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叶子”真正变成了“金叶子”——一件提案促成西湖茶产业背后的发展故事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土叶子”真正变成了“金叶子”——一件提案促成西湖茶产业背后的发展故事

来自内蒙古的李宏委员,扎根浙江已有二十年了。他告别了过去喝奶茶的生活习惯,融入了江南的茶文化中。

杭州市政协主席马卫光赴西湖区龙坞龙井茶核心产区调研。

做新闻人的时候,李宏拿过新闻奖,当政协委员的时候,获得过优秀履职委员的称号。作为杭州市西湖区政协委员,李宏在履职工作中接触了许多茶人、制茶大师。对茶文化感兴趣的他,也希望自己成为一名茶文化的推广者。为此,他跑乡村、搞调研、写提案。

西湖龙井驰名天下,明前、雨前龙井更是金贵。然而,李宏却有个疑问:“春茶固然宜人,夏秋两季的西湖茶会是什么滋味?”

一次,他与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理事高嵩老师谈到了这个问题。带着疑问,李宏与高嵩老师在夏秋季跑了西湖很多茶园,跟着茶叶公司收了茶叶,当看到这些不为人注意的“土茶”采用白茶工艺制作后,发生了质的突变,产生龙井清甜与白茶厚润碰撞,更能释放出馥郁的香气,更具耐泡度。李宏立马有了为西湖白茶打call的自觉。“西湖区龙井夏、秋两季的茶鲜叶如果能二次回收利用,以白茶加工工艺开发龙井白茶新品类,就可以成功实现‘点石成金’,给西湖区茶产业增添一份‘茶悦色’,还能有效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李宏感到这条路可行。

可喜的是,不少茶叶加工企业已经开始行动了。西湖白茶现身后就受到了茶界的认可和喜爱。2020年初,杭州葛航茶文化有限公司落户龙坞慈母桥村,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和尝试,拓展了产业领域、实现了农民增收、绿色环保的多重效益。“公司”+“农户”的结合模式,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近700多万元。杭州西湖龙井茶准核心区茶园面积达到21558亩,春茶总产量达到493.79吨。


西湖区转塘街道上城埭村村民采摘夏秋茶鲜叶增加收入。

西湖白茶的市场则让李宏看到可观的前景。他感到“要从政策上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为此,在西湖区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大西湖白茶推广力度,让农民增收地方增税企业增效西湖增色的建议》提案,建议西湖区站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重要理念的高度,加快“杭标”建设,将西湖白茶纳入西湖龙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高标准建设体系,做到西湖白茶生产数据精准管理、标识在线数字化管理和区块链技术,充分体现出杭州市和西湖区数字经济的特质。西湖白茶的数据由区、镇、村三级根据测绘数据,对每家茶农、茶企的茶地面积、地块、产量等基础数据进行精确核定,数据统一录入到数字化管理系统,实行茶农、茶企电子账户实行实名制管理,由西湖区人民政府负责基础数据库管理维护。

提案事关西湖白茶成为继“一绿一红”之后的新“一白”,而且能让农民增收、地方增税、企业增效、西湖增色,成为西湖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又一张亮丽名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关部门吸收提案建议,将西湖白茶列入健全社会共治的西湖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体系,一并加强西湖龙井茶地理标志领域行政执法和协同保护。加强西湖区区域制度资源整合和制度衔接,出台协调配套的西湖龙井茶保护和管理政策,制定出具体可执行的西湖白茶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西湖白茶的开发利用使之常态化,通过权威媒体平台宣传西湖白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强化高品质推广,建立健全西湖白茶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西湖龙井茶“一绿一红一白”系列标准,提高检测能力,规范西湖龙井白茶生产过程,保证西湖龙井茶系列品牌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特色突出。有组织地通过各类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拓展西湖龙井茶系列品牌的海外市场,推动西湖龙井茶地理标志系列产品“走出去”。


2023年夏天,杭州市西湖区农业农村局专程赴龙坞,对西湖白茶的产业项目进行了深入调研,认为区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将加快推进西湖白茶产业化工作,在全面统筹西湖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同时,能够走出一条党委重视、部门协同、茶农参与的西湖白茶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今,烙上龙井DNA的西湖白茶与西湖龙井,九曲红梅初步形成了西湖区“一绿一红一白”的茶产业效应,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农民增收、地方增税、企业增效、西湖增色”变为了现实。据炒茶中心负责人介绍,2023年至今,村民人均收入也较2022年翻了一倍多。

作者单位:杭州市西湖区政协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 郭笑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