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的情怀——新昌茶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人物纪实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茶人的情怀——新昌茶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人物纪实

茶,是有品格的。

不管生长的土地贫瘠或肥沃,经受的气候优越或恶劣,他们总能扎根生长,向上向下,终究长成一片绿,结出一段香,凝成一缕韵。

茶,亦是有坚持的。

若为天朝上国的贡品,便在高贵中不忘澄明;若为贩夫走卒的饮品,便于质朴中求得高贵。

境遇怎样变,不变的总是纯然初心。

茶的品格,茶的坚持,润泽了爱茶人清雅的心灵,也造就了茶人的情怀。

——新昌县名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霞

我和茶的缘分,是从1998年3月调任新昌县农业局局长时开始的。虽然在农村经历过知青生活、担任过乡镇干部,但对农业生产技术全然是一个门外汉。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经常和农业技术专家下基层了解种植业、养殖业、农经、农机等情况,同茶叶专家一起跑茶园、爬茶山,了解茶的品种、栽培、加工、分类、品鉴和冲泡等许多与茶有关的知识,这些经历也让我慢慢喜欢上了茶。2005年1月,调到县政协担任农业农村工作专委主任,兼任新昌县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职务,也没有和茶断缘。2008年1 月,因工作需要,被委派到中国茶市负责茶市日常管理工作,直接与茶农和茶商打上交道,一干就是整整11个年头。2019年6月,到县名茶协会担任了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经常和茶专家、茶企业家接触,学到了更多的茶知识。

整整25年,我学茶、识茶、惜茶,与茶结缘。体验了茶专业人员对茶科技孜孜追求的执着;目睹了茶农起早摸黑采茶、炒茶、卖茶的艰辛和数着卖茶得来钱后的喜悦;看到了茶商起早收茶、筛茶的艰苦和每天忙碌打包寄运到销区客户的兴奋;更是亲身感受到了茶产业的发展给茶农带来了真正的收益。这段经历,丰富了我的茶人生,也见证了我们新昌茶产业的发展历程。2010年我被评为县级优秀党员、2014年荣获“中国茶业行业十大年度经济人物”荣誉。

▲ 2013年4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纪委书记尉健行视察中国茶市

我已有66周岁了,很多人都觉得应该歇下来,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了;也有人不理解,都这个年纪了,为什么还这样忙忙碌碌的?岂不知,一旦和茶结上缘,那是一种如痴如迷的情结,那是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怀。

如果说“致青春”是当下比较时尚的词语的话,那么“致一物”就是我最深情的表白。因为在与茶结缘的岁月里,茶的清香,让我淡泊明志,茶的雅韵,让我品尽人生如茶沉浮的百般滋味。如果能够明白:人生从来都没有过不去的坎,如果真有,那就绕过去。或许不会再如此焦虑。细想过去,那些曾以为天大的事情,到如今看来不过是小事一桩,云淡风轻,只是当时年少气盛,涉世未深。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生活如茶,短暂的沸腾过后,便是细水长流,即使再轰轰烈烈,已抵不过最后的沉寂。

在此,我叙述与茶的情怀,更是要叙述我与茶结缘过程中,那些对新昌茶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和事。

我们知道,在中国,产茶的地方很多,产茶出名的地方却很少,也很难,西湖龙井、碧螺春等许多名茶都已经历了几百年。而新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县,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仅在20多年的时间里,硬是把“大佛龙井”做出了名,获得国际金奖30多个。新昌茶园15.3万亩,产业链总产值已达到了92亿元,成为茶界的“黑马”,全国茶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新昌模式”。

“新昌模式”的成功之道是五个“领先一步”。即:领先一步“圆改扁”产业转型;领先一步创建市场解决卖难;领先一步注册商标创立品牌;领先一步“四两拨千斤”政府主导;领先一步“三产融合”打造茶业全产业链。

那么“新昌模式”的成功之路就是“五个一”。即:有一支前赴后继的科技队伍;有一帮与茶结缘的茶团队;有一批不折不挠的茶业企业家;有一个重视茶产业发展的党委政府;有一群爱茶的茶文化传播者。

