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上的嬢嬢们争当“致富冠军”——贵州茶区妇女投身茶产业“采金摘银”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茶山上的嬢嬢们争当“致富冠军”——贵州茶区妇女投身茶产业“采金摘银”

春茶采摘季,地处苗岭之巅雷公山腹地的雷山县望丰乡干河沟村,茶园里天采摘的茶青必须当天出手。傍晚开始,干河沟茶青交易市场人声鼎沸,比赶集还热闹,卖茶青的茶农以妇女居多,不辞辛劳送来的茶青当场换取现金。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是全国唯一一个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的全境高原茶区,依托700多万亩茶园,茶产业已成为全省农村妇女就业主导产业之一。各地城乡越来越多妇女参与到种茶、采茶、制茶、售茶各环节,在服务于产业发展中实现了生活富裕。

茶山上巧手翻飞的采茶工、工厂里埋头劳作的制茶师、茶桌前魅力非凡的茶艺师……作为贵州乡村产业振兴的排头兵,茶产业已成为妇女就业主导产业之一。乡村振兴中的“她”力量,成为一道绽放茶山的独特风景线。

返乡“再就业”,妇女满山坡

茶园将芜胡不归?

眼看着老家堂妹流转山林栽种100多亩茶园荒废而外出打工,在县城工作生活了几十年,今年63岁的退休职工胡江红三年前决定返回老家“再就业”。

胡江红是江口县农业局退休职工,她所说的老家在江口县坝盘镇挂扣村平里组。这里地处梵净山核心区,海拔10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2014年,得益于退耕还林政策,江口县大力发展茶产业,堂妹一家以每亩50元的价格流转了100余亩山林进行茶叶种植。

广种薄收的种植模式,加之村里劳动力不足茶叶下树率低,多年来一直苦心经营,但不见挣钱。20年后经济下行,茶叶销路愈加困难,堂妹心一横,放弃了自家茶园选择外出务工。茶园荒芜了,每年倒欠村民土地流转费。

江口县怒溪镇骆象村抹茶基地里,妇女们正在用小型采茶机器采收茶青。

这几年,江口抹茶频频出圈,各地抹茶基地迅速建立。既然传统绿茶品牌力不够、劳动力不足,还不如近水楼台先得月,将传统茶园改造成抹茶基地,依靠机械化采摘提升茶叶下树率。

“试试看,反正退休了闲着也是闲着。”瞅准这个机会,胡江红将堂妹荒芜的茶园经管了起来。去年,受冰雹天气和经验不足等因素,茶园收益不高。但胡江红没有气馁,从去年秋天开始加大茶园管护力度。计划着先采一季春茶,然后盖遮阳网做春夏两季抹茶,收割完后再做一季夏秋茶。把茶园从以前的一年只做一季春茶,改造为一年做两季抹茶,一季春茶一季夏秋茶。

“目前,春茶卖了十多万,4月5日清明后开始盖遮阳网,4月18日开始采收抹茶茶青,明天这一季差不多就收完了。”马上进行茶园修建施肥,争取五月底再做一道抹茶。

交给碾茶企业3块5一斤,因为采了春茶所以没有来得及进行茶园修建,第一道抹茶都是请人工采摘,满山都是采茶妇女。“一块钱一斤,每天十多个妇女在基地采,多的200多斤,少的一百来斤,一天一两千斤茶青。”

“还在摸索嘛,计划做四季,如果成功了大家都可以推广。”离开时胡江红说,相信来年再来一定又是另一番景象。

“半边天”撑起一片天

在雷山县,一颗雷山银球茶的诞生,要经历采茶炒茶、揉捏成球、包装等多道精湛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大量的用工,这为擅长指尖活路的妇女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就业机会。

缕缕春风吹绿茶乡,座座茶山披上绿装。3月以来,雷山县大小产茶区陆续进入春茶采摘加工旺季。以妇女唱主角的采茶大军遍布茶山,抢采致富增收的“金叶子”。

雷山银球茶的发展,培育了一群兴茶富民的“巾帼能人”,她们担当茶园茶企的领头雁,带领妇女们活跃在茶叶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用“金手指”采摘、揉捻幸福生活,用“半边天”力量撑起茶产业发展的一片蓝天。

以妇女唱主角的采茶大军盛装参加茶园开采。雷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春茶这一个月的收入,至少有6000元左右,自己荷包鼓了,给小孙子掏钱买礼物不心疼花钱。”雷山县望丰乡干河沟村的茶园里,记者遇见了来自该县丹江镇的女茶工朱明兰,她这些天每天早上7点不到,就约上几个好姐妹组团前来采茶。

当天采摘的茶青必须当天出手,傍晚开始,干河沟茶青交易市场人声鼎沸,卖茶青的茶农以妇女居多,茶青当场换取现金。

产业带就业。这些年,雷山县打造黔东南州级优秀劳务品牌“雷山茶工”,随着采茶技艺的不断提升,专业采茶工队伍名气越来越大。统计显示,每年全县共组织群众参与茶叶组织化生产约27万人次,其中,女采茶工占总人数的90%以上。

茶产业作为贵州覆盖面最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名优茶叶采摘靠“指尖夫”,银球茶的揉捻、茶旅融合中的品茗茶艺表演同样需要“指尖功夫”,最适合女性就业,这为雷山县妇女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乡村振兴中的“她”力量,正成为雷山县茶产业链上的独特风景线。

茶园种出幸福“新天地”

驱车从都匀市区出发,经归兰水族乡,翻过山梁便驶入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一路草木葱茏,放眼都是青翠的绿。

在大河镇巴佑村,40岁的“两孩母亲”潘凤仙赶早送孩子去镇上小学后就直奔自家茶园,一双“金手指”上下翻飞,轻摘茶芽放入茶篓中。

潘凤仙家住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巴佑村,老公常年在广东务工,自己在家带孩子并打理6亩茶园,日子越过越红火。前些年她家修起了3层楼房,去年,大儿子又顺利考上大学。

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和平村,采茶妇女正在交易茶青。

产业带就业,增收千万家。在巴佑村,茶园面积大的家庭以茶为生,根本不外出务工,顾家挣钱两不误;茶园不多的,留下妻子在家采茶和照看老人孩子,丈夫则外出务工多赚一份钱。

“别看我们村不起眼,很多家庭银行账户上都躺起10多万元存款。”巴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蒙荣帮笑道,目前全村茶园面积超过2万亩,通过多品种种植延长采茶季,实现从以前只采明前茶到如今一年十个月有茶采的转变,茶产业成为了村里真正的富民产业。

当下,大河镇7万余亩茶园陆续开采,用工需求量大,周边乡镇上千名中老年妇女涌上茶山采茶。技术好的一天要采200多元的工钱,技术差的每天也有上百元收入。”大河镇干部介绍。

每年采茶季,大河镇7万余亩茶园谱写着春天的故事,数千名老人妇女涌上茶山采茶的景象空前。

记者 袁鹏 向淳

来源:天眼新闻,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