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茶、梅花雨、老茶园 | 在六堡镇不倚村制茶的日子(3)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网红茶、梅花雨、老茶园 | 在六堡镇不倚村制茶的日子(3)


“网红”茶


  刚到不倚的第一天早上,习惯性的想去倒杯白开水喝,阿姨(黄老师的爱人)正在厨房忙碌早饭,热心的迎出来说:“这个里面是水,这个是茶......”,可不是嘛,客厅桌子上齐整整并排放着两个暖瓶。


  六堡农家自己喝的茶,自古就以其冲泡方便随意,又祛湿保健的特点受到大家的喜爱


老茶婆


  这还用说?


  终于有机会感受一下地道的农家茶味儿了,毫不犹豫地就拿起了装茶的那个暖水瓶。小心的倒了半杯,赶忙往嘴里送。


  咋形容呢?入口清甜,伴着一股淡淡的中药气,虽然是热的,却喝起来清清凉凉。总体描述的话,有一点点金银花加上甘蔗汁一起泡喝的意思?(茶友们可再自行体会下......)


  后来几天才发现,做茶间隙,师傅们都喝的是这个。制茶间里,黄老师拿一个大保温壶,先丢进去一把六堡茶叶(不拘二白茶或者是老茶婆都可以),再放进去十来粒黑褐色的种子样的东西,加入开水后闷泡起来,随渴随饮。


山苍子(图片来自网络)


  对放进去的这个小药丸样的东西很好奇,打开装着它们的矿泉水瓶子的盖儿,凑近一闻,一股浓郁的中药味儿扑出来,既辛又苦又香的气味。


  黄老师介绍说,这是六堡的一种药材,本地人都叫它“山苍子”,有健胃理气的功效,搭配上六堡老茶日常饮用,解渴养生兼而有之。


  如此佳饮,再来一杯!


山色空蒙雨亦奇


梅花雨


  闲来无事细思量,自然气候和物产的关系真的是微妙有趣。


  譬如蜀地湿冷,就自带辣麻特技;六堡潮湿,特产六堡茶的祛湿效用就无茶可及。就好像民间智慧“毒蛇出没之处,七步之内必有解药”一样,带着那么点宿命的玄妙感。


  在不倚的十来天,雨是常客。清晨、傍晚、午后、或许肯定也在夜间(只是睡梦之中,不觉而已),都有可能随机造访。



  这个时节的雨,当地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梅花雨。


  疑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名字,因为也并没有看到梅花或者梅树,倒是水边桃花开的缤纷。


  雨下起来的时候,柔柔的、细细密密,没有风,落雨却是斜斜的,一帘又一帘!让人很容易就想起杜甫的诗句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雨滋润了茶树,也滋养出了美味。浅黄泛白的嫩笋,焯过用清水泡上,随便清炒就是一道美味。


  茶季工作繁重,为了节约时间,大家午饭有时就吃桶装方便面解决。记得有天正赶上饭点,黄老师的亲戚送来了一篓煮过的春笋,也不用切了,直接挑个小个头的,掰成小段加进了面里。真好吃啊,有了笋段脆鲜甜的加持,成就了记忆里最特别的一桶泡面。


  不倚村多竹子,山间、村头、溪边、路旁,这里一片,那里几丛。虽粗细不一,却青翠挺拔,主干铮铮,骨节分明,一场雨洗过去,仰头一望,天空处竹影森森,愈发俊秀飘逸。



茶山


  心心念念的茶山,因为不适宜的天气只能一等再等。


  终于,一个无雨的天,又遇一队来茶园拍宣传片的人马,黄老师一挥手:走,一起上山。


  车辆顺着村口前的那条路继续往里开,上几道坡、拐几个弯、过一小段还未修好的泥泞路、涉过一条哗哗淌的山间溪流,车都停了下来。


  右手边一条山道,就是通往茶山的了,路口靠边停着几辆采茶人的摩托车,这也是本次农家主要的交通工具。所有人都下了车,三三两两沿着路往茶山走去,山道上小石头裸露,虽然连日多雨却并没有什么泥巴,路两旁山木葱茏,不时可见大片的竹林。


从此路去往茶山,交通工具:两条腿!


  走了大约十分钟,但见山脚下一个供劳作时放置农具和休憩的简易木棚子,茶山到了!



  依山坡之势,是一垄一垄的茶树,向左、向右、向上,好像没有边际的延展开来。


  茶百科采制传统工艺六堡社前茶的鲜叶,就来自这边茶山的高海拔有机茶园,到了这儿,那是一定要上去看看的。


  走走歇歇,不多久就气喘呼呼,倒是黄老师和亲戚家的几个小孩子,也就四五岁的光景,打打闹闹的边玩边一溜烟就跑出了好远,唉,我们这缺乏锻炼的人啊!


小茶人

  终于到达了山顶,六堡群体种茶树为有性系中叶种,灌木型,有机茶园不打药,少人工干预,茶树都是呈自然生长的态势个头高低不一,芽头大部分是青芽,部分变种是紫芽。



  老茶树穿插其中,个子高出周围一大截,大部分老树主枝干上都满满覆盖着鲜活的青苔。


  茶树长的特别慢,到底有多慢呢?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照片里这棵:



  指给黄老师看,他打量了一下:“这个差不多有一百年了!”。


  怎么样,是不是很出乎意料?


茶园里种类丰富的植被


茶园里种类丰富的植被


  穿行在茶园间,眼睛都不够用了,只能借助镜头来记录。


  为丝毫看不出百年沧桑的老茶树拍照,给枝头的第一朵茶花拍照,给发现的紫芽拍照,给附地而生的各种不知名植物拍照……



  摘一片茶叶仔细咀嚼,不带一丝杂味的清香,涩转而生津,然后又爽口的甘,忍不住又摘了几片吃……


  茶友们不妨也学起来,有机会到茶园,采几片叶子尝鲜。


  茶,品质高下的辨别从鲜叶的滋味就可以开始了。



  已经是下午两三点钟,采茶的真实工作场景只能改天再见了。


  下山的路比上山难走,脚下湿滑,不留神儿就是一个趔趄。


  在山下木棚子里稍稍歇脚,我们几个人没有再坐车,伴着山涧水声和不住的鸟鸣,茶山在身后渐渐走远,在心里却愈来愈清晰


步履不停,茶山再会



  人间三月,唯春色与春茶不可辜负。


  雨后雾起,水流淙淙,茶隐丰林迷濛之间,不倚春色无边!


  在六堡镇不倚村制茶的日子,满载美食、美景、茶人、茶事,回来已多日,那些美好仍不时浮现在眼前,期待和他们的下次再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