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茶基地如何实现全程机械化管理?来看这个成功案例!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出口茶基地如何实现全程机械化管理?来看这个成功案例!

【出口茶基地建设专题】随着全球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高,出口茶已逐渐成为国内茶园除名优茶之外的重要收入来源,但出口茶与传统名优茶生产茶园的管理存在明显不同,茶园生产管理技术的机械化与智能化已成为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针对当前出口茶生产茶园常见问题,本期继续分享出口茶基地建设专题之优质高效出口茶基地全程机械化生产管理技术。文章重点分析出口茶生产对茶园管理机械化的要求,提出了当前出口茶基地机械化管理的相关措施,介绍婺源出口茶基地机械化生产模式,同时,针对茶园机械化生产管理技术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为提升出口茶生产茶园的机械化管理技术装备水平提供参考。

上期的内容回顾可以点击链接跳转👉🏻

优质高效出口茶基地建设技术集成模式及成功案例

世界茶叶贸易现状与我国茶叶出口发展对策

>>>

01 出口茶基地机械化生产管理要求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饮茶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加之“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出口茶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消费市场对于茶叶的需求也逐年增长。

传统茶园管理方式存在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品质把控不一致等问题日益凸显。为适应庞大的出口茶市场,确保大规模茶叶产品品质和产量的稳定性,针对出口茶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生产管理特点,提出了茶园生产管理机械化的具体要求。

brand_alt_mark

贵州省凤冈县娄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社员在有机茶园除草(无人机照片)

(图源:遵义晚报)

brand_alt_mark

(图源:江西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  茶园宜机化改造要求

根据各产区茶园的地形地貌、种植方式、树冠形状等方面的情况,因地制宜推进标准化机采茶园建设和已建茶园的宜机化改造,改善出口茶基地的基础设施和宜机化条件,制定标准化机采茶园管理技术规范,以便机器进园和作业。

// 茶园机械化标准与规范要求

出口茶基地需规范化耕作、除草、施肥、植保、灌溉、修剪、采摘等关键作业环节的技术要求,形成技术规范与标准,针对出口茶生产品质与效率要求制定不同茶园的适用机具配置方案,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出口茶生产茶园的耕作施肥环节,根据出口茶采收总量及时制定施肥计划以补充大量机采鲜叶带走的营养物质流失。

>>>

02 当前出口茶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 缺乏茶园宜机化建设

我国出口茶生产茶园类型众多,以丘陵山区茶园为主。由于茶树种植模式不统一,茶树品种多样,茶行间距宽窄不标准、不一致,导致农机农艺融合困难。

丘陵山地茶园地块小、坡度大、土壤板结、种植凌乱,难以满足机械化作业基本要求。

陡坡梯级茶园多为双行条栽,机具适配性差,生产机械化程度很低,人工劳动强度大。

一些老旧茶园,农艺改造难,行间距过小不利于机械化采摘和修剪。

部分茶园缺乏必要的机器运输道路、沟渠和调头区等基础设施条件,机械化作业难以实施。

同时,许多茶园存在套种和间种等管理不规范现象,影响茶树生长与机械化作业效果。

// 缺乏茶园生产技术装备和专业人员

目前,大部分出口茶基地缺乏科学、高效的茶园管理技术和配套的茶园专用管理装备,即使部分茶园通过补贴的形式获得了部分茶园装备,但也缺少从事茶园生产的技术人员,导致茶园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速度缓慢。

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技术难以广泛推广,进一步加大了茶园生产机械化技术提升难度。

brand_alt_mark

(图源:遵义晚报)

除部分地区已经规模使用机械进行鲜叶采摘、茶树修剪和物资转运外,多数地区茶园的耕作、除草、施肥等环节仍延续人力粗放式作业,缺乏机械化生产人才队伍,智能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新质生产力驱动作用难以发挥。

// 缺乏生产管理流程标准化建设

茶园生产管理流程标准化是提升茶叶生产效率、保障茶叶品质、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部分茶农和茶企对生产管理流程标准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长远规划和标准化意识,影响茶叶品质。

茶园生产管理流程标准化的建设和维护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购置、系统建设、人员培训等,部分茶农和茶企面对较大的资金投入时未能认清未来茶园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往往仅关注和解决当前面临的表面问题,导致茶园标准化建设进程受阻。

>>>

03 出口茶基地机械化生产管理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由于出口茶生产茶园经济效益的提升更多来自于量大质优的机采茶,故传统的人工劳动为主的名优茶园管理模式已难以适用于出口茶生产茶园,需要通过标准化和机械化的高效生产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机采茶园的优势,需要从茶园宜机化改造、全程机械化生产管理和优秀从业人员培养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

