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水入壶,茶叶轻舞,舒展浮沉之间,汤色渐渐红亮,馥郁芬芳萦绕鼻尖。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毛岸村,“茶三代”李达敏生于此,长于此,也传承于此。从任职国营茶厂到创立民营茶厂,他专注制茶41年,坚守着自己的茶山、茶厂,也提升着制茶技艺。李达敏不仅是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一级制茶师,还是海南省首批“南海工匠”之一。
李达敏在制茶前察看茶青品质。受访者供图
制茶世家“茶三代”投身茶业
在五指山南麓,云雾缭绕,山林葱茏,河流清澈。湿润温和的气候和深厚肥沃的土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诞生了曾在国际红茶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的茶场——国营通什茶场(2003年更名为国营五指山茶场),不仅滋养着优良的茶树,也孕育着一代代制茶人。
那里是保亭毛岸,也是李达敏的出生地。
与茶结缘的一生,是家庭从小种下的心锚。李达敏出生在通什茶场的一个茶农家庭,祖父在广东老家以种茶做茶为生,父亲和母亲都在通什(五指山)茶场从事茶业工作。“童年就是闻着茶香度过的。”在茶园里长大的“茶三代”李达敏,自小对采茶、制茶、品茶耳濡目染。
当时,高中毕业的李达敏就走出了大山,到外面闯荡。在父亲的建议下,20世纪80年代,李达敏考入了广西农垦职工大学茶叶系,系统而专业的学习不仅重塑了他对茶的认识,也让他坚定了投身制茶业的初心。大二时,一位国家级制茶大师制作乌龙茶的过程让他印象深刻。“茶叶经过摇青、静置、杀青,反复制作,变得非常漂亮,这就是制茶的魅力。”回忆起那个画面,李达敏眼里依然闪着光。
毕业后,李达敏回到通什茶场(今五指山茶场)工作,一边照顾父母,一边传承茶文化和技艺。在茶场工作期间,李达敏吸收和传承了红碎茶的传统制作工艺精髓,从技术员到生产科副科长,再到厂长,他一步一个脚印,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积累了大量的制茶经验与技术。
时间来到1980年代末,做红茶久负盛名的茶厂要适应市场生产绿茶,但“红改绿”工艺困难重重。作为技术骨干,李达敏苦心钻研,最后在以他为代表的“技术尖兵”的努力下,工艺有了突破性发展。2002年,茶厂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蒸汽杀青装备,绿茶品质有了质的飞跃,制出了品质上乘的海南金鼎翠绿茶,在当年的“中茶杯”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在茶叶的创新之路上,李达敏不断前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茶。”李达敏说,毛岸地处雨林之境,生长于雨林深处的野生海南大叶种,其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较高,是制作红茶的上品。
五指山南麓保亭毛岸一带的海南大叶种荒野茶的嫩芽。受访者供图
“海南大叶种滋味协调性好,蜜兰香尤为突出,但强度稍弱一些,我们发现同一片雨林中的云南大叶种刚好能够优势互补。”李达敏说,在尝试多种实验方式后,研究人员统计得出,两个品种以一比一的鲜叶原料比例配制茶叶最佳。“这样制作的茶叶泡出来汤色红艳明亮,浓度强,花香与蜜兰香交融滑口。”此后,当地茶农在种茶树时,也常常会将两个品种搭配种植。
创新之路千锤百炼显茶香
“我希望能让更多人见识到来自海南雨林的高端红茶。”做好海南大叶种工夫红茶,不仅是李达敏的抱负,也是他心中的情怀。2009年,李达敏辞去国营五指山茶场茶叶加工厂厂长的职务,创办了民营茶厂,潜心生产大叶种名优工夫红茶。
工夫茶,顾名思义,制作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凝聚着制茶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从鲜叶采摘到初步加工、精制加工,再到产品包装,每一个环节李达敏都亲自把关。
好的原料是一款好茶的基础,对于茶园的生态环境和茶树的种植方法,李达敏都有着较为严格的把控。“我们自己的茶园是荒野茶,茶树是之前人工种植后丢荒多年的,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品质。”李达敏说,如今茶园采用科学管理办法,平时主要施以羊粪、花生饼等有机肥料来改良土壤。
“看天做茶,看茶做茶”是李达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采摘过后的初制,从萎凋、揉捻到发酵、烘干,工序无定式。一个富有经验的制茶师,会根据每一年的茶叶情况调整制作方法,根据鲜叶进厂时间调整加工时间和工艺。
就揉捻这道红茶初制工序而言,“我们的雨林大叶茶一般采用一芽两叶的原料,要揉捻到茶叶叶肉细胞破坏率高,又要保证芽叶的完整性,做到‘骨烂而皮不烂’。”李达敏说,加压时,茶叶要达到手轻握成团但不流汁,才算是比较合适的状态。初步加工之后,工夫红茶还要经过进一步的精制加工。
每到制茶期,李达敏总是扎进自己的茶厂里,精准地把控每一道工序,让茶叶的品质、滋味、香气、色泽都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壶底,海南大叶种工夫红茶的茶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乌润,茶汤汤色红艳、明亮,花香、果香气味浓郁。这是李达敏的荒野茶——“雨林幽兰”红茶的特性,不仅外在优雅,内在也丰富深邃,经久耐泡,入口滋味醇厚爽滑,备受茶客认可。
李达敏茶园里大如手掌的海南大叶种茶树叶。受访者供图
除了“雨林幽兰”,李达敏的茶厂还研发推广了“雨后红”“五指雨林”等红茶品种。今年,李达敏在白茶研发上也有了突破,一款高品质白茶即将面世。
“在创新之路上,不仅要找对品种、找对种植地,还要找到适合茶树的山场,就是茶树生长的微域气候和良好土壤的产区,这两个因素对茶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与茶打了大半生交道,李达敏有着很深的感悟。
传承技艺用匠心注入灵魂
制茶,是一件充满动态变化的事情,也是需要保持激情和长久学习态度的一份工作。如今,年近60的李达敏依旧精益求精,不断打磨提升做茶技艺。
“不断重复同一个细节千百遍,最终使这个细节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哪怕百分之一,这是我理解的匠心。”在李达敏看来,唯有匠心才能为茶注入灵魂,只有专注才能做出卓越产品。几十年如一日,他潜心于茶叶生产、研发、推广。
不仅用心做好茶,让茶文化以及制茶技艺得到传承和发扬,助力乡村振兴,这也是李达敏一直在坚守的事。
这些年来,李达敏热心于传授技艺,不吝分享制茶经验,经常帮助海南各市县茶企、茶农,指导茶园管理和茶叶生产加工,并开展制茶技术公益培训课,全年培训人员平均达到300人次以上,助力打造企业技术人才队伍和培养社会茶业各类人才。
李达敏在“2023三亚丝路茶业论坛”上发言。受访者供图
“我们的授课模式一般是理论授课跟实操相结合,会深入到茶叶作坊或车间,现场教茶农如何制茶,帮助他们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李达敏介绍,他自己的茶厂也成为实操培训的一个地点,“茶文化的传播和传承需要更多技能人才,我想尽自己的力量为海南培养更多制茶能手出来,让我们海南茶叶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2019年,李达敏入选海南省首批“南海工匠”,并在制茶方面开展带徒传技等活动。多年来,李达敏还常赴青岛、上海等地,为当地学员讲授茶文化,扩大海南红茶影响力。
现在,李达敏的孩子也跟着他学制茶,“他不一定要从事这个行业,但一定要懂。”他说。
来源:海南日报 全媒体 记者 王迎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