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奶奶”张淑珍的故事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茶奶奶”张淑珍的故事

  她扎根秦岭六十年,把致富的希望带给深山里的乡亲。她就是被商南百姓称为“茶奶奶”的张淑珍。尽管已年过八旬,张淑珍最喜欢做的事,还是到茶园里走走看看。这里不仅有让她痴迷的茶香,还见证了她奋斗了一个甲子的时光。

  陕西省商南县如今是我国西部最北端的新兴优质产茶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商南县位于北纬33度,传统意义上,茶叶的适宜生长区在北纬30度以南。为将茶叶产地向北推移这300多公里,她扎根秦岭六十年,把致富的希望带给深山里的乡亲。她就是被商南百姓称为“茶奶奶”的张淑珍。

  1961年,24岁的张淑珍从西北农学院毕业。她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与爱人焦永才一起,来到大山深处的商南县林业站工作。当时,商南县的群众生活很困难。在一次调研中,一位老太太把自己珍藏了很久的,仅有的一份挂面拿出来,给夫妻俩下了一碗面条。张淑珍说,这是自己这一生吃得最难忘的一顿饭。老百姓的真情让她终身难忘,张淑珍在心里默默立志,她一定要用自己所学,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选择什么项目来帮助乡亲们致富呢?张淑珍尝试在荒山上栽植经济树种,桉树、油茶,种桑养蚕,但效果都不理想。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淑珍了解到茶叶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在历史上,茶叶适生区大都在北纬30°以南,而商南地处北纬33°,从无产茶历史。商南能跨过这条300多公里的栽培临界线吗?张淑珍决心试一试,但结果却是年年栽,年年不成功。有人不理解,有人说风凉话,有人说城里的娃娃啥也不懂,就会吹牛。倔强的张淑珍没有放弃。为采集一手资料,她披星戴月、翻山越岭采集土壤进行分析,一次次点种茶籽、采茶、炒青……潜心试验、反复实践,做了200多万字的观察记录,终于在8年后,收获了第一批1.9公斤的商南本地茶。随后,为提高茶产量,张淑珍又试验出“松土保墒,疏花疏果”等符合商南地域特点的丰茶措施。短短几年间,商南县建成茶场36个,开荒种茶2万余亩。

  改革开放之初,刚刚从计划经济走出的商南茶叶一度面临滞销的窘境。作为时任商南县茶叶站站长,张淑珍坐不住了,她大胆倡议,成立商南茶叶联营公司,带领茶农闯市场。

  常年的奔波拖垮了张淑珍的身体,1989年,她被确诊癌症。手术前,张淑珍给茶叶站的同事们留下了这么一段遗言:我这辈子啥事儿也没干成,只搞了个茶叶。这一去,也许不再回来。希望大家同心协力把茶叶事业搞好,茶叶发展了,我也就放心了!

  在丈夫焦永才的鼓励和照料下,张淑珍顽强地挺了过来。然而,当张淑珍还在与疾病抗争时,厄运再次降临到这个家庭,病魔夺走了丈夫的生命。一路陪伴和支持自己的丈夫离开了,张淑珍痛不欲生,但帮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心愿还没有完成。擦干眼泪,带着丈夫的遗愿,张淑珍夜以继日地工作,商南的茶产业迅速壮大。

  如今,商南县共建茶园40多万亩,年产茶叶5600多吨,产值达9亿元;发展茶叶大户4200多户,带动贫困户2.4万人;拥有6大系列、30多个茶品种,以其滋味鲜爽、回味甘甜、汤色黄绿等特点而赢得众多爱茶人士好评,茶叶成为当地富民强县的绿色支柱产业。

  现在,84岁的张淑珍依然在忙碌,上茶山、进茶场,研究茶叶新技术。而她的奋斗不息的人生,也如这茶香,久久回味醇厚隽永。张淑珍记得十八岁那年自己第一次上党课,老校长告诉她,共产党员是什么?是人民群众的公仆。这句话她记住了,记了一辈子。

  多年来,张淑珍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杰扶贫状元”等荣誉称号。(来源:共产党员电视栏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