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茶文化专题”副主编丁以寿:用文字的力量 传承中国千年茶文化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茶文化专题”副主编丁以寿:用文字的力量 传承中国千年茶文化

2021年,国家社科资金特别委托项目、新世纪国家重要的文化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中国茶文化专题”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委托安徽农业大学牵头组建编辑委员会。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夏涛担任主编,安徽农业大学原校长宛晓春、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所长丁以寿担任副主编。他们精心组织、科学谋划,致力于把《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茶文化专题”打造成文化精品。

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夏涛(左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经理刘祚臣(右三)、中国大百科全书三版数据与专题中心主任程广媛(右一)、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所长丁以寿(左二)在座谈“中国茶文化专题”编撰事宜。

本期我们对话丁以寿教授,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专题”落实于安徽农业大学以及“中国茶文化专题”的编撰架构、学术价值。

◇ 丁教授您好!我们了解到“中国茶文化专题”编辑委员会是由安徽农业大学牵头组建的。这么重要的一项任务交由安徽农业大学,可见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学科专业在全国业界的影响力,能否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学科专业的概况?

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学科专业的前身是1940年建于复旦大学农学院的茶业学科专业,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上海整体迁入安徽。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茶学硕士学位授予点。1998年,被批准为茶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国家第一批高校特色专业。2014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茶学专业拥有一批学术水平、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团队,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80多年以来,为国家培养茶叶专业人才8000多人,为中国茶叶科技、产业、教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茶学学科拥有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全国茶学领域的唯一。此外,先后建设有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安徽省实验室、教育部茶叶化学与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茶树生物学与茶叶加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茶叶加工技术集成创新、茶叶质量与安全、茶与健康、茶树基因组研究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极大地提升了安徽乃至我国茶产业智能化、精深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提升了我国茶叶科技在原始创新与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作为国家重要的茶学科研基地、茶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教成果,为我国茶业现代化和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 茶文化学科是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学科的特色方向之一,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茶文化学科与团队的基本情况?

安徽农业大学茶文化学科在陈椽、王泽农、王镇恒、詹罗九等老一辈的开拓下,有着良好的基础。陈椽教授撰著了世界上第一部《茶业通史》,对中外茶业科技、历史、文化、贸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为茶史方面的开山之作。后来,陈椽教授又出版了《中国茶叶外销史》专著,开拓了茶史学这门新的茶学分支学科;王泽农教授晚年致力于宣扬茶文化,撰写了《茶文化源流初探》、《中华茶文化——先秦儒学思想的渊源》、《从唐代诗人看大唐茶文化》等高水平论文;王镇恒教授等主编的国家“九五”重点图书《中国名茶志》,分省立卷,全面宏富。王镇恒、詹罗九等主编的《中国茶文化大辞典》,收入词条近万,是迄今为止最全面宏富的茶文化辞典。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华茶文化全面复兴。有鉴于此,2000年3月,学校批准成立“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这也是国内高校第一家茶文化研究机构。首任所长为詹罗九,丁以寿任副所长,王镇恒任顾问。2002年6月,中华茶文化研究所进行重组,夏涛任所长,丁以寿任常务副所长,詹罗九任名誉所长,王镇恒任顾问。同年,被批准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19年4月以来,丁以寿任所长,骨干成员有章传政、徐千懿、宋丽、蒋文倩,还聘请一批兼职研究人员。已经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茶文化团队,在国内外有着良好的声誉。

依托中华茶文化研究所,于2005年创办全国高校第一个茶艺高职专业,于2011年创办茶学(茶文化与贸易方向)本科专业,已培养茶艺、茶文化专业学生1000多人,培养茶文化方向硕士研究生30多名,博士研究生2名,含外国留学研究生3名。团队成员主编和参编《中华茶道》、《中华茶艺》、《中华茶史》、《茶艺与茶道》、《中国茶文化概论》、《茶席·茶会》、《茶文化学》、《世界茶文化》等教材,独著和合著《中国茶文化》、《中国茶谱》、《名泉名水泡好茶》、《茶旅春秋》、《书香·茶香》、《黄山毛峰》、《安徽省志·茶业志》、《世界茶文化大全》等著作。

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成立20多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受到业界广泛好评。

◇ 作为执行副主编,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国茶文化专题”的编撰架构和学术价值?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除了纸质版以外,还设有网络版,网络版分为专业版、专题版、大众版三个板块。第三版网络版编纂工作启动以来,在传统百科条目编纂方式上积极创新,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以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读者阅读和使用新需求。

“中国茶文化专题”从人文社会科学角度对茶及其相关的文化进行了系统、科学的研究:含茶史(茶的起源、生产和科技史、产业和经贸史、茶政茶法、茶馆、茶遗产遗迹、茶人、茶学教育、茶叶团体和科研机构等)、茶道(茶艺、茶礼、茶境、茶具、茶泉等)、茶俗(各地茶俗、少数民族茶俗等)、茶文学(古今涉茶的诗词、散文、小说等)、茶艺术(古今涉茶的书法、篆刻、绘画、歌舞、戏剧等)、名茶(古今名茶)、茶文献(古今重要茶书、涉茶笔记和杂著等)、茶传播(饮茶、茶文化、茶叶生产技术向全世界的传播)等八个方面。以文字型条目为主,辅以图片或音视频等,融合多种方式科学全面、立体形象地为读者呈现中国茶文化的专业知识。成果以百科全书条目的形式予以呈现,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平台发布。

“中国茶文化专题”作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专题版“文化类”的重点项目,聘请全国范围内茶及茶文化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编撰团队,以保障其学术性、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陆军工程大学陶德臣教授、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梁子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朱海燕教授、武汉商学院周圣弘教授、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良子高级实验师、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江用文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沈冬梅研究员、浙江农林大学关剑平教授分别担任八个分支的主编。另外,还聘请全国范围有关高校、科研、文博等系统的茶文化及茶学领域30多位专家为条目撰稿。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大型出版项目,是数字化时代的新型百科全书,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进行知识生产、分发和传播的国家大型公共知识服务平台,也是新形势下构建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提升国家整体文化形象、反映当代科学知识水平的重大基础性出版工程,对把握国家话语权、提升科技文化软实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重要意义,也是规范标准知识、维护文化安全、革新传播方式的创新性工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茶文化专题”将全面梳理中国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既要有理论研究的严谨论述,又要结合现实普及相关知识;既要反映中国茶文化的历史风貌,又要反映新时代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兼具了专业性和科普性,创新性和继承性。它既是茶学领域研究者很好的工具书,也是茶文化爱好者的科学读本,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来源 《徽茶》2022年4月刊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