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福鼎茶业——福鼎重要的茶人、茶行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漫话福鼎茶业——福鼎重要的茶人、茶行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重要的人和事,福鼎的茶产业也一样。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他们的故事。

《福鼎文史·白琳专辑》载:清中叶,翁江萧家“三泰”茶行的当家萧熊把茶叶销往上海,是当时最大的茶商之一。《福鼎县乡土志》记载其妾事迹:“萧熊妾钱氏,江苏常州人。有侠气,谙武略,熊以千金纳为簉室。咸丰间,避金钱乱,戎服上马,驰三十里。熊病,革剮股和药以疗。及殁,椎胸大痛,当盖棺时,以首触棺,血濡濡滴,气几绝。家人救之苏。是夜服阿芙蓉以殉。”1860年“白琳工夫”红茶遭受印度、锡兰等国的红茶与国内安徽祁门红茶的冲击,茶价大跌。“三泰茶行”一夜之间把囤积5年的红茶一把火烧毁,以致于家族中落。

吴开雍,字肃五,水郊(翠郊)人,是吴家大厝(洋里古民居)主人。他和弟弟吴开泮都经营茶叶。民国《福鼎县志》载其义举:慷慨著名,亲戚朋友中家境贫寒、落魄的人,经常靠他资助。在乡里建义坟,减米价,抚恤孤儿,资助棺椁以及修建桥梁道路,很多的善举没有一样不尽心尽力的,乡里人都十分称颂。

邵维羡(1855-1931年),白琳棠园莘洋人。据《筱溪陈情书》记述梅伯珍从事茶叶生意的引路人就是邵维羡,他也是袁子卿的岳父,以制作、经营茶叶起家,鼎盛时期,拥有田租千二石,茶叶生意做到福州等地。今莘洋老坪店保留有邵维羡发迹后建的四合院,占地面积350多平方米,设门楼,门坊悬山式,题“仰绍东陵”四字。

张永德,贯岭邦福(原名石崩窟)人,四个儿子分别取元、亨、利、丁四房,1863年取长子“元房”为茶业商号—张元记。张永德的舅舅林滋秀是福鼎著名文人,1832年,年轻的张永德随其舅北上一游,不仅开了眼界,而且认识结交了一批文坛诗友,为日后的茶烟生意奠定了广泛的人脉基础。《张氏宗谱·忍卿公传赞》记载:“购闽浙于烟茶,通商各处;肯大厦有三座,千顷承租。”

蔡维侧(1850-1903年),号侍卿,清光绪年间武生,先从武,大约在1880年前后从事茶叶生意,在白琳康山村王渡头开设祥丰茶庄。其生产的莲心茶远销新加坡、东南亚等地。(据《济阳蔡氏宗谱》)

梅伯珍(1875-1947年)号筱溪,点头柏柳人,创办恒春祥茶行,榕城人尊称他为“梅伯”。善于研制新产品,首创茉莉花茶,有“梅占魁”之号,经过多年茶叶经营历练后,挺进福州,成为福州福鼎商会总会计。他精通英语,经营的茶叶销往东南亚、新加坡。民国29年(1940年)受庄晚芳委托,65岁的梅伯珍在白琳筹办示范茶厂。

陈炽昌(1889-1969年)点头街道人,创办“联成”茶行时,担任福州福鼎会馆的“管帮带”(相当于主管)。为人忠厚,讲信誉。在福州时和福鼎黄淑宗关系密切,经常提供场所让其开展地下组织活动。一次从福州回福鼎的路途中,在船上遭遇海盗掠夺,经济受到影响。

吴观楷(1895-?),字世和,福鼎人称其为白琳亥。磻溪镇黄冈蛤蟆座人,翠郊古民居的吴家与其同宗,其为大房,蛤蟆座也有一座和白琳镇翠郊古民居相媲美的大房子,不幸于清末失火烧毁。1910年,吴世和来到白琳,从童工做起,在布店、药店、当店、钱庄看店、记账、进货等。上世纪20年代创办双春隆茶行,从事茶叶生意。到1941年,双春隆注册资本金6000元,是全县注册资金最高的茶行。据考,吴世和还拥有另一家茶行——“第一春”,注册资本金5000元,主体人与代表是吴安兰。

