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杯中的绿茶,色泽嫩绿、匀齐,汤色明亮,入口醇爽回甘,香气浓郁持久。
这是记者多年前在四川省宜宾市品叙府龙芽的场景,记忆历久弥新。
这杯香浓的川茶,与一个人息息相关,他就是颜泽文,全国劳动模范、川茶集团董事长。此外,他还担任全国工商联执委、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和四川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转行做茶业
1963年出生的颜泽文,家乡在宜宾市南溪大观朝阳村。初中毕业时,受突如其来的猪瘟影响,家里“连盐巴钱都没得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
14岁那年,颜泽文去了村里的砖瓦厂干活。因为扎实肯干、勤奋好学,很快,他在建筑工程行业站稳了脚跟。23岁那年,他还当上了工程队劳务用工的乙方代表。
亲朋好友都以为颜泽文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未曾想几年之后他却来了个大转身。
作为长江首城的宜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长年温差不大,无霜期达300天以上,特别适宜茶树生长。因而,宜宾茶叶企业众多,城区经销茶叶的门店也不少。1988年,25岁的颜泽文成为当地一家茶叶企业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选择在城区开了家门店。
虽说隔行如隔山,但善于学习的颜泽文很快摸清了茶叶经销的门道,生意兴隆,短短3年,扩充到3家门店。
不断做大做强
经营茶叶店时,他接触了大量的消费者,和很多客户还成了茶友。
交流中他发现,一方面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非常关心,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茶农收入很低,茶园管理粗放,茶叶加工粗糙。
而这些,开茶叶店显然难以左右,除非办茶厂,从源头种植、加工等流程上去解决。
想到了就干,年轻的颜泽文雷厉风行。1991年3月,在宜宾旧州坝的一处旧工棚里,一家名为江北茶厂的制茶企业诞生了。
彼时,宜宾大大小小的茶叶企业众多,一家小企业的开业,自然不会引起多大关注。
因为带着问题而来,颜泽文要求茶农在种植环节严格按相关要求,生产环节不断尝试,精益求精。
1992年,江北茶厂生产的“叙府香茗”特种茉莉花茶在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首届巴蜀食品节获得金奖。
这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多年后,颜泽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宜宾的茶叶生产厂家至少有两三百家,获得这个奖很不容易。
斩获金奖之后,“叙府香茗”销路大开,年底实现产值230多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一鼓作气。1993年,颜泽文组建了宜宾市茶叶总公司,加大投入新建了一个车间,并引进人才完善管理。在当时经济萎缩的大背景下,实现了产值500多万元,利税50多万元。
成功自然更进一步激励了他,决心做大做强茶企。要实现这一目标,他深知不能偏居一隅,而要走出去,吸收外面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刚开始,他借鉴福建高级花茶、浙江龙井等先进工艺。后来,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经验:茶叶从种植到初制到精加工,是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任何环节都疏忽不得,而初加工是重中之重。
很快,公司在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屏山县等地建立茶叶基地,从茶园管理到鲜叶采摘再到初加工,都派技术人员指导,严格把好质量关。
2000年初,公司再次改名,成立四川省叙府茶业有限公司,总投资达到2400万元。
此后几年,颜泽文深刻感受到做大做强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集团化发展才能改变川茶“多小散乱”局面。
2013年10月,四川叙府茶业有限公司整体改制,四川省国投公司和宜宾市国投公司注资入股,成立了川茶集团。
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一届四川国际茶博会上,首次开展了“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评选活动,经过茶博会组委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全省茶叶主产市、多家龙头企业的产品和茶样进行重重评审,“叙府龙芽”牌绿茶荣获“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奖项。
助力乡村振兴
在不断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公司始终坚持与茶农利益捆绑在一起,助力扶贫与乡村振兴。
特别是近年来,川茶集团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充分发挥川茶千亿产业排头兵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创新投资管理模式、经营管理模式、产教融合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川茶产业标准化、川茶产品特色化,依托乡村特色产业优势资源,通过产业帮扶、村企共建共兴,助推“川茶产业振兴、百姓共同富裕”,确保“川茶兴千村”行动取得实效,实现产业增产、茶农增收、企业增效。
截至目前,川茶集团已带动3个县(区)建设标准化茶叶基地30万亩,带动10余个加工企业提档升级,带动近20万户茶农持续增收。
颜泽文表示,川茶集团践行“川茶兴千村”行动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全茶产业链融合发展让基地茶农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通过“川茶兴千村”可以加快川茶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助力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川茶金字招牌。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来源: 豪吃的美食,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