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北京鼎兴天和2018秋季拍卖会倒计时 6 天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头条】北京鼎兴天和2018秋季拍卖会倒计时 6 天

北京鼎兴天和2018秋季拍卖会

展会信息:

预展时间:2019年1月4日--5日

拍卖时间:2019年1月6日

预展及拍卖地点:北京京瑞温泉酒店二层

精 品 赏 析

lot 25 清雍正 炉钧釉双耳炉 长24 cm 「大清雍正年制」款

该炉为雍正朝仿宣德蚰龙耳铜炉而作。《清文件》记载,“(雍正八年)十月,呈进仿钧窑瓷炉十二件”,耿宝昌先生亦指出“仿钧釉瓷炉”即指炉钧釉各式炉。雍正一朝虽短暂,然其制瓷成就却可称登峰造极,尤其颜色釉之烧造,仿古与创新并举,技艺已达出神入化之境界,许多传世品成为空前绝后之作。炉钧釉为雍正朝御窑仿钧器时所创,以低温烧就而成,为单色釉之名贵品种;色泽深沉,其高级产品及官窑中,鲜有釉色中呈现红色斑点似刚成熟的高粱穗色,称“高粱红”,且此独雍正一朝特有,尤为珍贵。除乾隆初期个别器物延续红点外,往后再不复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清代《南窑笔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本件即为笔记所载之有红点者,其名品风范隽永流传。本品造型沉稳而秀雅,施满釉,釉面失透滋润,釉色深沉,流淌的蓝绿釉色交混点点红斑,似山岚云气,斑驳陆离,于烈焰中幻化出别样瑰丽,可令赏者如痴如醉。且釉面流淌大,正体现雍正朝炉钧釉之特性。敛口耸肩鼓腹,口有双耳,底圈足。底刻“大清雍正年制”款。无论造型、釉色,均各臻其妙,集精、罕、美于一体,炉身曲线优美柔和。

来源 : 北京保利2013.10.26 精品拍卖会封底作品

参阅:1. 2013年4月7日 香港保利春季拍卖会 LOT 778;

2. 《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暂得楼、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 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页78,图22。

lot31 清雍正 仿哥釉贯耳尊 高31cm 「大清雍正年制」款

其形近乎四方,古拙而硬朗,唇口、束颈、垂腹、高圈足,颈两侧对称置长方形贯耳,颈部置四道弦纹为饰,表面满布“金丝铁线”冰裂纹,纵横交织,自然天成。其釉古雅厚润,纹片舒朗自然。底足平扁而饰黑褐之色,以摹铁足之效。底部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贯耳尊始流行于宋代,器身呈扁圆或六方形,宋代官窑、哥窑、龙泉窑等有烧制。雍正皇帝雅好摹古,雍正御窑曾仿制多种宋代五大名窑制品,此尊古雅端庄,釉质匀净,釉色淡雅,幽雅凝重,简洁隽丽又不失华美之气,为雍正时期仿哥窑制器上佳之作。据光绪三十年十二月立《梨花伴月收存不在印档瓷器清册》记载承德避暑山庄梨花伴月西围房藏有雍正年款大观釉四方双管起线瓶五件,即为拍品相类器物。雍正时期,唐英来到景德镇主持御厂事务之后,成功的仿制了包括哥窑在内的宋代五大名窑。这些陶瓷器物胎质坚细,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此件拍品应属于唐英执掌御窑时产出的仿哥窑精品之一,造型看似简练,实则成型难度极大。

参阅:1.《清代单色釉瓷器特展目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81年,页 135,图81;

2.《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第234 页,图II-60。

lot33 清乾隆 仿官釉六方贯耳瓶 高26 cm 「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器属雍正朝景德镇上乘官作之典范、时匠精湛瓷艺之代表。雍、乾两朝,单色瓷品多仿古器。本瓶如是,意取上古青铜壶形,此类形制为官窑艺匠首创。整体六棱造型,口沿挺拔,直颈,颈两侧附一对贯耳,斜肩,腹部出双弦纹,腹下渐收,大圈足,足端宽平,紫口铁足给人以古朴稳健之感,通体施官釉,釉泽润细,底有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细观本品,线条秀美流畅,起弦纹,庄重雅观,釉色宁静润洁,光亮柔美。

参阅:1.《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编,徐湖平主编,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184页;

2.《清代瓷器赏鉴》,钱振宗主编,中华书局、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4年,页145,图182;

