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茶二代”:他们的时代和故事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湖南“茶二代”:他们的时代和故事

正如茶园每天都有新芽萌发,湘茶千亿产业新征程上,也不断有新生力量注入。浸润着茶香长大的新一代茶人,站在父辈的肩膀上,在新的茶路上,逐渐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成为推动湖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他们从父辈手里接过“接力棒”,肩负着使命与责任,虽有着各自的获与惑、思与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让湘茶茶香更浓郁,飘得更久远。

近日,政协融媒记者采访了政协委员中的“茶二代”,听他们讲述新茶人的奋斗故事。

回乡

茶已深深融入血脉

做茶,很累很难,这是“茶二代”从小就经历过的。

省政协委员、桂东县蓝老爹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蓝利丽生在茶山,长在茶乡。她的家乡在罗霄山脉深处的桂东县清泉镇,这里产茶历史悠久。

“家里以茶为生。我从懂事以后,一直在采茶。”“90后”蓝利丽的童年就是在茶园里度过的。春日里,只要放学回家,来不及和伙伴们玩闹,第一任务就是上山采茶。

作为畬茶传人,蓝利丽传承和发扬畬族制茶文化。

随着年岁增长,蓝利丽最难忘的场景,是父亲用畲族传统工艺炒茶——柴火之上,高温的铁锅炙烤着鲜叶,一双手来回快速翻炒。紧细弯曲的手工茶像父亲躬身炒茶时的背影,时时萦绕在她脑海。蓝利丽的父亲制茶技艺精湛,又敢想敢干,是村里规模种植茶叶的带头人。

2010年,蓝利丽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学习。在校期间,她系统学习了茶树栽培与育种、茶叶加工和营销、茶文化学等专业课程,并时常根据家乡茶叶品种进行研发创新,请教老师如何提升制茶工艺。

2013年大学毕业后,蓝利丽回到家乡,接过了父亲的制茶手艺,并立志将畲族的制茶文化发扬光大。好不容易走出深山,为什么又选择回来?蓝利丽说:“似乎听到了家乡在呼唤,出生于茶香弥漫的家庭,自幼便在父辈种茶、制茶、售茶的忙碌身影中成长,茶已深深融入我的血脉。”

然而,变故突然袭来。当年父亲突然因病去世,迫使她“一夜长大”。为了继承父亲遗愿,2014年,蓝利丽与哥哥蓝凯明注册了“蓝老爹”商标,办起了工厂和直营店,开始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现在,蓝利丽已是桂东县畲茶第二十代传人,也是郴州市玲珑茶手工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人。

同样在茶园长大,满怀憧憬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的,还有古丈县政协委员、湘西自治州牛角山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龙玲芝。

“小时候,是父亲的茶园养育了我,为我们家庭提供了稳定收入;青年时期,是父亲的茶园培育了我,让我从小懂得了只有像茶一样经历千锤百炼,方得一口甘润芬芳的茶汤的道理。”龙玲芝的爷爷是村里茶叶生产队的队长。她从小就看着乡亲们采茶、炒茶、卖茶。后来,父亲在村里担任了村主任、村支书,带头成立了村办企业,利用牛角山海拔800多米、生态良好的荒山开辟茶园。

龙玲芝在牛角山开启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龙玲芝的回乡,缘于村里遭遇的一场大火。

2009年7月21日,龙玲芝至今忘不了这个日子。那天,一场意外大火肆虐牛角山村。一夜之间,30多栋木房化为灰烬,这让原本贫困的村庄雪上加霜。

势在必行的重建,激起了大家的脱贫决心和奋斗热情——村里决定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并利用处于张家界至凤凰这条黄金旅游线路中间的位置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当时,大学毕业后的龙玲芝,在外地考上了教师编制,端上了村里人羡慕的“铁饭碗”。当她回到村里,看到烧毁的苗寨、痛哭的乡亲,她心痛不已。一个念头在脑海里滋生,她辞去了教师工作,义无反顾地回到深山,决定用所学带领乡亲们重建家园、打造茶园,一起脱贫致富。

“可以说,是这场大火重启了我的另一段人生,也让满目疮痍的苗寨得以重生。”如今,在龙玲芝的带领下,牛角山的茶产业与旅游发展相辅相成,每年平均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茶叶产业和旅游产业年产值双双突破亿元,仅固定岗位就业就有1300余人。

传承

为更多人奉上好茶

做茶如做人,踏踏实实做一杯干净的好茶,这是父辈们留给“茶二代”的初心,也是这些“茶二代”不变的坚守。

益阳市政协委员、千秋界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鹏飞作为制茶人家的孩子,父辈20多年来种茶、制茶、卖茶,使他更早地懂得了茶的妙趣与来之不易。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童年时期,父亲在灶堂手工炒茶,我就在一旁写作业。在那个机器尚未普及的年代,父亲每天都会炒茶到很晚。”千秋界茶业是邓鹏飞父亲一手创办。子承父业投身于茶行的邓鹏飞认为,做茶要耐得住寂寞,务实肯干,才能有所收获。

2017年,邓鹏飞担任千秋界茶业销售经理,随即引进黑茶自动化生产线,率先引领安化黑茶进行自动化、清洁化生产。2020年,又引进高精度黑毛茶色选机,黑茶加工实现全自动化,加工全程不落地。

邓鹏飞在生产车间查看茶叶晾干情况。

“为更多人打造一杯安心茶、放心茶。”邓鹏飞在致力于打造生态茶园、开发健康有机茶的同时,釆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4个行政村的茶农发展茶产业,种植茶树1700亩,总计超万人受益。

