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看最不适合居住的岩溶地区如何践行“两山”理论,快速发展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贵州毕节:看最不适合居住的岩溶地区如何践行“两山”理论,快速发展

十八大以来,中国茶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10年。六大茶类齐头并进,茶叶总产量、总产值、销售量和销售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茶产业发展离不开茶区、茶企、专家的匠心精琢,这十年,有成就也有曲折,它们是宝贵的经验!更是下一个十年的风向标!让我们用一段段精彩的奋斗史,共同见证中国茶产业的非凡十年!

今天,贵州省毕节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广大茶界同仁带来毕节茶产业十年发展回顾!

本文全面分析了十八大以来,毕节市践行“两山”理论推进茶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并就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做法进行了认真总结。由于发展茶产业符合“两山”理论,联系一、二、三产非常紧密,产业链长,提供就业机会多,产品附加值高,这是毕节市农村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已是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举措。

#茶产业#践行“两山”理论#快速发展

喀斯特地区是联合国相关组织认为的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岩溶地区,而毕节则地处中国喀斯特岩溶地区的滇黔桂连片区的核心,曾是全国生态脆弱区的集中连片贫困区,又曾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然而,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全省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纳雍、威宁、赫章三县名列其中。毕节7个国家级贫困县(区)全部出列,彻底撕掉绝对贫困的标签,这为全国、全省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毕节市践行“两山”理论推进茶产业为核心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效。

高山生态茶园 (纳雍县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示范园区)李践摄

十八大以来毕节市茶产业

快速发展取得的成效

十八大以来,毕节试验区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21.75万人、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81个贫困村全部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出列,7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摘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4210元增长到2021年12441元,年均增长11.44%。

同期,毕节市茶产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2021年,全市茶园面积3.734万公顷、其中投产茶园2.8007万公顷,分别比2011年茶园面积1.4325万公顷、投产面积0.6563万公顷增加160.66%、326.74%,年均增长10.05%、15.62%。

2021年,全年茶叶产量1.607万吨、产值42.02亿元,分别是2011年茶叶产量0.1824万吨、产值3.3793亿元的8.81倍、12.43倍,年均增长24.31%、28.67%。

2021年,全市涉茶农民群众30.4416万人,比2011年14.78万人增加105.96%、年递增7.49%,五年累计帮助15.87万人脱贫(其中:“十二五”期间脱贫6.69万人、“十三五”期间脱贫9.18万人),占脱贫人口的7.16%。

与此同时,一是毕节市茶产业基地渐成规模,建成以金沙县为中心的“中国贡茶”生产基地,以七星关区为中心的“中国古树茶”生产基地,以威宁自治县为中心的“乌撒烤茶”生产基地,规模化茶园面积89个共1.10万公顷。

二是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现有茶叶生产企业10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茶叶机械生产企业1家,建成清洁化生产线32条;茶叶专业合作社236个。

三是品牌优势加快显现,全市打造了“纳雍古树茶”“金沙贡茶”“威宁乌撒烤茶”等企业品牌;培育了“贵茗”“府茗香”等9个贵州省著名商标,先后荣获“茶王”金奖、一等奖等殊荣80余个,奖项总数全省第1。

四是开展科研示范,荣获贵州省农业丰收计划贰等奖1项、叁等奖3项。

纳雍县山外山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奖牌

毕节市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

采取的措施与办法

1.

政府高度重视

毕节市委、市政府将茶产业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产业来狠抓落实,出台了《关于加快高山生态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毕党发〔2012〕24号)、《毕节市发展高山生态茶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毕委办字〔2018〕29号),并明确一名市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茶产业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茶产业发展工作的督促、检查、调度与指导。同时,出台《毕节市鼓励领办创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毕党办发〔2017〕5号)文件,鼓励全市事业单位在编干部职工20余人参与领办创办茶产业,面积13.3公顷,较好地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2.

强化技术培训

近年来,全市每年开展技术培训100余次、培训人员1万余人,引导各地加强高标准茶园基地建设0.462万公顷、专用茶园基地0.142万公顷、白叶一号优良品种种植0.4247万公顷、茶树专用肥0.761万公顷、机采茶园0.44万公顷;指导茶企严格按照干净、无污染的要求认真开展茶园绿色防控,组织生产干净茶、放心茶,所产茶叶干净卫生、味美耐泡、香高馥郁、鲜爽醇厚、汤色明亮、回味悠长,品质品味堪称上乘佳品,因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贵州雾翠茗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茶园

3.

科学开发古茶树资源

通过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七星关、金沙、纳雍等县区农业农村局承担的《毕节市古茶树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实施,实现了古茶树资源挂牌保护,建立茶树资源圃1.3公顷、46个品种,古茶树母村园6.7公顷。特别是七星关区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古茶树之乡”,金沙县古茶树专业合作社荣获2017年“都匀毛尖·贵台红杯”首届贵州古树茶斗茶赛茶王奖,毕节七星太极古茶(集团)有限公司选送的古树红茶荣获2018年“太极古茶杯”贵州省第二届古树茶斗茶赛茶王金奖后,全市掀起了古树茶开发热潮。

4.

