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科技特派员制度彻底改变了闽北茶产业格局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20年科技特派员制度彻底改变了闽北茶产业格局

52岁的刘国英曾举办了多场针对采摘和制茶的培训,规模最大的一场吸引了500多名农人慕名而来。

3月26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首批科技特派员刘国英(前)带着学生们在茶园内查看茶树长势。

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是近些年中国茶业发展的现象级产品,已蜚声海内外,刘国英和他的科研团队是重要的推手。


 这从刘国英现在的身份可见一斑 

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武夷山市岩上茶科所所长,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刘国英与大红袍“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今日武夷岩茶和刘国英的故事,要从20年前他到武夷山担任科技特派员说起。


上世纪末,武夷山所在的福建省南平市创新科技支农机制,特派科技人员到农村帮助发展农业。作为高级农艺师的刘国英,成为武夷山市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当时的武夷岩茶“总量少、规模小、总体水平还非常有限”。

 刘国英得出两个原因:一是制作工艺与技术水平总体偏低,二则在于茶叶主栽品种单一,加工设备和场地不够,量大集中,粗制滥造。


他深入山场,潜心茶树的栽培管理与低产茶园的改造,同时扎根茶厂,致力改良岩茶加工技术。刘国英把研究所作为培训场所,举办各类茶叶技术培训班,把自己多年经验总结编写成《武夷岩茶生产加工技术教材》,免费分发给农户和茶企。刘国英的培训班因时制宜,春茶采摘前以茶叶初制加工技术为主题,10月以后则以栽培管理为主。每次办班,茶农都将教室围得水泄不通。茶农们说:刘国英老师讲的东西实在,操作性强,我们都听得懂。


200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名列其中,是手工技艺项目中唯一的制茶工艺。身为武夷茶的专家,刘国英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指导、培训、科研、策划、推介,他样样身体力行。

张锡友与生态茶园和刘国英一样在岩茶园里忙碌的,还有去年派驻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的科技特派员张锡友。

为了建设生态茶园并探索病虫害防治的新思路,张锡友在茶园里安装了天敌友好型LED灯、茶园色板、信息素诱捕器等,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同时引入白僵菌、捕食螨等茶园益虫,有效防治象甲虫,小绿叶蝉。


他还在茶园里种植了樱花、桂花、楠木等树种,既能调节茶园微气候,又能美化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在没有突发大规模病虫害的情况下,示范基地可以做到农药零使用。



记者见到张锡友的时候,他正在茶园里检查春茶的生长状况,边走边随手拔除杂草。走到跟前才看到,他的手里还拿着几根嫩笋和一小把野葱,茶园里随处可见的野菜正好可以回家做一碟小炒。他告诉记者,茶园里经常见到野兔、野鸡、四脚蛇,还有白鹭、长尾雀之类的鸟类在此栖息。



在实验茶园中,一垄垄茶树之间可见密密麻麻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苗。张锡友说,他们正在进行实验,在不同品种的茶树之间种植非洲菊、万寿菊、紫云英等,测试花茶间种的效果。目前,茶园里间种的是油菜花和大豆,既可以增加收入,又是园中一景,还能作为绿肥滋养茶树,一举多得。

在武夷山每三个人就有一个从事茶产业,20年来科技特派员制度彻底改变了茶产业的格局,从种植加工到旅游开发科技的力量,让一棵棵小茶树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