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4月23日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馆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以来,我们通过文字与图像,在云上展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内涵、品牌产品、品牌形象,呈现有关中国地理标志品牌的学术研究成果。
近日,中国茶地理标志地图在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馆也正式上线。
地图中总共包含中国601个茶叶地理标志,其中最多的是湖北省,有81个,其次是福建省和浙江省,分别有76、57个。
今日分享江西省茶叶地理标志地图。江西省共有26个茶叶地理标志,其中绿茶地理标志19个、红茶地理标志4个,其他茶地理标志3个。

左湖南右福建,
北上还有湖北安徽浙江,
在地标馆的茶叶地标地图里,
各个排的都很靠前,
显得江西似乎变成了“茶叶洼地”。

庐山风光
江西还真不是“茶叶洼地”。
有好山有好水,
这里定有好茶。

冬日的庐山雾凇
在中国茶史上,论底蕴,
江西可是万里茶道的黄金水道与两大茶叶贸易枢纽。
北宋时期,江南15个重要的产茶州、县,10个在江西。
清末民初更是江西茶叶的黄金时代,
江西83个县,有50多个县种茶,
种茶面积在百万亩以上,
最高产量曾达30万担。
但到了近代,曾经的茶叶大省,
却因种种原因出现了退步。
民国时,受东南亚国家茶叶种植影响,
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饱受打击。
抗战期间,全省155万亩茶园又几乎全被炮火摧毁,
仅婺源等两三个县保存。
到了现代,江西茶重出江湖,
但全国的茶叶局势已经是你追我赶,时不我待。
近几年,江西省为大力推动农产品出赣,
打造了“赣鄱正品”这一省级区域公用品牌,
探寻江西茶与江西农产品的破局之路。
如今,“赣鄱正品”发展势头正猛,
庐山云雾茶、修水宁红茶、婺源绿茶等,
一大批特色茶叶地标均纳入其中,
第三批认证工作预计也将在今年年底完成。

“赣鄱正品”品牌主形象
江西茶,有历史有故事,
你要听吗?
庐山云雾茶
中国茶叶地理标志地图
对于庐山,大家最熟悉的应当是是苏轼的《题西林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云雾 图源:庐山智慧旅游
一年365天,200多天云雾缭绕的庐山,在茫茫雾海中,何人能识其真面目?“匡庐绝顶,产茶在云雾蒸蔚中,极有胜韵”。云雾的滋润,促使芽叶中芳香油的积聚,使其保持鲜嫩,方能制出色香味俱佳的好茶。也正因此,庐山云雾茶要比其他茶采摘时间较晚,谷雨至立夏之间才开园采摘。


庐山云雾茶最讲究的是炒青技术,必须炒得透,炒得熟。传统是在斜锅内进行,双手抛抖炒,先抖后闷,抖闷结合,炒至青气散发,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还要在圆簸箕内用双手回转滚揉,成条后,再行抖散,揉青后的茶叶还需再次回锅进行抛炒。制成的云雾茶以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六绝”一举扬名中外。


庐山云雾茶,是佛茶也是文化茶。公元381年,南下广东的慧远法师途经九江,被闲旷秀丽的庐山吸引,遂驻锡于此,在庐山北麓修筑精舍东林寺,开创了净土宗。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佛教传入我国,当时庐山梵宫寺院多至300余座,僧侣云集。他们攀危崖,冒飞泉,竞采野茶。在白云深处,劈崖填峪,栽种茶树,采制茶叶。据有关数据统计,庐山上有摩崖石刻900余处、碑刻300余处,寺观曾多达500多座,历史上曾有1500名诗人,为庐山写下了4000余首诗歌,历代绘画大师以庐山为题材所画的山水画,更是数不胜数……
如此多的文人雅士留下墨宝滋养,庐山云雾茶喝起来自然颇为讲究。人人都说泡茶“泉水为上”,茶圣陆羽遍访天下名山,评出“天下十大名泉”,这其中庐山的谷帘泉,评为“天下第一泉”。宋代学者王禹偁考辨了谷帘泉水后, 在《谷帘泉序》中说到: “其味不败, 取茶煮之, 浮云散雪之状, 与井泉绝殊。”据测定,谷帘泉水的pH值为6.8-6.9之间,更适合于泡茶,有利于茶叶品质风味的完美呈现。来庐山寻茶,可千万不要遗漏这与庐山云雾茶最相匹配的“天下第一泉”。