// 因地制宜开展出口茶生产茶园宜机化改造

参照行业标准《标准茶园建设规范》(NY/T2172—2012)中对茶园建设提出的标准化要求,采取逐步实施的方式对出口茶生产茶园进行土地宜机化改造。brand_alt_mark

宜机化改造包括环境条件、基础设施、栽培管理等方面。

环境条件上要求远离污染源,离公路干线200 m以上,土壤质量、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均需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求具有完备的排水、蓄水和灌溉系统,主干道、支道和操作道完整且能满足机械化生产要求,其中主干道与支道宽度不小于3.0 m,操作道宽度不小于1.5 m。

栽培管理上需要选择合适的茶树品种,采用单行条栽种植时行距为1.5~1.8 m;双行条栽大行距1.5~1.8 m,小行距30 cm。茶行两端留有1.5~2.5 m的调头区,为茶园的机械化作业创造有利条件,以便机器进园和生产作业。

对于改造难度较大的茶园,可积极构建“公司+农户+茶园”为主要形式的经济组织,整合当地资源,通过创新茶叶生产服务机制,如栽培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机械化管理服务等手段,克服当地客观因素造成的茶园机械化难题,为茶园全程机械化生产管理奠定基础。

// 茶园全程机械化生产管理

参照行业标准《茶园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NY/T 4253—2022)中关于茶园全程机械化生产管理的要求,有序开展茶园田间机械化生产管理。

brand_alt_mark

(1)机械化耕作除草

茶园耕作除草可分为:浅耕、中耕、深耕、深翻改土。

浅耕深度一般在8~15 cm,通常在茶树生长季节进行,宜采用微耕机、旋耕机和3TG-4.0轻简型茶园多功能管理机等机具,在2—7月结合追肥除草等机具进行作业,每年可进行多次。


brand_alt_mark

(图源:中茶装备)

中耕深度一般为10~15 cm,通常在春茶萌芽前进行,可选用KM3CG-30茶田耕作管理机进行中耕除草作业,也可结合KM2F-3型撒肥机先进行撒肥作业再进行中耕施肥作业。

brand_alt_mark

(图源:湄潭茶业)

深耕的深度一般为20~30 cm,宽度不超过50 cm,茶行中间深、两边浅,避免耕作宽度过大伤及茶树主根系。可选用3S-6型茶园手扶自走式深耕机作业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为茶树生长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可结合施用基肥同步完成。

深翻改土即通过挖沟回表土、施基肥、底土回沟面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深翻改土要分期分批进行,避免一次性翻动大量土壤对茶树造成不利影响。一般来说,深耕应避开采茶旺季和不良环境条件(如高温、干旱、霜冷等)进行。茶园耕作除草机械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出口茶生产茶园的土壤类型(黏土、沙土、壤土)进行。

上述两种中耕和深耕机械利用仿生学模拟动物刨土及人工锄地的特点,采用针式翻耕法,让土壤更好地与空气接触,同时保持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保墒蓄水能力,达到较好的耕作效果。

(2)机械化施肥

为满足茶树生长需求,补充高强度机采(按产干茶4500~7500 kg/hm²估算)带走的氮磷钾营养物质(300~600 kg/hm²),需通过施肥改良土壤肥力,提高茶园产量和茶叶品质,因此机械化施肥管理是出口茶生产茶园管理的重要环节。

茶园施肥可分为施催芽肥、底肥、基肥、追肥和叶面肥等。可选用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发的2FJ30-30XG手扶式螺旋施肥机和302Y茶果园螺旋深耕施肥机等机具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覆土作业,通过设计的定深施肥机构可实现施肥深度的实时调节,解决了传统施肥作业质量不高、效率低等问题,适用于有机耕道的平缓坡茶园施肥作业。

冬季施基肥时应将施肥深度调节至20 cm以上,较大的施肥深度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在茶叶采摘前20~40 d将追肥施于行间土下10 cm左右;在茶叶采收前10 d以上可根据茶树营养元素缺乏情况利用弥雾机、喷杆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等机具进行叶面肥喷施。

(3)机械化修剪

按修剪程度划分,茶园的机械化修剪可分为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

侧边修剪是茶园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改善茶行间的通风和采光,同时为行间作业机具提供清晰的作业行进通道。

可采用KM3CJ-35双边修剪机、3TD-60茶园遥控多功能管理机和3TG-25高地隙茶园多功能管理机等茶园专用装备将相邻茶行树冠外缘修剪出20 cm以上间距,自走动力和修剪宽度无级可调,满足了各类茶园高效侧边修剪作业的需求。