3.《清瓷萃珍》,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5年,图63

《弘历古装行乐图》局部

lot52 清乾隆 木胎大漆御题诗文如意 长58 cm

“如意”即梵文所称“阿那律”,大约魏晋时期从印度随佛教传入中国,长约尺许,前端作手指形,脊背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可如人意,因而得名。魏晋僧人说法时常手持如意,士大夫清谈指挥时也常持握如意,以示优容潇洒,《南史·韦叡传》云:“虽临阵交锋,常缓服乘舆,执竹如意以麾进止。后世将如意视作吉祥瑞物,用料也越来越考究,多用金、玉、水晶、珊瑚、玛瑙、沉香木等,用作陈设清玩和馈赠之物。清代皇室酷爱如意,帝王坐卧之处常陈设如意,赏赐臣子也多用如意,英国使节马嘎尔尼朝见乾隆帝时,就受赐了玉制如意。清宫所用如意造型精美,质地多样,制艺穷极工巧,选用的材质除金属、竹木外,玉石、陶瓷等无所不包,装饰手法也变化多端,异彩纷呈。此如意头雕琢为灵芝云头状,柄上正反面镌御题诗云:“屡有如意咏,兹复思其义。意盖近乎情,同为性之次。性固无不善,情乃善恶厕。习远使之然,可轻言如意。如善得佳朋,如恶非美事。告欲如意者,致知圣经备。乾隆壬寅御题”。此诗出自《乾隆御制诗五集》卷十一,原题为《咏如意》。此御题诗以咏如意为表,探讨如何“如意”的更深层次问题:人之性本无善恶,善加教化始知之,“告欲如意者,致知圣经备”,充分反映了乾隆皇帝对于文教的观点。

此御题诗镌刻于如意之上,咏物抒意,与如意本身结合的恰到好处,使此件如意具有了远高于观赏摆件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在乾隆朝众多同类作品中出类拔萃,卓尔不群。

lot 109 清 粉彩百花不落地龙纹瓶 高40cm “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天球瓶,圆形口微侈,圆直颈,丰肩鼓腹,圈足,足底施松石绿釉,中心留白矾红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瓶颈至肩部塑贴一条红色螭龙,曲体上仰,由肩部向颈部盘绕,卷尾与首相接,四肢平伏于瓶肩部。制作时,瓶体与螭龙分别成型,然后将螭龙生坯粘贴于瓶坯上,满施白釉,再于螭龙上施铜红釉颇富艺术感染力。整器所饰百花又称“百花不露地”、“百花图”、“万花锦”、“万花堆”、“万花献瑞图”等,即将粉彩与金彩结合,各色花朵将整个画面填满,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干。百花如同天女散花,各尽其致,繁密之极,浮于空中,寓意百花呈瑞,盛世升平。整器通体点缀月季、牡丹、菊花、紫薇花、兰花、百合、菊花、等各式花朵,满布器身,竟达数十种之多,千姿百态的花朵,竞相斗艳,尽显娇媚本色,圃簇繁丽,上下相映,各尽其妍,使人仿佛置身百花丛中,目不暇接。本品尊贵典雅,釉彩妍美多姿,画工精细繁密,全器上下皆工致非凡,其珍罕程度恐非言语可表。

lot 110 明 青花缠枝花卉葫芦瓶 高40cm

器作葫芦形,直口,双腹丰腴,上小下大,束腰,卧足。线条柔美起伏,尽见迤逦之姿。所施白釉匀净莹亮,胎骨细薄坚致,丽质怡人。通体绘以青花缠枝莲纹饰,青花混水潇洒随意,色泽明艳,浓妍青翠,视觉效果突出。莲纹委婉骚姿,枝蔓相接,优美生动,连绵不断,寓有“生生不息,绵绵不久”之意。绘画笔法细腻。釉色光亮温润,青料聚集之处呈铁褐色,凝重之处呈黑色结晶斑,深入胎骨,抚之有凹凸不平之感。整体构图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绘画细致工整,工艺精湛绝伦。葫芦瓶因形似葫芦得名,因“葫芦”二字谐音“福禄”,有祈福求祥之意。葫芦瓶的造型始见于唐,流行于元,最盛于明代嘉靖年间。最根本的原因是嘉靖皇帝一生沉迷道教,而葫芦又是道教中的吉祥之物。

参阅:《故宫陶瓷馆》下编,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页312,图237

颐和园乐寿堂一景

lot350 清 红木雕云龙纹大御案 205cmX110cmX80cm

此红木龙纹大御案,造型如同大画桌,按清宫档案记载称之为“御案”。案面立沿和束腰浮雕云龙纹,牙板正中作高浮雕云龙纹,龙首刻画细腻,龙额所占面部比例大而且隆起,双眼凸出,龙鼻硕大圆滑,龙须清晰齐整飘逸首侧,鳞纹贴合龙的姿态自然转动变化;逶迤的龙身借云朵时隐时现,表现出龙在云中穿行,云和龙形成错落、叠加的空间关系。案腿与牙板大圆角相交,上部弯曲下端向外,落至足底。案腿的雕刻几近方雕,龙纹盘曲回旋而上,并且运用透雕技艺形成细小空间,想来工匠是为了增添玲珑凸透的精巧之感而为之。腿足部以粗旷江崖纹饰落地,使御案更显稳固。此御案造型雄浑,最为惹眼之处在于除案面外密不露地的云龙纹饰,构图饱满,雕饰繁琐,打磨精细,不觉刀痕。遍布束腰、牙板、腿足的云纹层叠布局、盘涡深旋,衬托着龙的曲线及律动,刻画出五爪金龙辗转腾挪、上天入地之意象。此御案有“江山永固”、“青云直上”和“教子向上”等多种寓意,充分体现出它皇家御用重器的身份。颐和园乐寿堂陈列有一张类似纹饰的御案。

lot 396 清 『鸣泉』古琴 长121c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