01

茶科技 推进茶产业成功转型

新昌是浙江东部的一个山区县,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总面积不过1200平方公里,是浙江茶叶的主产区之一,是国内出口“珠茶”的生产基地。20世纪80年代中期,茶叶市场开始放开,传统的“珠茶”销路不畅,原来“只管种,不管卖”的茶农陷入了“卖茶难”的困境。新昌县委、县政府及时地提出了调整结构“圆改扁”的战略性举措,由专业技术人员牵头,有组织有计划安排能手,培训茶农掌握炒制龙井茶的技艺。在这些示范点制作出来的茶叶,被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评为浙江龙井茶的极品。此后,农业部门的茶叶技术人员全力以赴在全县铺开了“圆改扁”的培训,先后举办培训班500多期,培训了5万多人,形成了一支有10万多人的“圆改扁”生产、采摘、制作队伍。43万总人口中,有18万人从事茶叶及相关产业。当全国茶产业的战略转型刚开始起步时,新昌已完成了人员培训和茶园改造的关键一步,使茶农、茶园成了为“大佛龙井”崛起而储备的战略性资源,为“大佛龙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昌茶产业的迅速发展,茶区变富了,茶农收入大幅增加,大佛龙井也成为新昌的一张金名片。在这过程中,新昌农业部门的一支茶业科技队伍对茶叶技术孜孜不倦地探索,茶科技人员一批退休又一批批接上,名茶科技始终处于领先水平,在新昌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推进作用。

程兆敏、凌光汉、史庭智、徐林波四位都是新昌县农业局最早的茶业科技工作者。凌光汉与程兆敏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茶技人员,50年代初就来到新昌从事茶技推广工作,是亲自参与新昌茶产业转型的建设者。

▲ 原茶叶科技人员史庭智培训龙井炒制技术

▲ 原农业局茶叶站科技人员 程兆敏

▲ 原农业局茶叶站科技人员 凌光汉、徐林波

第二批茶科技人员,都是60后科班毕业的,他们专业性强,工作认真负责,在新昌茶产业转型、提升的关键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利育

原新昌县农业局茶叶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全国农村优秀人才,浙江省人大代表,2020年被评为全国茶产业发展领域“杰出中华茶人”。自1982年浙江农业大学(现为浙江大学)茶学系毕业后,已在新昌茶叶总站工作了40年,经历了新昌茶产业崛起的全过程。“一片叶,一生情”是她对新昌茶产业奉献的真实写照。

▲ 茶叶站研究员 孙利育

周竹定

199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现为浙江大学)茶学系,现任新昌县茶叶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周站长话语不多,但做事细致。2000年,浙江省农业厅经济特产管理局在新昌西山茶叶良种场创办了浙江省茶树良种示范场,示范场面积要从原先不到200亩的茶园扩大到800亩以上。我与周站长一起到西山茶场负责山地征用、良种引进的工作,其中的艰难和辛苦真的是无法描述。整整10个月,他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身前往西山村,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并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在茶山,他和茶叶站科技人员一起现场指导茶树种植、茶园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每天很晚才能回家,为顺利建成浙江省茶树良种示范场付出了辛勤汗水。2015年6月,担任茶叶站站长以后,带领茶叶站的技术人员积极争取实施茶叶科技项目12个,发表科技论文23篇,荣获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等8项。特别是近两年把主要精力倾注在《新昌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和《新昌县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两个省级项目的实施上,为新昌茶业数字赋能、创新服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现任县茶叶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周竹定

王士钢

茶叶站还有一位高级农艺师王士钢,也是一位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做事踏实,专业技能水平高,特别是在新昌天姥红茶的研制和开发上付出了很多心血。每到红茶生产季节,他的身影就会穿梭在茶企的炒制车间,亲临一线培训指导。为了研制出新昌天姥红茶的高端优质茶,他吃住在新昌海拔700米以上的雪溪茶山,从品种试验、青叶采摘、摊青萎调、揉捻发酵、手工烘烤等各道工序都由他亲自掌舵。雪溪茶业生产的“雪里红”天姥红茶荣获2019年世界红茶产品质量大赛金奖。

▲ 王士钢和专家一起评审大佛龙井茶

茶业科技人员青出于蓝而胜蓝,后来陆续入职的人员还有黄琳、陈小媛、胡双、白家赫、袁海艳等,他们年轻有为、文化素质较高。

就是这样一支前赴后继的科技队伍,每年几十期地给茶农培训,促使茶农的技能、素质不断提升,全县受过正规培训的茶农累计4万多人次,其中获得《制茶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2000多名,形成了一支既会种茶又会加工掌握一定茶技知识的10万茶农大军。为新昌茶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02