修水宁红茶
中国茶叶地理标志地图
民国时期的上海与香港茶市,有个不成文的行规:“宁红不到庄,茶市不开箱”。因为宁红茶是整个市场品质等级最高的茶叶,宁红茶把价格定下来了,其他茶才能够比照出价,宁红茶可以说是当时武汉、九江、上海、香港等大码头茶价的风向标。
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阶段。受到国外文化冲击,减肥成为当时的时尚,宁红减肥茶应运而生,成为当年最畅销的保健品。1998年的“芬氟拉明”事件后,宁红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又恰逢此时茶叶市场萎缩,连带着宁红茶也一蹶不振。
经过十年来的努力,宁红茶才渐渐恢复元气,重返名茶行列。2015年,在江西确立“四绿一红”发展战略时,宁红茶是唯一入选的红茶品牌。


传统宁红工夫茶,享有英、美、德、俄、波五国茶商馈赠为“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殊荣,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还盛赞宁红为“礼品中的珍品”,并欣然挥毫题词“宁州红茶,誉满神州”。其独树一帜的品味风格,被茶圣诗仙们赞为“茶中美人”。


宁红茶属全发酵类中小叶种红茶,新鲜茶叶采摘下来后,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多道工艺,形成了“轻萎凋、重揉捻、足发酵”的独到核心制作技艺。此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就包括了宁红茶制作技艺。

婺源绿茶
中国茶叶地理标志地图
一提起婺源,就想起大片大片的油菜花,这个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小县城,其实还有另外一长名片——绿茶。

婺源山村晨雾
“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短短数语,是陆羽《茶经》关于婺源产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美国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对婺源绿茶有极高评价:“婺源茶不独为路庄茶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润。稍呈灰色,有特殊的樱草香,味特强。有各种商标,以头帮茶(春茶)最佳”。

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的山区,是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靠着婺源县内原生态生长的特色茶树品种——“婺源群体种” ,加上改进传统松萝茶制法,采取高温杀青、小桶揉捻、低温长烚的特色工艺,形成了色绿、香高、味浓醇的品质特点。从清康熙至光绪的 200 多年间,婺源茶叶生产和出口规模达到鼎盛,是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

作为朱熹故里,受朱子思想的影响和“徽文化”的浸润,婺源的茶文化有着独特的地域色彩。婺源茶道从婺源茶文化中选取不同的意蕴与内涵,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集中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体现出了“敬、和、俭、静”的文化内涵和道德精神。
今年11月,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婺源县国家级茶树良种喜添“第三胎”——“婺绿1号”茶树新品种获国家农业农村部登记备案。“婺绿1号”是采用单株选育法从婺源群体种中选出的茶树品种,具有旱生、芽叶小、茸毛中等、持嫩性强等特征。是婺源县继“上梅洲种”“鄣科1号”之后选育的第三个国家级茶树良种。

浮梁茶
中国茶叶地理标志地图
对浮梁的初印象,来自于中学时期被白居易《琵琶行》支配的恐惧:“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何为浮梁?浮梁属于曾经的“江南西道”,襟三江而带五湖,昌江与长江两水相融,旧时水利设施并不完善,“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故名浮梁”。
唐朝时,浮梁是大唐的茶叶贸易中心。十七世纪,浮梁工夫红茶经海上丝绸之路运到欧洲各国。到了民国初年,浮梁工夫红茶还获得了“1915 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49年,作为生日贺礼被国家赠予斯大林。


浮梁这座小城,不仅盛产茶叶,还“水土宜陶”。在民国前,“瓷都”景德镇一直属于浮梁县,就连瓷器的原料“高岭土”都因瑶里高岭村得名。“摘叶为茗,坯土为器”茶与瓷,让浮梁在几千年的岁月里诞生了独特的“瓷茶文化”。瓷质茶具的细致、光滑,与不发酵的绿茶入口口感更加的相似,且水为茶之母,瓷为茶之父,茶滋于水,水藉于器。茶在陶瓷的装饰包裹下更有一股古韵与意境。而陶瓷有了茶的填充倍显丰满,韵味十足。唐代文人颜真卿、陆士修等曾于浮梁品茗诵诗,并留下诗作《五言月夜啜茶联句》,其“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一句,描绘出浮梁茶的馥郁芬芳与茶具景德瓷的洁白剔透,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近年来,除与“祁红”师出同门的“浮梁工夫红茶”“浮瑶仙芝”“瑶里崖玉”之外,还有“得雨活茶”“瑶河仙芝”,“西湖珍芝”“野兰芝”“浮绿芽玉”“瑶岭玉芽”……浮梁茶逐步研发出许多新的更优品种,以推动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迭代发展,扩大产品矩阵。此外。浮梁县还与湖南广播电视台茶频道联手打造浮梁茶新综艺《最美茶艺师》,如今已经播出至第五季,让全国各地观众更多“走进”浮梁县、更多了解浮梁茶,不断提升浮梁茶品牌影响力。
来源:农业品牌研究院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