(4)机械化病虫害防治

茶园病虫害防治可选用负压捕虫装备和LED诱虫灯等物理防控装备,以及弥雾机和喷雾机等化学防控装备。

brand_alt_mark

LED杀虫灯在茶园中的应用

(5)机械化采收

由于出口茶生产茶园的主要经济效益来源于量大质优的茶鲜叶,前期的机械化耕作除草有效减少了行间杂草等其他植物与茶树形成水肥等营养物质的竞争关系机。

出口茶生产茶园的效益最终由采收环节决定,出口茶生产茶园可采用双人电动采茶机和遥控自走式采摘修剪一体机等茶园专用装备完成鲜叶的大规模采收。


brand_alt_mark

双人采茶机

(图源:倪康)

(6)机械化转运

为了避免长时间运输导致茶鲜叶出现红梗红叶现象而影响茶叶品质,需要再将采收的茶鲜叶尽快运输到加工厂处理,针对茶园常见的丘陵山区条件可选用单/双轨运输装备和履带式运输装备来实现大量茶鲜叶的快速运输。

brand_alt_mark

夷陵邓村乡茶叶履带式运输

(图源:夷陵发布)

履带式运输()(>>>

04 优质高效出口茶基地技术集成模式——以婺源为例

2024年,婺源县建立了全国首个出口茶叶大基地。目前,婺源县全域近2万hm²茶园纳入备案,按照统一规范化种植管理、统一农业投入品管理、统一病虫害绿色防治、统一质量安全监测、统一质量安全追溯的模式,形成优质高效出口茶技术集成模式,从源头推动茶叶种植管理水平与茶叶品质“双提升”,进一步拓展婺源茶叶外销市场。

优质高效出口茶基地技术集成模式,包括高产优质管理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茶叶生产机械化作业等关键技术。根据茶园特点与生产需求灵活应用这些关键技术,婺源出口茶叶大基地形成了因地制宜的出口茶生产茶园建设方案。

// 因地制宜开展茶园宜机化改造

根据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合理规划茶园布局,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株行距,选择适宜机械化作业的茶园地块。

brand_alt_mark

婺源茶园

(图源:婺源旅游)

对坡度大、地形复杂的茶园进行改造,降低坡度,修建梯田等,提高茶园宜机化程度。

通过完善茶园道路、茶园灌溉和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提高茶园抗旱排涝能力,为机械化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推广科学的茶园管理技术和方法,加强茶树病虫害防治,提高茶园管理水平。

建立科学的施肥和灌溉制度,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茶树健康生长。

// 首创出口茶叶“大基地”智慧监管平台

形成全县域“1+N”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监管新模式,目前已将全县828个中小茶园全部纳入智慧监管平台管理范畴中,空间上可覆盖出口茶叶原料种植面积1.37万hm²,时间上涵盖3个茶园采摘季,通过茶园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实时掌握茶园情况。


brand_alt_mark

婺源出口茶叶“大基地”智慧监管平台“数字茶园”2.0版

(图源:上饶日报)

搭建境外通报信息库、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库,以及规范种植知识库等资料库,可实现高效对接,令相关企业及时获取有关出口国家的相关法规、标准、风险预警和技术咨询等信息。

协同海关部门开展的“智关强国”行动和“智慧海关”建设,将出口茶叶“大基地”运行监管全面转入线上模式,构建全域茶园“种植-出口”全链条式监督管理体系,确保监督执法实现空间时间全覆盖。

// 针对茶园特点制定机械化机具配置方案

以功能集成化、绿色化、智能化为导向,针对茶园特点制定高效机械化机具配置方案。

引入电动化采摘修剪一体机,可确保茶园树冠蓬面平整,茶树高度一致,改善茶园通风性、采光性,降低茶树病虫害发生概率,明显提高夏秋茶的下树率,大幅增加单产。

brand_alt_mark

(图源:浙江省农科院)

应用田间单轨运输机,运送有机肥上山速度最快达1 m/s,在倾角45°路程500 m山路上运送物资仅需10 min左右,有效节省了劳动力与成本。

// 加强生产管理流程标准化建设

加大对茶园生产管理流程标准化的宣传力度,提高茶农和茶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政府部门应鼓励茶农和茶企积极参与标准化制定工作,推动茶园生产管理流程的标准化进程,逐步建立标准化管理流程,并引进和培养具有茶园生产管理才能的专业人才。

>>>

05 出口茶生产茶园全程机械化生产发展建议

出口茶生产茶园应全面加速机械化向自动化、智能化升级,融合节能环保、多功能模块化设计及信息化、智慧化服务,以提升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并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节选自《中国茶叶》2024年第12期,P23-28,《优质高效出口茶基地全程机械化生产管理技术》,作者:蒋清海,李向前,周冉,陈佳,孙翔灵,宋志禹*。图片来源于网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