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古茶树遗存及其断想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巴山古茶树遗存及其断想

大巴山脉位于中国中西部,是川陕鄂三省共有的山脉,东西长约56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山脊海拔一般2000米左右,岭谷高差800-1200米。大巴山是一座植物资源宝库,较好地保留了珙桐、领春木、红豆杉、连香树等6种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在绵延千里的山林中,也很好保留下了古茶树。近年来,在紫阳茶区不断有古茶树发现,无疑对这一区域的茶叶种植史、种群进化的研究提供了参照,对紫阳茶区茶叶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巴山古茶树分布

(一)老荫古茶树(亦称老鹰茶)

老荫茶为樟科,常绿乔木,叶互生,叶质甚厚,叶片呈椭圆形。采其芽苞、花蕾、嫩梢、叶片,晒制后泡茶,消热解渴,清热败火,防暑化食,茶汤呈琥珀色,其茶水在夏季有隔夜不馊的妙处。

巴山是老荫茶重要分布区,目前在紫阳县红椿镇上湾村生长着一簇七株老荫茶树,最大一株高达20米,胸围3米左右;岚皋县南宫山镇双岭村现存四株老荫茶树,高10多米;平利县老县镇有一颗高10多米的老荫茶树。以上老荫茶树其树龄均在100至400年间,具体树龄无法推定。虽然老荫茶不属于山茶科,但当地农民有采摘老荫茶作为饮品的习惯,这一习惯起于何时不得而知。

(二)紫阳古茶树(疑为紫阳种群)

1.汉中市南郑区福成镇聂家湾村现存有成片古茶树,古茶树直径从十几厘米到二十几厘米不等,最高的茶树树高接近8米,大部分树干的皮已经脱落,但树枝上仍长有茂密的新叶子。经汉中市茶叶专家鉴定,该片古茶树树龄在300至500年间,其树龄之长、面积之大在全国也较为罕见。经过南郑区农业局初步考察,这片古茶树的面积至少在10000亩以上。

福成镇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毗邻,地处川陕两省三县交会的米仓山腹地,从汉中市到福成镇聂家湾村有100多公里,再从聂家湾村到发现古茶树的地方还需步行近3小时。

2.岚皋县蔺河镇古茶树群。蔺河镇茶园村因茶树得名,茶园村境内已有老茶园500余亩,在泰山庙旧址附近的庙儿坪发现数十棵小碗口粗的老茶树,相关人员将采集的老茶树样本送至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汉中试验站,专家通过对样本的检测鉴定,初步推测为“古茶树”,树龄在300至500年。程良斌先生认为:蔺河古茶树群系原始型天然林下原生态野生紫阳大叶袍和紫阳楮叶种,是十分珍贵的资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察组一行专程来到蔺河,对之前发现的“古茶树”的生长情况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生长在东经108.55度、北纬32.15度,海拔在900米左右的一蔸茶树进行测量,其主干直径为14厘米,树冠直径为6.8米,树冠面积为36.3平方米。陕西茶叶专家肖斌说,这是他在陕西境内见到的最大最古老的茶树。

3.紫阳县红椿镇尚坝村三和寨古茶园。三合寨古茶园是人工种植茶和野生茶共容的一片茶园,其连片面积约200多亩,茶园被松树林包围,野生大茶树近50株,其单株直径约粗5—6厘米至12—14厘米不等,树高近500cm,其叶子墨绿,叶子表面隆起,生长旺盛,系紫阳大叶袍种。经专家推测古茶树树龄至少在200年以上。

红椿镇尚坝村三合寨地处仓山东段,位于紫阳县城西部,海拔约1200米,周围植被良好,人迹罕至,距县城车程约2小时。

4.镇巴县葫芦头大茶树。该古茶树系独株丛生、灌木型,生长在巴庙镇马头岭村渚河岸边,四周高山环抱,海拔510米,古茶树高240cm,树冠260×230cm,茎秆10cm,叶面隆起,芽黄绿。近期再次探访该树,已被村民砍伐,仅剩树蔸。

5.西乡县鸳鸯池大茶树。西乡五里坝鸳鸯池村海拔1125米,在该村尤家老房子旁生长着一棵古茶树,丛生、灌木型,树高2400cm,树冠200×160cm,主干径9.5cm,主干明显,分支稀疏,叶面隆起,叶质脆硬,芽浅黄。

6.近期在紫阳县毛坝镇关坪山(国营毛坝茶厂)海拔900米的山头发现了20多株古茶树,其主干直径在10厘米,树高2.5米左右,树冠约3米,古茶树生长旺盛。

紫阳县毛坝镇关坪山发现的古茶树

(三)紫阳野生甜茶树

在紫阳县东木镇军龙村七组(小地名磨子坪),现存稀有的野生甜茶茶树群,因其芽叶泡水后产生较浓的甜味,当地农民有春季采摘茶芽制茶的习惯,但技术一直不成熟,目前还处于待开发状态。野生甜茶树疑属山茶科,四季乔木,与其他灌木林杂生。其单株直径约在15厘米至20厘米之间,最大单株径高约6米。据茶园主肖其奎估计,磨子坪甜茶树连片面积约10亩左右,具体株数有待进一步核实。中国甜茶树在西南诸省分布较广,在陕西仅紫阳发现有遗存,与西南诸省甜茶树属不属于同一物种,还有待科学鉴定,但通过当地农民多年的饮用,至少证明甜茶于人体无害。紫阳甜茶的采摘、加工技术有待研究,生化指标有待测定,利用价值有待探索。

