面例子中勐海资深茶人是求干净和喝着舒服,他的标准里不把越陈越香放在重要位置。

 

如果对面坐着的人,所持的标准与你完全不同,那最有姿态或者最划算的态度是怎样呢?

 

“不含敌意的坚决。”

这句话出自美国心理学大师科胡特。这个术语突出了“非敌意”,即无论你怎么样,我都不会有敌意产生。但在坚守界限时不是以攻击愤怒回应,而是以一种更成熟的温和态度去坚守。

 

“不含敌意”,打开自我疆界,看见别人,沟通才能继续和有效,进步才有可能发生;“坚决”,表明,我尊重你观点,但我坚信自己的制茶原则更有用。

简单来说就是,就是:不卑不亢,不懂就问,不攻击对方,不阴阳怪气地自信。

 

初学茶时,课本里老提到中国茶文化内涵是“和”,可一钻进去,看到的都是“斗”。现在我才有点明白,“和”是有效率的模式。当然,这里的“和”可不是和稀泥。

 

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本文来自大风号,感谢作者付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