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贵为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三大产区,很多山头的古树茶往往不过数百元一公斤,而这其中除了一枝独秀的景迈茶外,还有一个比其他山头高出一大截,却经常被忽略的存在。
它曾创下茶价连续涨价15年的记录,也曾以1.28万元/公斤的古树茶鲜叶冲上微博热搜,最高时的茶价更是直接与老班章持平,这片一飞冲天的地方,就是——困鹿山皇家古茶园。
困鹿山的贡茶史
从宁洱县城出发,往西北方向行驶三十多公里,看到“困鹿山皇家古茶园”路牌后上山,不一会就到了叠翠峰峦,云雾缭绕的困鹿山古茶园,这里海拔为1410~2271米,是宁洱县最大的茶树林群落体古茶园,也是距省城昆明路途最近、古茶树最密集、种类最丰富、生态最好的古茶园。
困鹿山,在地理上属于无量山的一支余脉,行政上则隶属于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宽宏村委会,困鹿山(困卢山)自然村,值得一提的是,困鹿山古茶树群落总面积达10122亩,地跨凤阳、把边两乡,其中位于宁洱镇宽宏村的困鹿山境内的,则有1939亩,这近两千亩茶林,也是整座困鹿山古茶园的精华所在。
而“困鹿”一词则不能望文生义,而是由音译而来,根据不同语言还有不同解释,如果按傣语解读,“困”为凹地,“鹿”为雀或鸟,合起来即为雀鸟多的山凹,而《思茅厅志.续增.语音附地名解》则认为应按布朗语解读,其中“困”是大寨,“鹿”是寨子头人(首领)的名字,“困鹿山”一词即为姓“鹿”的头人所在的大寨子。
困鹿山的辉煌始于贡茶,不过与曼松、倚邦、易武等著名茶山不同,困鹿山皇家古茶园一直处于相对保密的状态,清雍正七年,改土归流政策在云南地区落实后,朝廷对这里的管理也更加完善,作为皇室福利之一的贡茶规制也不例外,普洱府的宁洱镇不仅建起了贡茶所,每年春茶季,官府还是实行“封宾”,派遣土练在困鹿山巡堵要隘,监督春茶采摘和生产。
清末贡茶制度结束后,困鹿山一直处于不为人知的状态,20世纪80年代,当年专家在这里发现了一处过渡型茶树群落,后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又组织多批专家,相继对困鹿山茶树群落进行了数次重点考察,并论证出:困鹿山栽培型茶树至少有400年以上的历史,其半栽培型(过渡型)茶树已超过1000年以上。这处茶叶秘境才重回大众视野。
不争功名困鹿山
困鹿山的茶叶资源十分丰富,光是附近的村寨里,就有着大片人工栽培型、过渡型茶树,期间形态各异,有高过两层楼的高杆茶,也有双手难于合抱的粗大茶王树,也不乏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古茶树,称得上是种类齐全,历史悠久。
而海拔1900米的困鹿山皇家古茶园,更是可以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总面积近2000亩,幸运的是,这里的茶树也躲过了90年代那次大规模的大茶树矮化风潮,也没有进行人为的剪枝,因而树型很像一般的乔木,高大挺拔。
不过,困鹿山生态虽好,却存在与景迈相似的问题,从土壤内质化学成分来看,这里土壤除速效磷含量较高外(11.98mg/kg),其他各项指标均不太理想,尤其是有机质含量,只有5.64g/kg,仅高于景迈的2.91g/kg,可能的成因与可采取的措施,在景迈篇多有提及,这里就不多聊了。
让人欣慰的是,当地很早就开始了对茶园的保护,此前,这里的村民就居住在古茶园里的老寨,呈现“寨在林中,茶在寨中”的格局,不过为了更好地保护这里,2012年起陆续搬迁到了距古茶园1公里多的地方安置,形成了一处只有十几户彝族人家的新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皇家古茶园的上方,海拔近2500m的高山上,还有一处国家设立的“宁洱县野生古茶树原生境保护区”,里面有1000多棵原生态的野生古茶树,著名演员张国立先生,当年就在此地认养过一棵茶王树,相比于皇家茶园,这里更人迹罕至,也少有人知。