近3年来,千秋界茶业以聘用劳动力、茶叶鲜叶收购、土地租金等方式为当地老百姓带去超3000万元以上的收入。“树叶”变“金叶”,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说起邓鹏飞,村里人都竖起大拇指:“这是个不错的小伙。”

南岳景区,崎岖而向上的,有一条通往南岳云雾茶核心产区十里茶乡的山路。这条路,是衡阳市政协委员、西岭有机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军常走的路。

中华五岳,唯南岳衡山产茶。高山烟霞造就了“形秀、色绿、味爽、香浓”的南岳云雾茶,而源远流长的福寿文化更让南岳云雾茶有“寿茶”之称,早在初唐时期就被列为贡茶。

生长在国有茶场边,李国军犹记得,父母春季在茶场采茶制茶,夏秋也在茶场忙活。他们在茶场的辛勤劳作支撑着家里的生计。

“小时候,长辈们总在晚饭后泡上一杯南岳云雾茶,小孩们搬个小板凳坐一旁听他们讲山里的传说。”儿时的记忆,让李国军对这片茶山念念不忘。

守着这片茶山,李国军早期几经创业不顺。最初由于没有加工场地,也不懂销售,只能将茶鲜叶卖给别人,赚取微薄利润。

李国军介绍南岳云雾茶。政协融媒记者闫利鹏摄

2018年,李国军成立杉湾茶叶专业合作社和南岳西岭有机茶叶有限公司,实行统一收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严格把控茶叶质量,并潜心研发,在原有生产绿茶的基础上研发了红茶、黑茶新产品。

2022年8月,李国军把茶叶门店搬进了祝融小镇,在南岳旅游“新地标”里建起了茶文化体验馆。馆内摆设着10多款南岳云雾茶产品、南岳云雾茶的文化书籍及传统民间制茶技艺设备等。

蜿蜒如带十里茶乡,云雾滋养高山好茶。如今,李国军最大的目标,是打响“南岳云雾”品牌,弘扬“茶祖、茶匠”文化精神,让南岳云雾茶走出衡阳、湖南,香飘国内外。

创新

推动湘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前辈们的指引以及自身的践行中,“茶二代”们也看到了上一代茶人耗费心血发展起来的湘茶产业正面临新挑战,他们心中更多了一份责任感。新的时代之下、新的舞台之中,他们正在用属于年轻人的“新茶经”,带领传统茶产业于创新中寻求新出路,让传统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万亩竹海,徐徐清风送来缕缕清香,沿小道绕竹林而上,不远处的土坡,层层叠叠的茶树间新芽嫩绿……盛夏时节的耒阳市蔡伦竹海景区内,500亩示范性茶园里的夏茶长势正好。耒阳市政协委员、湖南水木芙蓉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思思介绍,这些茶主要用来制作“竹海午时茶”。

“端午近,五毒醒,午时茶,当药饮。”自古以来,耒阳就有服饮午时茶的习俗。尤其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耒阳大部分农村,家家户户采甘草、菊花、金银花等十几种中药材,与茶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置制作药茶,用以清热解毒、防疫祛病等。

1993年出生的黄思思,在家庭环境影响下,从小耳濡目染,喝着午时茶的同时,也习得了午时茶制作技艺。

黄思思带领企业创新“竹茶共生”模式。政协融媒记者闫利鹏摄

“一种午时茶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竹海午时茶”产品获湖南省科技成果认证,“午时茶新工艺制作及产业化”项目获科技部颁发的“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证书……近年来,黄思思始终坚持在传承中创新,不断推动午时茶制作技艺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作流程。2023年,她获评耒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

与此同时,黄思思还带领企业创新“竹茶共生”模式,聚焦林下经济,推动竹茶间种、竹茶共生。

“春茶做江头贡茶,夏秋茶炒制为竹海午时茶,既延长了茶业采摘期,又开发了‘茶叶+中药材’融合领域,填补了茶作为防暑降温饮品的空白。”黄思思表示,持续深耕精致茶业、打造茶旅融合休闲茶园、光大茶叶品牌,将是她一直坚持做下去的事。

龙玲芝对于“茶二代”的使命担当,有她的理解:“我们是在茶前辈们所培育的沃土上,不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的新时代中青年茶人,应当成为中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传承者、建设者、创新者。”

言践于行。这些年,龙玲芝获得了高级茶艺师证书,利用各种机会将中国茶文化带到澳大利亚、英国以及非洲等地,让中国茶传播得更远更广;建成年产400吨绿茶、400吨红茶、200吨紧压茶的2个茶厂;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乡村振兴有了“牛角山模式”。

“在传统市场之外不断去培育、开拓新的茶叶产品和营销模式,不断匹配新生的应用场景,实现以流量为引领、体验为特征、全产业链为支撑的新业态,让更多的中国青年、世界青年品尝中国好茶。”对于未来,龙玲芝信心十足。

为实现衡阳市百亿元茶产业目标,今年上半年,衡阳市政府组织调研组,先后赴安徽省黄山市、浙江省杭州市等地考察学习。李国军全程参与其中,努力为“南岳云雾茶”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强寻计问策。

“‘茶叶+’让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乡变梦乡、茶山变金山。”李国军表示,当下,茶旅融合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茶的关注和喜爱,让湘茶产业发展空间愈加广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属于湖南“茶二代”的故事正在精彩书写。

文|政协融媒记者 李飞

来源:湖南政协 政协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