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技艺匠心传承 青城道茶溢香千年——省市非遗专家“把脉”青城道茶非遗传承与发展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非遗技艺匠心传承 青城道茶溢香千年——省市非遗专家“把脉”青城道茶非遗传承与发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5月5日,应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和四川都江堰青城茶叶有限公司的邀请,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川茶专委会主任覃中显,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郭桂玲,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秘书长、成都市非遗协会名誉会长夏晓惠,成都市青少年宫调研员彭晓亚及新都区文化馆馆长陈慧玲一行,赴青城茶叶公司为非遗项目“青城道茶”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进行“把脉问珍”,调研指导。

立夏时节春意藏,青城道茶始飘香。

在宋朝年间就已失传的“青城道茶”,是中国道教文化发祥地——青城山所产茶中极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陆羽在《茶经》中说:“茶生蜀山青城丈人峰,为茶中上品”。

都江堰青城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青城道茶传承人彭水清介绍道:“中国的茶文化接受老子庄子思想甚深,道家把老庄与自然为友的思想引入茶文化。因此在茶文化的自然观、哲学观、美学观,以及对人的养生作用方面,道家作出了很多贡献。采摘稠梗(稠为叶,梗为茎)为料,遵循传统道家之法炒制而成的青城道茶,茶形青秀如剑,茶质汤色淡碧,清秀耐泡,是具有道家气息的养身佳品。该茶外形就是古时的稠梗,连叶带茎一起采集和制作,按道教说法,稠为阳,梗为阴,同时该茶泡制后茶叶在茶杯中分上下两层,验证了道教天人合一的说法。

“青城道茶”芽梗长三寸,多梗少叶,去味存真,寄寓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文化本源;“青城道茶”经沸水泡后,其形似如意、似拂尘、似青城宝剑;“青城道茶”茶香淳厚,虽经八次沸水冲泡后,汤色仍如玉,茗香仍不减,香浓之中,还平添了一丝淡淡的甘甜。品青城道茶,不仅要从外形、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鉴赏,还要理解从冲泡过程中体现出的道教文化内涵。”

彭水清说到:“将传统道家制茶工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我们非遗匠人的义务与责任,青城道茶制茶工艺将一代代传承下去。”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党支部书记、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郭桂玲介绍了省非遗保护协会性质、宗旨、业务范围,通报了全省非遗保护工作情况,并对“青城道茶”拟申报省级非遗名录项目进行指导。郭桂玲强调,申报省级非遗项目首先要读懂申报书,认真解读申报书中各栏目的要求;二是要全面收集、整理与之相关的历史文献等佐证材料,理清历史渊源、历史文脉、传承谱系;三是重视采访有关长者、老艺人等,采用录音、录像等手段记录下最原始的信息素材和该项目的基本内容;四是要准确归纳、提炼该项目的主要特征、核心技艺和重要价值;五是要主动精准对标国家和四川省重大战略制定未来五年保护规划等。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秘书长、成都市非遗协会名誉会长夏晓惠指出,企业申报非遗项目要找准短板不足,把准发展定位,未来5年规划要做细做实,可以将历代文人墨客对青城道茶的溢美之词汇编成册,以手绘画册形式将青城道茶的故事讲得更加生动、丰满,利用好3月采茶节、4月放水节、道教文化论坛、武术比赛等,充实丰富青城道茶宣传活动与文化内涵。

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会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川茶专委会主任覃中显总结道,听了专家们深入浅出的指导和非遗传承人的介绍,认为把青城道茶申报成为省级非遗项目是很有必要的。青城道茶具有独特性、唯一性,文化内涵丰富,历史底蕴深厚,其制茶技艺既有中华优秀的传统技艺,又有现代创新元素,希望企业在创新中传承传统技艺与文化,把这些传统技艺传承好弘扬好。同时,覃中显还就青城道茶的文化再挖掘、营销策划、品牌宣传进行了指导。

彭水清感谢道,通过与专家们的交流,拓展了自己的眼界,理清了企业非遗发展思路,进一步增强了传承好、弘扬好、利用好“青城道茶”非遗项目的信心,有决心有信心把青城道茶做优做好,让香溢千年的青城道茶香飘世界。


来源: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