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联合“一带一路”国际茶贸易产业创新院正式发布《2021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我们将从不同角度为大家分享解读报告,帮助广大茶界人士更好的了解《报告》,了解2021国内茶叶进出口情况!(文末可申领《报告》)
《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和总结中国茶叶进出口情况,了解我国茶叶进出口存在的问题及短板,帮助各茶叶产区及相关出口企业掌握进出口数据,有针对性的进行市场开拓和产品研发。
本次《报告》解读内容:浙江省茶叶贸易相关分析。
全国四成茶叶出口量来自这里!
2021年浙江省出口茶叶15.08万吨、同比增3.18%,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1%、位居各省第一(安徽6.77万吨位居第二);出口额4.86亿美元、同比增8.64%,占全国出口总额21.13%,位居各省第二。
数据来源《2021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
2021浙江省茶叶进口量8938.2吨,同比增长8.1%,位居各省第二;进口额2223.3万美元,位居各省第四。
数据来源《2021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
相对于其他主要出口省份,浙江的出口目的地更加多元化,销往世界110多个国家地区。
名副其实的中国绿茶出口“龙头”!
浙江省茶叶出口涉及全茶类,其中,以绿茶出口为主,2021年绿茶出口额4.45亿美元,占比达92%,出口量14.5万吨,占比达96%。浙江省2021绿茶出口额占全国30%,出口量占全国46%,均稳居当年全国绿茶出口榜第一!
数据来源《2021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
红茶、乌龙茶、花茶等出口量较少,去年分别出口0.33万吨、0.14万吨和0.12万吨,其平均价为6.79美元/公斤,是大宗低端出口绿茶的2倍多。
数据来源《2021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
在绿茶大体量的影响下,其它茶类占比相比较小,但并不影响其排名!2021浙江省花茶以出口额906.9万美元,出口量1176.8吨,位居当年各省花茶出口排名第二!
浙江省出口茶叶以非洲为主,欧盟、美国等市场有所拓展
浙江省茶叶出口销往世界110多个国家地区,以出口非洲市场为主、占70%以上。主要集中出口到摩洛哥及乌兹别克斯坦、塞内加尔等六七个国家。摩洛哥是浙江省出口茶第一大市场,2021年输摩茶叶5.39万吨、出口额1.60亿美元,分别占比全省的35.74%和32.92%。欧盟、美国出口量分别占4.97%、2.39%,出口额分别占6.17%、2.89%。2021年出口美国0.36万吨、同比增14.64%,比2016年增37.4%。
浙江特有的出口茶产业模式:联动全国茶叶市场
出口茶中产自浙江省比率不足1/3,出口原料大多来自省外。据统计,2021年浙江省茶园共生产茶叶19.8万吨,其中,加工成名优茶达10.5万吨、大宗绿茶约9万吨。自产9万多吨大宗绿茶中,约4万吨用于出口。浙江省14.48万吨出口绿茶中,约10万吨以上来自省外茶叶原料基地,形成了浙江特有的出口茶产业模式。
浙江出口茶叶特点盘点
(一)茶园面积占全国比率不大,但出口量占全国四成以上。据统计,2021年全国茶园种植面积达4700多万亩,浙江茶园总面积307.7万亩,仅约占全国6.5%。2021年浙江省出口茶叶15.08万吨、同比增3.18%,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0.82%、位居全国第一(安徽6.77万吨位居第二);出口额4.86亿美元、同比增8.64%,占全国出口总额21.13%。
(二)近年来,浙江省杭州、绍兴、金华等地抹茶加工产业快速兴起,出口价格远高于传统绿茶,产品主要销往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地区,据绍兴御茶村茶叶有限公司介绍,2021年该企业出口抹茶200吨,平均价为80元/公斤,最高价达300元/公斤。金华产区今年第一季度出口抹茶35.4吨,同比增长50%。
(三)80%以上出口额集中在20家企业,80%出口茶企贸易额不足20%。2021年全省茶叶出口1000美元以上的企业110家,主要为民营茶企,企业主要在绍兴、宁波、杭州、湖州和衢州等地。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茶企11家,其中5000万美元以上1家(绍兴和兴茶叶有限公司),合计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6.9%;500万美元-1000万美元之间的企业12家,合计出口额占15.27%。
(四)浙江出口茶叶产值占比低,但有利于省内外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据调查,2021年浙江省茶叶生产总值为259.6亿元。虽然通过浙江省加工出口的茶叶总额为34.87亿元,但以浙江省出口茶叶自产4万吨计,出口额仅为9.25亿元,仅占浙江省茶叶总产值的3.56%。由于浙江省出口茶叶原料主要来自浙江省及周边省份的山区农户,且往往是茶园收入的增量部分。以每户多增年收入2000元计,则带动着150万户以上低收入农户增收。
浙江茶园
存在问题
(一)浙江资源不足,影响出口规模。浙江土地资源紧缺,要通过进一步扩大茶园面积来增加浙江茶叶出口量的路子已基本不通,只能走与其他省份合作共赢的道路。但出口原料茶叶高度依赖于省外,对省外茶叶基地茶叶质量控制相对又难以把控,面临着原料质量挑战;而且,随着周边及西部省份茶叶生产加工能力的提升,出口茶企的发展壮大,浙江省茶产业原料来源和出口茶叶规模将进一步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二)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影响出口效益。近年来,浙江省茶原料、劳动力、包装、运输、质量认证、检测费等综合成本不断上升,直接影响茶叶出口企业效益。尽管浙江省名优茶平均价格在200元人民币左右,为出口茶叶的近10倍,但名优茶生产、加工、包装等各种综合成本更高,高企的茶叶成本,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名优茶批量走出国门步履艰难。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承压,影响出口高端市场。近年来,茶叶进口国特别是欧盟、美等国不断设置技术贸易壁垒,从蒽醌、高氯酸盐、唑虫酰胺等一个接一个地设置苛刻的检出标准。从1999-2017年,欧盟连续8次扩大茶叶农残检验范围,茶叶农残标准检测从1999年的7种增加到2017年的216种;美国制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种类繁多,有5万多个国家标准、4万多个行业标准,这些贸易壁垒成为浙江茶开拓高端出口市场的最大障碍。
