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砣沱驮坨”的演变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下关“砣沱驮坨”的演变

砣沱驮坨

早年以沱茶形制出现,被大家唤名“窝窝茶”的沱茶,以命名法则,走的是直呼外形的路线。

下关沱茶究竟有几个“沱”?在下关沱茶历史长河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让我们一一说来。

“砣”字,名词指向秤锤、秤砣、碾轮石等物件,动词表示“用砣子打磨玉器”,量词用来计量“成团或成块状物体的单位”,比如口语常用的“几砣石头”之类。

而为了丰富口感,下关沱茶将不同茶叶拼配在一起,同时为避免长途运输过程中茶饼出现损坏,就将茶叶压制成了秤砣的形状和大小,这种密压的方法让茶叶能够长时间保存。所以沱茶刚刚创制的时候,叫做“砣茶”,是秤砣的砣。

沱江。长江的支流,发源于四川盆地西北缘的九顶山,又名茶坪山,流经四川省和重庆市;

《漫话下关沱茶》一文,这样记述“砣”“沱”演变:

1902年,下关的一些茶商在一种被称为“姑娘团茶”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创制成外圆内凹呈碗臼形的“砣茶”(云南人习惯将圆形的块状物称为“砣”),不仅解决了茶叶在运输途中容易受损的问题,而且经过特殊工艺加工,使沱茶具有一种特殊的口感和内质。沱茶经昆明、昭通销往四川、泸州、宜宾、重庆等地。因宜宾地处沱江、长江汇合处,当地广为流传“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从而下关砣茶也就逐渐被称之为“沱茶”。

条形与饼形“姑娘团茶”

在《大理是沱茶的原产地》一文中,这样叙述沱茶名称的来由:

其一,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有言:田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姹即沱字(见庄晚芳《<中国茶史>散论》),为何但是将茶称为姹?推论与《诗经·郑风》的“有女如姹”有关。当时姹是将茶青揉成一坨一坨的圆茶而得名。也许是因茶与水有分不开的关系,因而将姹去女从水,写成沱字吧!

其二,沱茶由“团茶”演变而来,“沱”与“团”谐音,且都是圆形,故名。

其三,沱茶由明代“普洱团茶”和清代的“女儿茶”演变而来,至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

姑娘团茶【复制品】

《茶马古道上的百年经典——下关沱茶》一文如此道来:

我家是大理喜洲白族人,民国初年来到下关开茶厂。茶厂设在仁(人)民街下段,厂名“元春茂”,以生产沱茶为主。沱茶白族人称为“tuozao”,“tuo”,意为用模具拓出来的东西。“zao”为茶叶。“tuozao”,就是用模具压出来的茶,有别于散茶。白族语“tuo”字不好写,就用汉字记录为“砣”,又考虑到,茶叶要用水来冲泡,固雅化为“沱”字。

一句话,沱茶二字是汉字记录的白族语,用模具压出的紧压茶的意思。


再说“驮”。作为名词,驮字的意思是:驮着货物的牲口或牲口所负载的货物。

从这个词,大可以让人联想到骆驼、骡、驴、马;联想到包裹捆扎支撑起来的各种货物;再联想到大漠孤烟的“丝绸之路”、山路崎岖的“古盐道’’、阴郁烟瘴寒热交接的“茶马古道”。

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年代,茶叶从自然原始的产地穿过崇山峻岭被送到千里之外,马匹成为最好的运输工具。一条因茶而起,以马相连的茶马古道,由此而生。下关沱茶沿着茶马古道由马帮驮着,一步一步,将茶送到川藏等地,便有了“驮”茶的名号。

作为名词,“坨”字表示堆和团,指形状大小不一的、坚实的团块。

此字在云南口语中,属于使用频率极高的量词,凡是团、块状以及部分条状物体,都叫做“坨”。沱茶雏形为条形或饼茶团茶,则被称为“坨”茶。另外,古代盐商,因为盐巴成块成坨,也被称为“坨商”。

上世纪初以来,下关一度成为中国西南紧压茶加工和集散中心,近50家商号、茶厂凭借大理自然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从版纳、普洱、临沧等地广泛采购驮运原料,生产出沱茶、紧茶等优质产品,运销川渝、西藏等西南西北地区,并远销到上海、印度、新加坡等地,时至今日,下关沱茶已经香飘海内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