加大扶持资金投入

针对发展茶产业是一项投入大、见效慢、周期长,若仅靠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民群众投资发展茶产业是非常不现实的情况,七星关区明确以毕节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融资平台,负责资金筹措;金沙县引进浙江露笑集团;大方县依托恒大援建、广东增城区对口帮扶建立新茶园;百管委成立红杜鹃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采取由公司统一组织栽种,三年后交给村集体或农户经营管理,实现近期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长期实现茶产业多效益叠加利好。据统计,毕节市近年来先后投融资2亿余元资金用于扶持茶产业发展。

黄金芽观赏茶园基地

5.

创新经营模式

毕节市针对茶园基地绝大多数集中在茶企、专业合作社的手中,为了充分调动广大茶农参与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营主体的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如:织金县板桥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一方面引进了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为茶叶种植提供技术指导、签订茶苗供种、茶青收购协议,实现就地育苗、就地种植,直接带动108户贫困户临时用工6000余人次、增加年收入100万余元,提供固定就业岗位50余个、增加年收入150余万元。另一方面13个村(居)党支部均成立了20人以上的劳务合作社,每个合作社社员中至少有5名贫困户,利用茶叶种植急需大量劳动力的契机,组织群众到茶叶基地务工(100元/天),经营主体按1元/人的标准向村集体劳务合作社支付组织务工报酬,切实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茶园

6.

推进茶旅融合发展

百里杜鹃依托5A级旅游景区品牌效应,从2017年开始大力推进高山生态茶基地建设。全区仅2021年共使用劳务用工40万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8.7万人次),发放劳务费4400余万元,带动农户12259户43353余人(贫困户2626户8808人),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近年来,伴随着世界海拔最高茶园——贵州乌撒烤茶茶园基地、百里杜鹃茶旅一体化观光基地、“中国美丽茶园”——纳雍骔岭高山有机茶园、毕节市拱拢坪茶旅康养基地、七星关区太极村茶旅融合观光旅游示范园、织金县黄金芽观赏茶叶生产基地、金沙县后山镇红色茶旅基地的建立,为毕节市茶产业发展闯出了一条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茶海穿行(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示范园区) 李践摄

中国海拔最高(海拔2270米)的威宁县香炉山茶园(聂宗荣摄)

7.

加强项目监管

十八大以来,毕节市获得下拨资金5000余万元,涉及高标准茶园基地建设、茶树专用肥、良种茶树黔茶1号推广、茶叶生产线建设等内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是市县(区)两级技术干部积极深入项目实施点进行培训指导,确保项目实施取得成效,并严格按照项目实施内容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二是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了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000公顷、纳雍县雾翠茗香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573公顷等一大批高标准茶园基地建设,贵州三丈水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还发展成为毕节市首家茶产业国家级龙头企业。

贵州三丈水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8.

狠抓产品营销

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浙江省松阳县茶叶批发市场直接开设茶叶批零销售窗口,贵州三丈水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开设“我的专属茶园”营销模式,贵州乌撒烤茶茶业有限公司广泛利用茶叶销售专柜(或超市)设置营销网点314个,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江浙松阳茶叶市场开设销售门店、贵州纳雍金蟾山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河北开设茶叶专卖店、毕节七星太极古茶(集团)开发有限公司与广东省供销社签订供货协议和尝试卡妈带货直播,毕节市七星关区初都茶场依托江苏省天目茶叶集团成熟的销售渠道贴牌生产,纳雍县山外山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力推抖音宣传,贵州金沙贡茶茶业有限公司积极拓展东欧出口市场,初步改善了毕节市茶叶产品销路不畅的困难。

2017年毕节市茶博会在玛瑙红之乡——纳雍县厍东关乡举行(聂宗荣 摄)

9.

加强宣传推介

毕节市连续举办了六届“原生态·奢香茶·馨乌蒙”大众品茗活动,组织茶企参加“中茶杯”、“黔茶杯”、全省秋季斗茶赛,有效提高毕节市高山生态茶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近代中国茶圣、著名茶学专家陈椽先生赞誉“高原佳茗、茶族奇葩”;中国茶科所副所长鲁成银先生直言:“中国高原生态有机茶原产地——毕节!”。同时,为了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东西部协作的相关会议精神和穗毕两地对口帮扶相关工作会议精神,市分管领导多次组织茶企赴广州考察对接对口帮扶工作和茶企营销宣传,努力把毕节市高品质的茶叶产品销售到珠三角。通过宣传推介,有力地提升了毕节茶产业的知名力和市场影响力,金沙县在第十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2020年中国茶业品牌盛典上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