袁子卿(1898-1965年),字宗宋。祖籍柘荣乍洋溪口。上世纪20年代,他从玉琳古街大马路购得茶行“伡洋馆”,将其更名为“合茂智”茶馆。在“白琳工夫”制作过程,把原材料白琳菜茶小叶群系,改为福鼎大白茶,“白琳工夫”品质更上一层楼,超过安徽祁门红茶,是秀丽皇后--白琳工夫的发明者。定名为“橘红”。

梅秀逢(1903-1951年),点头柏柳人,在广州、福州经营茶叶,创办“协和隆”茶行。与何应钦交厚,其母亲60大寿,适值何主政福建省,何以政务名义向其赠牌匾,匾曰:“纯嘏尔常”,今尚存。

“广泰”茶行(点头也有广泰)是广州茶商与白琳茶商相结合的产物,在福鼎名气很大。其一,福鼎白琳茶叶初制厂1950年落户其旧址;其二,实力雄厚,当年白琳和店下一些茶行的茶叶由其收购包销;其三,广州茶商专门派代表胡阿炮驻扎在白琳,采办收购茶叶;其四,与广州茶商合作的福鼎白琳茶商詹振班、詹振步在白琳知名度很高。

“恒丰泰”是福鼎白琳瓜园蔡姓家族后代蔡齐卿创建的。其祖蔡文聘(1798-1855年),字廷徵,号莘畊,以行医起家,兼营茶庄,建有位于白琳镇玉琳街的大厝,即下蔡厝。上蔡厝为文聘第三子蔡鲁溱所建。据《瓜园蔡氏族谱·蔡济五传》载,蔡鲁溱(1824-1895年),字仰旗,号济五。蔡济五善承父志,后建成上蔡厝(2012年失火)。蔡氏上茶馆即恒丰泰。玉琳街大马路还有一处茶庄属下蔡厝。1930年,寿宁土匪何金标窜入白琳抢劫,茶馆被火毁。茶馆遗址一度作为校场之所,后转手卖给吴世和。吴氏重新建成双春隆茶庄和平安药堂。

磻溪也出了一些茶商,限于交通不便,许多茶人在白琳起家后,落户白琳玉琳街。磻溪樟柏洋的林爵卿经营茶叶兼营百货,后创办“林仁记”茶行。磻溪黄冈周忠杰创办“一团春”茶行,其旧址在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白琳医院。

桐山为县治所在地,也有一些茶行,除“张元记”外,还有“新春”“源裕”“信天祥”“森茂隆”“福泰和”“王茂泰”“林协康”“新同春”“恒兴隆”“宏泰兴”茶行,这些茶行在1941年的注册资本金只有2000元,在同时代中属中等水平。

点头的茶商、茶行有12家,知名的有陈炽昌的广顺里(广泰)“联成”茶行,陈鹄生的“陈源兴”茶行,陈光寿的“福生兴”茶行,陈明正的“建兴”,石怀卿的“宏泰祥”等茶行,规模比较大。点头的柏柳村人口少,而且地理位置偏僻,却拥有福鼎大白茶原产地的特殊地位,出现了“恒春祥”梅伯珍、“协和隆”的梅相逢、“林春盛”的林如成这些重量级的茶商。

店下和巽城有不少茶行,其中“喻秋记”“周祥记”“新斋春”“生春”“新源昌”规模较大。巽城有“新同发”“新茂和”“乾裕丰”“成春”等。据《福鼎文史》二十七辑《店下茶馆话兴废》载:“茶馆制成的白毫针、白牡丹、红茶等装裱成箱(袋),每箱重量均在40-45斤。各馆春茶出售均在几百箱或千箱以上,由内港帆船运抵沙埕茶栈托运,再由玉江、海超商轮运往福州、厦门、广州等地转销香港、柬埔寨和南洋诸岛,或北上江西南昌、苏杭、上海等地销售。”

清末民初,制茶流程是茶农采摘鲜叶后在自家初制成白茶、红茶、绿茶等毛茶的半成品茶,再由大茶行收购,精加工为成品茶装箱再进行销售。大的茶行除了一部分收购毛茶,自身也加工毛茶;从茶青收购开始,经初加工、精加工生产成品茶叶。一般每个茶行都拥有几个茶师,茶师要评定茶农生产半成品茶的等级并进行论价。这种营销模式造就了很多制茶和评茶师傅,促进了茶农加工半成品茶的水平,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整体制茶水平不断提高。1950年,国营福鼎茶厂开办时有1000多名丰富制茶经验的茶师参加报名。

来源:福鼎市茶文化研究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