作为曾经的贡茶所在地,困鹿山茶的品质也是非常好的,从茶叶内质理化指标上看,其咖啡碱含量为3.56%,酯型儿茶素含量为5.20%,游离氨基酸含量为5.21%,都属于中等较高的程度,带来了微苦、有涩感,化甘快的茶汤。
让人惊喜的是,困鹿山茶的香韵十分特别,在汤香和杯香之间做到了很好的平衡,气蕴上扬而沉实,总体口感甘,润,香,醇。正可谓:
云里困鹿已无踪,深山草木亦多情。
不与冰岛争利禄,不同班章争功名。
皇家古茶今犹在,已露新芽为君吟。
阆苑仙境老乌山
说起普洱市的名山,景迈山以万亩生态古茶园闻名茶界,困鹿山以皇家古茶园一举成名,而少有人知的是,在“世界茶树王之乡”镇沅县,还有一座茶叶年产量可达370吨的自然秘境——老乌山。
在地理区位,老乌山属于无量山脉中段的一条余脉,其绵延数十公里,地跨镇沅县振太镇、按板镇、勐大镇,景谷县小景谷乡、凤山乡多地,古茶园面积达2870亩,在普洱市产地内的规模仅次于景迈山,茶业发展潜力十足。
老乌山茶因雾闻名,在此前的班章和昔归专题中,陆离详细介绍过雾气对茶树的滋养作用,而在山雾方面,老乌山的表现也毫不逊色,这里平均海拔为1900米,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足,号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连老乌山这个名字都是从“雾山”谐音而来,为茶叶品质形成,提供了十分适宜的地理、生态和气候条件。
老乌山历史悠久,是普洱市26座著名古茶山之一,这里从唐朝开始,已经有了人工栽培茶叶的历史,在老乌山和尚寺村附近,还有一株被尊崇为“茶神树”的大茶树,其树高达10.6米多,根部围径达2.68米,分枝的枝干径也已超过30厘米,是目前镇沅县境内发现的最高、最大、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
而在元、明、清各朝代,由于老乌山位置偏远,地势复杂,陆续有避战乱,躲官司,以及逃荒的外乡人逃进山内,在此开荒种茶,世代居住,形成了山内如今大大小小,散落在箐沟、凹地、山梁等各地的古茶园,走进这里的村寨,房前屋后,寨子附近,到处都是苍劲有力的大茶树,形成了“寨与茶为邻、人与茶为伴,山山有寨、林中遍茶”的局面。
对这些拥有漫长树龄的古茶树,老乌山人也有着朴素的信仰与崇拜,像上面提到的那棵“茶神树”,相传当年有人要上去砍树枝,却莫名其妙从树上跌落,众人便此树有灵,最后越传越神,如今村民们每年都会在这里定期举行祭典,对其顶礼膜拜。
而老乌山紫茶树王,则是近年来被市场发掘的一棵很有特点茶树,其生长在罗家村上村小组的古茶树群落中,树高6.2米、树幅7.6米、基部干围210厘米,更为奇特的是,其新发叶芽为紫红色,属于天然变异品种,数量十分稀有。
此外,在文立村黄桑树组的茶树群落中,还生长有一株树高10.5米,基部干围172厘米,树龄1200年的革枝杨柳茶(地方优良群体品种,同属大叶种茶),其年采干茶约30斤,在此前的单株风潮中很受追捧。
上千年的茶叶人工栽培史中,老乌山的茶农将当地的古老的种茶制茶传统,与来自中原的先进农耕文化相结合,实践出一套培根树形,采养结合、侧修枝顶留叶,适时分枝留养,枝条分布均匀的“留采法”茶叶管理经验,形成了一种“会跳舞的古茶树”——藤条茶。
藤条茶低垂柔软,形似柳树,具有主干壮、分枝匀、篷面宽,枝叶多而不乱、密而不细、疏而不稀的特点,对茶树来说,有利于充分接受光照与雨露滋养,对茶农来说,能够提高茶叶品质,延长盛产期,是云南茶叶高度商品化的体现。
在山雾滋养与独特采养法下,老乌山茶形成了十分优异的品质,其味香甘爽,有一种特殊的原野韵味,品饮体验独特,如今的老乌山,也是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的一块茶业招牌,相信这座潜力十足的古茶山,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