以上是大巴山山系目前发现古茶树三个大类,是否还有新的种类存在,现在还不能下最后定论。由于宋、明、清三朝这里是重要的产茶区,原始野生遗存古茶树和人工栽培的茶园被撂荒在高山峡谷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环境的劣汰,能够存活的古茶树的数量还是个未知数,但其至少应大于以上罗列的数量。

古茶树溯源

巴山山系古茶树种类较其他茶区更为丰富,说明了这一区域人类较早的利用自然资源服务于生活。三国时期《广雅》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古人对这一区域茶的记载当不虚言。

然而,紫阳群体种(疑似)古茶树其历史似乎更早一些,今天无论在汉中或在安康见到的300至500年的古茶树,其树干丛生灌木状,树干不高,干枝曲拳,树冠幅面大,是一种明显人工驯化后的茶树,虽然经过了几百年野外的自然生长,但依然保留了芽如雀舌、叶如栀子,且便于采择的状态。其实早在三千年前居住在巴山的巴人就开始了对野生茶的驯化。《华阳国志》载:“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曼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之后野生茶与人工种植园相伴相生,今天我们依然能见到两人合抱粗的大茶树。

从目前巴山山系紫阳茶区出现的古茶树分布来看,其地理位置偏僻,海拔在600-1200米之间,涵盖了紫阳茶区东西两端。从发现的古茶树树龄,以及巴山山系茶叶生产的高峰时期推算,古茶树可能是宋、明时期国家实行榷茶制,并推行“以茶制边”战略下种植的。这一时期紫阳茶区作为战略用茶的主产区,国家对移民巴山老林流民“园户”的普查与分类,并以十年为期调整茶课,取得了应征尽征,提高总量的效果。为打击私茶,明朝弘治年后,朝廷先后在南郑的鸡猴坝、镇巴的渔渡坝设立关卡,打击私茶,可见巴山南北的茶叶生产与茶叶交易是活跃的。岚皋县蔺河镇茶园沟古茶树群的生长年代,当地村民刘同银说:“相传自己的祖辈人,乾隆年间从安徽迁至蔺河,此地已叫茶园沟了。”

紫阳群体种是巴山山系劳动人民长期驯化、培育的结果,也是我国最早推广的传统优良品种之一,《中国茶树栽培学》载:“紫阳种原产于陕西紫阳县,主要分布于陕南地区,在湖南、福建、浙江也有不少引种。植株为灌木型、中叶、早芽种……该品种抗逆性强。单产水平一般,适应做绿茶,品质甚佳,以生产高级绿茶闻名全国。引种到湖南长沙后,优良性进一步发挥,成为新创制名茶“高桥银峰”的主要原料。”王衍成从紫阳群体种中培育出“陕茶一号”在茶界产生影响,足以说明紫阳群体种的优良。现存于巴山山系的古茶树,可能保留了紫阳群体种的最早基因,虽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对古茶园保护,但其基因对比研究、茶芽制作工艺的探索还是空白,对于紫阳群体种古茶树的保护利用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古茶树开发断想

紫阳茶区是一个古老的茶区,有一定数量古茶树存在。古茶树在国内是稀缺资源,据中国茶叶协会数据,古茶树面积占全国茶叶面积的2.8%,有效利用古茶树这一独特资源,进行种苗培育、茶品开发、观光旅游等,对于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做好对古茶树的利用,建议不妨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索。

(一)对紫阳茶区古茶树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摸底调查,掌握翔实数据。对200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进行保护,使其在原生态下生长,对100年以上的古茶树进行保护性培育,使其健康成长,逐步培育形成几个有代表性的古茶树群。

(二)大山丛林中隐藏着很多百年古茶树,这些古茶树长期荒芜,并保持了良好的生存状态,其生长的芽叶的营养成分应该高于新培育的标准茶园,这些古茶树的芽叶无疑是现在绿茶、红茶、茯茶、白茶最好的基础原料,对提高紫阳茶叶产品质量有一定帮助。如:进行古茶树芽叶茶品的开发,借鉴云南古树茶开发经验,探索新的生产工艺,分别生产“古芽小罐”绿茶、“古叶晒青”茯茶等适合产品。同时对古茶树茶产品进行生化检测,建立从环境、生长、品种、内含物质等数据库,为茶品的升级提供依据。

(三)运用紫阳群体种为母本,采集古茶树枝条进行嫁接、繁育、选优、定型,培育紫阳茶新的品种,为紫阳茶在产业竞争中提供储备。

(四)借鉴云南普洱、福建武夷山的宣传经验,以古树、山头为基础,进行品牌包装、推介,并结合全域乡村旅游线路的打造,推介古茶树和山头,从而达到推介茶叶的效果,再次提升紫阳茶的竞争力。

紫阳茶区出现的古茶树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一区域的荔枝、茶叶为什么从西周到盛唐一直都是贡品,西周巴人向朝廷进贡的茶叶是个什么模样?用紫阳群体种古茶树茶芽能不能生产出盛唐的饼茶?这种饼茶的营养成分可不可以与普洱饼茶进行PK?用我们晒青的工艺是否做出比武夷山更好的“牛肉”?还有现今流行的白茶与紫阳茶区进贡周王朝的“香茗”有没有关联?还有古茶树的茶叶是不是可以按树龄卖?种种疑问皆有可能。

文章来源于:晚琴堂,作者曾晓勤,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