(四)出口方式比较单一,影响多元化市场开拓。世界主要产茶区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其出口茶已有拍卖交易制度,浙江省出口则还是以一般贸易为主,采取传统“一对一”的交易模式,其品牌覆盖区域、影响力、营销手段和传播力相对受限,跨境电商、茶文化输出等新型出口模式不多,影响了多元化的市场开拓。
(五)规模以上茶企不多,影响市场竞争力。浙江省百余家出口茶叶企业中,万吨级的只有3家、5000-1万吨出口量的只有6家,50%以上出口茶叶企业不足百吨,出口茶企大多没有自主品牌、以原料性产品和大宗散装茶出口,通过国外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贴牌销售,影响浙江省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浙江茶园
对策建议
当前,新一轮开放新格局全面构建,“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推进,国际消费者绿色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国际茶博会永久落户杭州等为浙江茶叶出口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关注高效优质,不断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加强对茶叶经营者进行茶叶病虫害有关知识、新农药使用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出口茶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使用农药,推进实施有机肥,引导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尽量降低农药残留的存留量,尽可能少用或甚至不用农药;加大推进茶叶出口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对基地的茶叶种植、收购、验收、储存、运输和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利用浙江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优势,尽量多环节实现“机器换人”,形成整个产业链条的无公害、规范化运作;同时,要协同周边省份有关茶叶生产管理部门,加强对省外茶叶原料基地的监管,确保出口茶叶质量安全,以应对不断升级的技术贸易壁垒。
(二)加快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引导企业主动与茶叶科研院所合作,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茶产业,把茶产业延伸到食品和健康产业,推动出口产品多业态发展;鼓励企业增加技术投入,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培育出口高附加值的茶叶新产品,如抹茶、速溶茶;研究潜在目标市场区域特点和饮茶习惯,利用浙江兼备“六大茶类” 的产品结构优势,发展适销对路的出口茶产品。
(三)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浙茶国际知名度。充分利用在浙江落户的中国国际茶博会、中国茶产业联盟等平台,加强对重点茶叶出口品牌的扶持,做大做强“骆驼”、“采云间”等浙江自有出口茶叶品牌;切实加强珠茶原产地保护、珠茶加工技术的专利保护,尤其要做好珠茶重点产区绍兴市的“绍兴珠茶”原产地注册保护;通过举办国际茶博会、参与国际性的茶叶展会、茶文化活动等途径传播浙茶文化,将消费者对茶文化的认可转化为对茶品牌的信赖,推动浙江绿茶和茶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四)创新交易模式,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企业运用“互联网+”营销方式,利用浙江跨境电商平台技术优势,实现茶叶出口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探索尝试境外企业与省内茶叶基地对接联姻,利用各自在产地和消费市场的实力和影响力形成直销方式,突破技术壁垒;搭建国际农产品销售宣传平台,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展销会、组织赴重点主销国家地区开展茶叶专场推介等方式,提高浙江茶业市场国际占有率。
(五)加强行业自律,努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利用浙江茶叶行业协会协调、管理功能,引导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出口企业竞争秩序,共同维护行业利益;加大对茶叶产品质量监管,通过依法查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件,整治规范茶叶生产、市场经营秩序,增强企业诚信守法的经营意识。加强有关政府部门、茶叶商会等与茶叶进口国家地区双边联系与协商,对部分市场收费安全、农残标准制定等问题进行谈判与磋商,尤其对出口摩洛哥茶叶农残限量新标准,加大交涉力度,尽量减少对浙江出口茶的影响。
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分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