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处“湘中明珠”的新化,拥有一片“世遗之地”紫鹊界梯田。而在万亩梯田腹地的渠江源头,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品质上乘的茶叶,是久负盛名的“贡茶”。
新化红茶始于晋,兴于唐宋,昌于明清,盛于民国与当代,已有1500多年历史。至今,在新化全县大大小小的山林之中,都保存有不少野生老茶树。
藏于密林深处的茶树。
如何让这些逐渐被遗忘的深山老茶树重焕光彩?从小与茶叶打交道的茶女肖瑶,闯出了一条“开山路”。在她的手中,老树发出了“新芽”,茶香再次萦绕于茶客的舌尖。
与茶结缘
如果一定要生活划出一条主线,那么,肖瑶迄今为止的人生都与“茶”紧密相连。
1992年,肖瑶出生在新化县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家家户户都有种茶、采茶、制茶、喝茶的习惯。自小,她便跟着奶奶上山采茶,学习如何用传统手工艺制茶。一年365天,喝茶和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山中茶树。
高职毕业后,原本学会计专业的肖瑶偏偏选择了去茶企工作。几年间,她跑遍云南、福建、广州英德等各大著名的产茶地拜师学习茶叶制作工艺,熟练掌握了云南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安化黑茶、福建岩茶等不同茶叶的制作工艺。同时,她还先后获得了中级茶艺师、中级评茶师、高级茶叶审评师的职称。
在福建学习时,肖瑶看到当地茶农十分珍惜从老茶树上摘下的茶叶,通常都是留着自己喝,很少对外出售。当地人告诉她,老树茶纯天然、产量低、品质高,比一般茶叶更为珍贵。这让肖瑶想起了小时候和奶奶一起采茶、制茶的时光,以及老家新化深山里的老茶树。
“走过太多地方、看过太多茶场、感受过太多人工茶山,我才感受到那些深藏山中的野生老茶枞的宝贵。”肖瑶说道。
肖瑶(左一)和两位合伙人一起制茶。
于是,肖瑶的内心深处浮现了一个念头——保护和发掘老茶树的价值。在2017年,肖瑶和两位同学共同成立了湖南省真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开始在整个新化寻找野生茶树。
从一个小作坊起步,在7年间,3个“90后”的姑娘逐渐在茶叶上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为茶而生
初识肖瑶的人,总是被她身上恬静的气质感染。她的脸上常常挂着一抹温柔的笑意,但骨子里就藏着一股韧劲,在某些事情上显得格外固执。比如说,对于制茶工艺的坚守。
深山中的老茶树,不受人为干预,形成了独特的荒野生态链。因为树龄长,往往要比一般茶树高出不少,采摘难度高。再加之,只采一季春茶,数量较少,更为珍贵。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活”老树茶的口感与香气,在尝试多种制作工艺后,肖瑶最终选择了将竹筛日光萎调、自然发酵等古法制作工艺与现代工艺结合,找到了制作工艺的平衡点。
古法日光萎凋。
条索紧实、色泽乌褐,汤色橙黄油亮——肖瑶手中研制出的新化野生茶,口感醇和甘甜、野韵十足,很快便受到了爱茶之人的好评。
更特别的是,肖瑶正在研制的一款具有花香的茶叶。
肖瑶告诉记者,野生老树茶在自然环境中与周围的花草树木共生、彼此吸收,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花香。“我们正在想办法保留这种天然的花香”肖瑶一边说着,一边拿出她的“实验本”,上面详细记录了她每次研制时的用料配比、操作时间、温度湿度等等信息。
三位"90后"青年返乡创业。
对于肖瑶而言,与其说茶是生活的调味,不如说是力量的源泉。她曾经一段人生的低谷期,“是喝茶让我不再那么浮躁,心静下来了,人也走出来了。”
因茶而兴
在深山老林找茶树,可想而知这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但看似柔弱的肖瑶,硬是把这件事做出了效果。
2019年,肖瑶在新化维山乡茶园村流转了500亩的高山荒野茶基地。这些茶树大多种植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多年无人管理。
新建设好的茶厂。
在新化的深山腹地四处寻觅时,除了野生茶树,肖瑶还得到了一份“意外收获”。
“留在大山里的很多都是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的老年人,我们收购老树茶也为他们增加了一份收入。”肖瑶说,看到村民们的笑容,她的心里也暖洋洋的。
毫无疑问,肖瑶的这份事业,不仅让老茶树迎来“第二春”,也为当地人提供了创收增收的机会。茶厂通过聘请农户务工(打理茶山、制茶)和收购农户采摘的鲜叶等方式,并与200余户农户建立了长期利益联结机制,其中脱贫户和老、弱、妇女占大多数。
肖瑶告诉记者,每年仅鲜叶采摘就可为这些农户创收100多万元。“每年4月、5月产茶旺季,茶厂还按照每人每月3000到5000元的工资聘请周边农户从事茶叶加工,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茶叶生意逐渐步入正轨,肖瑶开始思考新的发展路子。
茶庄。
2019年,肖瑶流转了20亩土地修建“涵养茶庄”,以茶为主题,采取“茶+N”模式,拓展三产融合发展。
“未来几年,我们计划将茶叶生产销售、茶餐饮茶民宿、茶研学旅游进行深度融合,吸引、体验、带动、将茶庄周边农业产业以点成线,以线成片。”肖瑶笑着说道:“我想做娄底第一家以茶文化底蕴为蓝本的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型农业产业综合体。”
来源:红网时刻 记者 杨怡晴 通讯员 欧阳钦君 彭舒婷 徐宁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