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缨与瓮安茶的“黄金十年”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黄红缨与瓮安茶的“黄金十年”

“我们现已建成欧标茶园12600亩,三月春暖时你们再来看,茶树层层叠叠铺满山坡,到处都是采茶的群众,非常壮观。”2月12日,在瓮安县建中镇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红缨介绍起茶园,不吝溢美之词。

面前大屏幕中,播放着茶园发展过程中的点滴,黄红缨感慨颇多:“一片荒山变成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这要从十年前讲起。”


群众在茶园务工

拓荒!在贫瘠的土地闯出路子。

沿途尽是崎岖、颠簸的山路,里程并不远,却走了两个多小时……十年过去,初次到建中镇果水村时一路上的模样,黄红缨记忆犹新。

2011年,黄红缨踏上了在全国各地调研考察农业项目的征途,历时两年行程12万余公里,来到省级一类贫困村瓮安县建中镇果水村。


群众在茶园务工

当地百姓当时出行和运输还靠着骡子、马匹驮。走进农户家,唯一的“电器”是一盏15瓦的白炽灯。在山上干活的群众,饿了,午饭就啃两个土豆果腹……当时这里还一个无水、无电、无路、无网络的“四无”村寨。

“当时有种感觉,条件越艰苦,越需要我们。”黄红缨暗下决心要为此做些什么。

瓮安是革命老区,让同样来自革命老区湖南的黄红缨有种油然而生的亲近感。初到瓮安时,当地干部群众对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渴望,坚定了黄红缨要留下来发展的决心。


黄红缨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

创业之处总是伴随着艰辛,由于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第一批价值上百万元的黄金芽遭遇了大面积冰雪凝冻,折损殆尽。

拓荒开山,黄红缨住进既不遮风也不避雨的竹木楼,顶着骄阳烈日冒着寒风苦雨指挥队伍平土地、筑梯田,晒得脸上手上都脱了皮,一个月瘦了十余斤。

蜕变!双向奔赴结出硕果。

万亩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一切蜕变,并不容易。

“干一天活,就要结清一天工资,拖一天都不行!”刚开始招聘员工时,村民们的那份不信任让黄红缨感触很深,她知道,村民们穷怕了,害怕上当受骗,害怕努力白费。


技术培训到茶园

“取信于民,产业才能发展壮大。”之后的数月,黄红缨频繁往返于果水村和建中镇,从银行提取现金兑换零钱,每天一分不少地付清茶农的务工费。

真心,终会赢得真情。后来,当务工群众主动找到黄红缨,表示务工费从日结变月结的时候,黄红缨知道,这片茶园终于“种”进村民们的心里,那贫瘠的土地终被捂出了“温度”。

而当地政府强化招商引资,持续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也让黄红缨的企业发展迎来机遇。


茶园风光

2016年,建中镇以茶基地为载体,充分挖掘生态、农业、文旅等资源,加快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茶旅小镇建设。

2021年,瓮安县依托广州对口帮扶项目、中央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等,在建中镇实施年产3000吨精制茶叶加工厂项目,建成精制茶叶加工厂4条碾茶生产线及1条成品包装线。


茶园风光

随着贵瓮高速开通,当地推动龙头引领聚集茶产业集群发展,建中镇发展成为茶叶种植3万多亩、入驻茶企14家的茶产业大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政府的诚意,坚定了黄红缨扎根当地的决心。2021年4月,黄红缨把户口从湖南迁到了瓮安,“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为故乡做事,更有底气、更有力量!”

创新!升级模式带动更多增收。

“茶产业一头连着百姓,一头连着消费者。从一开始,我们的定位就不只是种茶这么简单。”十年来,推动产业升级,创新方式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路,是黄红缨的坚持。


茶叶加工厂房

企业与地方共同探索“党建引领+支部联动+龙头带动+群众参与+融合发展”的发展模式,建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深度参与产业开发、全面共享发展成果。

在地方政府支持下,黄红缨开设农民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讲解茶叶种植技术、展示标准,带领中小企业抱团取暖,营造了浓厚的产业发展氛围。


如今,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推动种植、加工、研发、品牌营销、茶文化推广、茶旅融合等产业形态融合发展,2022年,提供逾1728个就业岗位,发放劳务工资1960万元。

十年时间,黄红缨将茶园从0做到12000亩,建中镇茶叶种植面积达3.42万亩,一片叶子正带富一方百姓。


工人在加工茶饼

采访当天,黄红缨正在与瓮安县建中镇党委书记李昌茂一起谋划春茶采摘茶旅融合具体事宜。今年,建中镇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衔接资金等2000余万元加快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茶旅融合发展提供餐饮、住宿等要素保障。

企业部分荣誉

“明天,挖机就要进到茶山,完善最后1.5公里旅游道路,等下我要去贵阳对接几家大型旅行社,为春茶开采引流。”黄红缨告诉记者,他们创新探索头部企业带腰部企业,腰部企业带腿部企业,的“红缨模式”已初见成效。今年,企业将在茶旅融合、茶酒融合和收藏茶研发等板块发力,进一步丰富业态,延长产业链,带动更多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贵州日报 天眼新w 记者  莫宇 梁晓琳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