茶事活动

广州茶艺表演(茶办 提供)

毕节茶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

茶产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不高,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儿童都能参加劳作,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非常强;茶产业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绿色银行”,是守住绿水青山、做活金山银山的必须选择,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产业;茶产业联系一、二、三产非常紧密,产业链长,提供就业机会多,产品附加值高;茶产业文化底缊丰富,既是彰显我国文化自信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促进国际贸易、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农产品。另外,茶叶是天然的保健饮品,与人们的健康养生紧密联接,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开发以茶为原料的健康食品,既推进了茶旅融合发展,又促进了乡村振兴工作,还有效放大了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大力推进茶产业发展,毕节市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强化投融资平台建设

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指标要落实到茶产业发展乡镇,任务要落实到茶产业主管部门和产茶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肩上;同时,各地应根据自身茶产业发展现状,精心编制一批有实效、可操作的项目,并编印成册,便于招商使用。

二要建立市县两级茶产业发展基金,制定出台基金管理和使用细则,用于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茶产业发展,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企业为主、群众参与的经营格局;认真完善和兑现财政奖补政策,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并支持茶产业发展,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与管理,确保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广大农民群众得实惠。

三要鼓励茶企与市外强势茶企的合作,重点在资金、技术方面实现合作共赢。

四是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推进,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与资金支持。

2.

切实加强技术指导

建立健全市县两级茶产业发展技术服务机构,做到有人抓、有人负责;聘请3—5名国内知名茶叶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认真落实人才倍增计划和乡土人才培训工作;大力推进茶叶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茶文化发掘及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尽快完善“奢香茗茶”生产标准,逐步建立健全茶园管理档案和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在有效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就业创收机会。同时,支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充分利用毕节市丰富的古茶树资源,积极开展适宜高海拔地区生长发育的茶树新品种研发,为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3.

重视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房建设

一要解决茶企用地指标问题。认真落实毕党发〔2012〕24号文件精神,茶企建标准茶园20公顷以上,按4%比例给予加工厂、办公用房及接待中心用地指标。

二要根据投产茶园面积和分布,合理规划布局茶叶加工体系,建立一批高起点、清洁化的茶叶加工厂,并由国土部门优先提供加工厂用地指标。三要配套建设合格的茶叶仓贮设备、质量评审及检测设备,培训和配备专职质量管理技术人员,为保障茶叶产品质量优异提供服务。

4.

坚持茶产业多渠道开发和质量优异

毕节市茶园集中度所带来的农业投入品可控优势,从源头上确保放心茶、干净茶的质量优异的特别必须继续发扬。但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还需积极探索“返租倒包”给农民群众进行管抚或明确红利二次分配等方法,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与茶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程度;加大机械化生产的普及推广,全面提高生产效率。

引导茶企注重春、夏、秋茶均衡生产和多种茶类开发、精深茶叶加工产品研制,在满足不同消费习惯、消费层次需求的同时,一要提高夏秋茶青综合利用率,增加农民群众就业机会;二要有效延长茶产业链条,提升茶产业附加值和茶叶产品市场占有率;三要注重茶旅一体化(特别是体验茶园)发展,开发以茶青为原料的茶食品、茶佳肴、茶宴席,为广大消费者创造茶旅体验快乐的同时,提高茶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强化品牌打造及市场拓展

认真做好“奢香茗茶”区域公用品牌设计与宣传资料的收集与拍摄,正确引导茶企、专业合作社积极整合资源,抱团出山,运用“奢香茗茶”区域公用品牌销售茶叶产品;根据毕节市茶青原料氨基酸含量高、适宜加工绿茶的特点,瞄准东南亚等绿茶国际目标市场加大精制茶叶产品投放;狠抓茶叶销售网络与服务平台建设,依托金沙贡茶古镇建立茶叶专业批发市场,鼓励和支持茶企、个人到国内大中型中心城市、各茶叶旺销城市开设直销窗口,建立营销网点、茶楼茶馆等;探索建立网上销售和电子商务平台,挖掘民族特色茶文化、红色文化,切实为打造“奢香茗茶”区域公用品牌服务;积极利用毕节日报、毕节试验区杂志等新闻媒体,开办毕节试验区茶业网站,建立微信公众号,制作影音光碟,印制宣传画报,在高速公路旁制作推介广告,对茶产业进行广泛宣传;推进茶文化“七进”活动,积极组织市内茶企踊跃参加全国各类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交易会,并召开专场“奢香茶”产品推介会;做好“原生态•奢香茶•香天下”万人品茗及“奢香茗茶”杯赛茶活动,努力形成“喝茶只喝毕节茶”的消费概念,不断提升毕节茶的知晓率、美誉度和影响力。

6.

加强督促检查与考核

由茶产业发展专班科学制定考核评价机制,严格督促检查与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作用结合起来。

来源: 中农促茶产业分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