茶团队 推动茶产业持续发展

新昌茶产业发展除了上面提到的茶科技队伍,更值得一提的是新昌拥有一个对茶叶充满浓厚情怀的团队,默默无闻为新昌茶产业作出贡献。

袁振华

首先要提的是多年为新昌茶产业默默奉献的原政协副主席袁振华,他从2007年开始担任了新昌县名茶协会会长和新昌县茶文化研究会长。16年来,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与省内外的专家部门对接,他不辞辛苦,奔走联络;哪家茶企有困难、有问题需要他出面解决,他不厌其烦,积极协调;茶商有难题需要他帮忙,他不推不拖,热心帮助;尤其是2007年下半年,浙东名茶市场搬迁到中国茶市期间,他不负重任,针对搬迁中的难点难题,有谋有略做好政策落实工作,有些茶商对搬迁存在顾虑,他耐心细致做好茶商的思想工作。

在他担任名茶协会会长期间,配合做好浙江省两届十大名茶的评比活动,获得圆满成功;主持“大佛”驰名商标的申报工作,于2011年5月被国家工商总局行政认定为驰名商标,这是浙江省龙井茶类唯一获得行政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参与编撰《新昌茶经》,主持编辑大佛龙井画册,支持《天姥茶话》上下集的发行工作;举办“中国科学饮茶、七彩人生茶文化进社区”活动,宣传《科学饮茶》;组织开展茶文化进校区活动,多次到南岩小学、南明小学举办“茶文化诗歌朗诵会、茶知识普及”等活动;会同社保局、农业局、职技校等单位开展茶艺培训。2017年10月袁振华当选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新昌县名茶协会多次被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评为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在省内外茶界一提到新昌,就会说,向你们袁主席问好!新昌茶界的老少茶人凡说起袁主席为人,都会翘起大拇指对他赞叹不已,称他是新昌茶团队的“大队长”!

吕文君

在新昌茶界,有这么一位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但从不出现在茶业的领奖台上,也从来没有他的事迹报道。他就是一直默默无闻耕耘在新昌茶产业事业中的奉献者——吕文君。

▲ 2006年,在绍兴茶文化活动上 ,吕文君

向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等领导介绍大佛龙井

吕文君,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在新昌县农业局经济特产站工作,曾任特产站、蔬菜站站长。1999年因工作需要,兼任了县农业招展办副主任,专门负责农产品的展示展销。茶叶是新昌县的主导产业,每年都会参加全国各大城市的茶博会、茶展会。23年来,全国各类茶博会都有吕文君忙碌的身影,会前组织展示的茶产品,会中安排各种大佛龙井品牌的推广活动,亲力亲为,忙前忙后,把每次展示展销会和每场品牌推广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众人调侃他说:你这是不务正业哦!因为吕文君在大学里学的不是茶学专业,也不是市场营销专业,但他为提升大佛龙井的品牌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在大佛龙井的事件营销活动中他也是主要策划者。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北京,建国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再次握手,在北京老舍茶馆以茶会友。吕文君到北京参与策划本次茶会,让两位领导人品尝大佛龙井,从茶叶的品质到泡茶的杯子以及泡茶的水质水温等每个细节都一一把关,借助这次亮相大佛龙井的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首访中国,抵达广州,“大佛龙井”成为广州《哥德保号百年享宴》的指定用茶;此外还有杭州西湖博览会,老舍茶馆的“大佛龙井”献劳模,邀请京城老字号茶庄老板聚新昌等宣传活动,每场都有吕文君的心血和辛勤付出。

新昌县大佛龙井茶文化节第一届是在1996年,2009年后每年一届,到今年已连续举办了15届了,每一届的茶文化节吕文君都是主要策划者。每一年的文化节要有新的创意,每一场的活动要对茶产业有助推作用,从文化节的主题活动到邀请全国茶界领导、专家、重点茶企等,吕文君都是细心策划。每年茶文化节的前一个月,吕文君在办公室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为茶文化节成功举办发挥了积极作用。吕文君也多次被评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先进个人。

在新昌的茶团队中,有很多值得赞赏的人。除了有茶科技工作者、名茶协会的副会长茶企单位以外,还有历届农业局分管茶叶的副局长陈玉祥、许仲明、章俊等,还有原县名茶协会秘书长赵玉汀,还有一直在为弘扬茶文化不懈努力的《新昌茶经》主编徐跃龙、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新昌学院院长吕美萍、新昌县南明小学校长杨晓琳、新昌县文化馆副馆长潘玉等等,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记述。

▲ 茶团队参加青岛2021浙江绿茶博览会

03

茶企业 带动茶产业良性发展

新昌产茶遍及全县12个镇乡(街道),2021年茶园面积达到15.3万亩,茶产量5858.66吨,茶产值13.23亿元,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到92亿元。全县拥有茶叶企业140多家,经营户613家,大多以生产经营龙井茶为主。有省级龙头茶企2家,市级龙头茶企5家。

其中新昌茶企业的典型代表有:

