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红茶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现阶段红茶产业发展存在多重问题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我国红茶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现阶段红茶产业发展存在多重问题

茶饮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红茶更是当今世界茶饮的主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是红茶茶种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几大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红茶产能逐年扩张,贸易结构得到优化。

但现阶段红茶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产品质量较低和品牌效应较差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本报告从生产、消费和贸易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红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了红茶产业的发展前景、问题风险,并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多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红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

1、茶叶生产规模逐步扩张,茶叶产出能力逐渐增强

2013年以来,我国茶叶生产规模逐步扩张。除2017年我国实有茶园面积小幅下跌外,其他年份均为增长态势,6年增长了20.9%;

2、红茶产量逐年增加,但产能趋于饱和

2014-2018年我国红茶产量逐年增长,2016年后产能趋于饱和。2014-2016年红茶产量增速较快,年均增幅12.2%。

3、产区集中,并呈多元化分布

一方面,我国红茶产区主要集中在滇、闽、鄂、湘4省,2018年四省红茶合计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7.9%。

另一方面,我国红茶区域分布趋于多元化,贵州、广东、江西、江苏、四川和陕西的红茶产量占比提升,挤占了滇、闽、鄂、湘4省4.0%的产能份额。

4、分散生产占主导地位

当前我国红茶产业的生产模式主要包括:农户分散生产模式、国有茶园生产模式和产业化经营生产模式,其中农户分散生产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但随着产业扶贫推进与农产品市场化的深入,我国红茶产业正向产业化经营生产模式转变。

(二)消费

消费以内销为主,内销量逐年增加。

2013-2018年,我国红茶主要以内销为主,内销量约占总产量的80%。

(三)加工流通

1.加工方式向标准化集中加工转变

2.流通方式以批发零售为主

(四)进出口

1.进口市场稳定性强

近5年我国红茶进口量额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中低档红茶的进口比例增加,进口额增幅逐渐低于进口量。

我国红茶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斯里兰卡、印度、印尼和肯尼亚,年均进口占比在70%以上。

2.出口市场可替代性增强

一方面,近5年我国红茶出口显著扩张,2018年红茶出口量出现下降,但出口额仍显著增长,出口结构向优质高价红茶产品转变。

另一方面,虽然日本、美国与中国香港是我国最主要的红茶出口市场,但出口占比呈下降趋势,已不足50%;

其他主要出口市场的占比越加均衡,出口市场可替代性增强。

(五)市场价格

国内市场价格稳中有涨,成品茶价格有所回落。

一方面,受成本上涨、消费群体扩大与消费需求增加3方面因素影响,近年来红茶价格稳步增长。

另一方面,红茶产能快速扩张使得市场供过于求,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模式降低流通成本,中低档茶品市场成为争夺热点,成品茶价格趋稳回落。

(六)成本收益

人工成本占种植成本的主要部分。

红茶成本构成复杂,包含种植成本、加工成本与流通成本3部分,且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与不同生产模式的成本均不相同。

由农产品成本收益年鉴可知,人工成本是种植成本中最主要的成本构成,以全国平均水平计算,约占种植环节成本的71.3%。

二、红茶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产量增速将放缓,产区分布将趋向多元化

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红茶产能快速增长、趋于饱和,而国内市场需求短时间内难以进一步扩张,预计未来红茶产量增速将放缓。

另一方面,未来我国红茶生产分布将进一步向“百花齐放”局面发展。

陕西、重庆、河南等地依托产业扶贫积极拓展红茶市场,逐渐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区。

(二)销售模式将趋向多元化,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随着我国红茶产业化经营水平与市场信息化水平提升,品牌专卖授权、电子商务与休闲茶园等新型渠道逐渐成为红茶销售的重要模式,茶企也将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品牌宣传。

(三)消费继续以内销为主,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方面,红茶类别、质量与贸易壁垒等因素制约了出口贸易,而茶文化与健康养生观念的普及又扩大了红茶消费群体,预计未来红茶消费将继续以内销为主。

另一方面,茶叶消费平民化增加了对中低档产品的需求,将推动国内红茶产品向高中低档的“金字塔”式结构转变。

(四)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附加值逐渐提升

一方面,红茶进口逐渐从以进口优质茶、精制茶为主向进口茶叶原料转变;

另一方面,红茶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逐渐提高,由出口原料茶叶为主向出口成品茶、精制茶转变。

(五)出口可能存在障碍,出口增长将趋缓

国内红茶质量标准与国际不接轨、传统工夫红茶与国际消费主流不相符与可能存在的质量贸易壁垒均会对我国红茶出口贸易产生阻碍,导致红茶出口增速放缓。

三、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

(一)主要问题

1.产业缺乏组织化,产品质量较低

我国红茶产业以分散生产经营为主,难以对茶农与小微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国内缺乏严格统一的质量标准,造成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2.流通体系建设不健全,产销市场难以有效对接

红茶具有生产分散性与消费全国性的矛盾,产业缺乏市场组织化,各地红茶难以有效流通至全国市场。信息化建设缺位造成市场信息不对称,加剧了产销市场对接难度。

3.产品“有类无品”,缺乏品牌效应

一方面,缺乏产业化经营导致我国红茶产业存在重生产、轻营销的特点;

另一方面,传统饮茶文化因形式繁琐、寓意高雅不利于全民化的推广营销,造成我国红茶虽有名优茶种,但少有知名品牌。

(二)风险分析

1.生产标准化水平较低,易导致茶树生长环境恶化

一方面,茶农在易过量使用化肥,或采用化学手段除草杀虫,导致土壤出现化学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恶化茶树生长环境。另一方面,一些茶农还将茶树与其他林果作物套种,掠夺茶树生长空间、降低品质与产量。

2.内销市场接近饱和,易导致产品库存积压

一方面,我国茶饮消费种类愈发多元化,对红茶市场存在冲击;另一方面,品牌效应的缺乏使得新兴红茶产品缺乏市场认可度。

3.国际贸易出现质量壁垒,阻碍红茶出口

一方面,当前我国红茶质量标准与国际不接轨;另一方面,我国红茶产品质量相对较低。

四、政策措施建议

(一)中央政府:起到统筹全局的作用

首先,应建立健全我国红茶行业标准规范,使其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其次,可在税费、融资和贸易方面给予优质企业政策支持,提高其竞争力。

最后,应牵头建立一个红茶产业信息平台,减轻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

(二)地方政府:做好政策落实与具体管理工作

首先,加强对红茶产业的监管力度,农业部门聚焦茶叶种植与加工,商业部门聚焦市场流通。

其次,应推动当地茶园建设、茶叶加工等环节的标准化推广。

最后,可通过政策优惠吸引龙头企业入驻,积极开展产业化经营。

(三)红茶经营企业:侧重壮大自身实力

首先,配合地方政府积极开展产业化经营工作,与农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给予农户农资、技术和就业方面的指导。

其次,着力升级配套设施,充分利用国外先进资源。

最后,重视红茶产品的市场营销,大力宣传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知名度。

(四)茶叶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沟通纽带与行业代言人的担当

一方面,积极规劝企业遵守行业标准规范并承担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协助政府开展各色茶事活动,并积极推动国际间的茶业经济互动、茶文化交流活动,扩大我国红茶业的影响力。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市场信息,内容有删减 】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