这些都是新昌茶界的佼佼者,是他们走在前列,领头创建了大佛龙井品牌;是他们坚持品质,为“大佛龙井品牌金名片”夯实了基础;是他们规范标准,有力的带动了新昌茶产业的良性发展。

04

茶县长 助力茶产业持续发展

新昌县从“产茶大县”到“名茶之乡”,再迈进了“名茶强县”行列。这是历届政府都把茶产业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免费培训、兴办市场、无性系茶树改造补贴,到品牌推广、茶事活动……在“大佛龙井”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能看到政府挺身而出的身影。

农民日报曾有一篇“四个县长”接力“一片绿叶”专题报道,即钱忠鑫的“调整篇”、程晓帆的“科技红”、徐良平的“品牌账”、柴理明的“资本论”,除了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外,新昌四个分管副县长薪火相传,功不可没。四个县长犹如四个接力队员,为了同一片叶子,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对新昌的茶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都称之为“茶叶县长”。

▲ 时任新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钱忠鑫

到县茶树良种场调研茶树品种改良

▲ 时任新昌县人民政府常委副县长 程晓帆

与茶企老总全国劳模石梦千探讨生态茶园管理

▲ 时任新昌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徐良平

陪同北京老舍茶馆董事长尹智君到长诏茶场考察

▲ 时任新昌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柴理明

主持全国首个绿茶价格指数发布会

▲ 2015年4月“天姥论茶”新昌现象研讨会

至目前,“大佛龙井”已获各种国际性金奖30多次,并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设了400多个直销店和专柜,新昌县也成为声名远播的“中国名茶之乡”。这是全体新昌人民的骄傲,也是历届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心血和结晶。在茶产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新昌几乎都出台新政,启迪思路,引领发展,被业界誉为“中国茶业发展的风向标”。

05

结语茶文化 促进“三茶融合”发展

“茶产业发展将出现两大趋势,一方面是分工分业,另一方面则是三茶融合发展。”这是本届政府对新昌茶产业发展提出的新思路。

新昌是中国名茶之乡,茶叶产业基础比较扎实,不仅规模大,而且品牌响。茶叶加工、茶机生产、茶叶包装设计等在内的第二产业高度发达。新昌又是旅游大县,“江南第一大佛”每年吸引着多达百万游客前来观光。这就为新昌茶业从一产、二产向三产延伸,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三茶融合发展的阶段中,新昌有一群爱茶的茶文化传播者,在促进“三茶融合”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昌茶人专辑》中,记述了蔡瑜、吴玉梅、周亚枢三位茶艺师的事迹。这里讲述是另一位年轻的高级茶艺师吴莲莲。

吴莲莲,1996年出生,高级茶艺师,新昌县白云文化艺术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8年以来,她先后获得全国茶艺师技能大赛个人赛银奖、浙江省“西施美人杯”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获得“浙江省高技能人才”“浙江省技术能手”等6项市级以上荣誉。近年来,针对社会上大部分人采用杯泡方法茶汤苦涩味重的问题,她带领白云茶艺师团队对大佛龙井、天姥云雾和天姥红茶采用茶水分离泡法进行研究,制定提出科学的泡法和三要素参数(时间、茶水比、温度),并大力倡导推广。同时,针对饮茶方式的多样化需求,带队研发了新茶饮。通过调饮、冷泡、冰泡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饮茶行列,迎合了年轻人追求新颖、新鲜、健康的饮茶方式。多次在中国国际茶博会等展示展销活动上进行演示,推广新昌大佛龙井品牌及科学的泡茶、饮茶方法,有效扩大了大佛龙井品牌影响力。她还利用白云书院的平台,走进机关、企业、乡村和学校,向广大茶叶爱好者传授茶叶科普知识,宣传“茶为国饮,科学饮茶,健康生活”的生活理念,吸引更多的人爱茶、学茶、事茶,开启了全民茶艺的新景象。她为人谦和,虚心好学,在业界深得大家好评。

至今,我们全县已拥有茶艺师近百名,其中高级茶艺师10多名,他们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为弘扬茶文化已形成了一支骨干队伍,推动了名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扩大了大佛龙井品牌的荣誉度与影响面。

“淡泊而明志,宁静而致远”这是茶人的性格和追求。一片茶树的叶,落到哪里都是归宿,我们借茶修为,以茶养德,重在践行,贵在坚持;于朴素里高贵,在含蓄处绽放,最终修得收放自如、生命自在;接引一杯茶的智慧,归真生活,传递能量。这是我们茶人的朴实理想,也是一种时代的茶人情怀。

来源 :中国茶叶加工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