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色泽褐红,滋味醇和,具有独特的陈香。
有一些人认为“熟茶不好喝,不苦不涩,回甘生津也没有”;也有一些人钟爱熟茶,认为“熟茶醇和甜润,暖胃”。我们接下来就探讨一下:喝熟茶,到底喝的是什么?
从香气滋味的品饮角度来说,每一类茶都有它的风格特点。优质普洱熟茶厚滑糯甜,具有焦糖香、木香、陈香等香气特点,有很多受众。
另外普洱熟茶的健康价值在大众心里也有广泛的认知,特别是它在助力肠道健康、解油腻、降糖降脂方面的作用。这些特性及健康价值,主要得益于微生物发酵作用后的物质变化,相较于毛茶原料,普洱熟茶里的茶褐素、茶多糖、没食子酸等是明显增加的!
当喝下一杯熟茶,这些物质进入我们的身体后又发生了什么呢?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一杯熟普的人体之旅
出发!
Part1
香气物质“乘坐的是飞机”
率先完成旅途
普洱熟茶中的典型芳香类物质主要为甲氧基苯类化合物,因而在品茶时能感受到熟茶典型的陈香、木香等香型特征。
Part2
茶汤“乘坐消化系统高铁”
熟茶中几大特色物质各显神通
1号选手茶色素
饮茶1分钟后:茶色素进入口腔后与唾液获得性膜中的蛋白相互作用,能良好地吸
饮茶3分钟左右:茶色素到胃部,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抑制作用[2]。
饮茶15分钟后:经过胃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进入血液系统中的小分子茶色素在1-2小时左右可以在人体发生多种作用:①改善毛细血管的微循环,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液黏稠度;②进入肝脏抑制肝内胶原的合成,从而改善肝脏血液循环,降低转氨酶,起到治疗脂肪肝,抑制肝硬化形成;③穿越血脑屏障,溶化动脉粥样硬化,调节心脑血管循环。
饮茶1.6-2.3小时:在小肠中被吸收[3],这个时候茶色素可以促进小肠对糖类的吸收,与肠道菌作用,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维持肠道菌群稳态[4]。
饮茶4小时后:大部分物质被吸收利用。
饮茶6-24小时:少量不能被吸收的代谢物通过排遗排出体外[5]。
2号选手茶多糖
饮茶12小时后:茶多糖的结构复杂,进入人体后并不会被唾液、胃部、小肠消化系统分解[7-8],而是会在12小时左右(随个体差异会有区别)到达大肠,然后被肠道菌群所利用,刺激它们生长及合成对人体有益的化合物(如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有抗炎、预防肥胖、预防糖尿病、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预防结肠癌等重要作用[9])调节身体健康[10]。
3号选手没食子酸
饮茶1分钟:没食子酸进入口腔后,对口腔中的致龋菌和牙周病变菌有抑制作用[12]。
饮茶1.6-2.3小时:没食子酸经过胃肠道主要在小肠中被吸收[3],在肠道细菌中各种酶的作用下发生脱羧和甲基化反应形成焦性没食子酸[13]。
饮茶3-4小时: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中的没食子酸可以通过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葡萄糖水平来改善糖脂代谢[14-15]。
饮茶4小时后:大部分物质被吸收利用。
饮茶12小时后:少量不能被吸收的代谢物通过排遗排出体外。
结语
茶,这片神奇的叶子,是饮用历史悠久的健康饮品。每一类茶都有其口感特点及健康特性,多饮茶都是有益健康的!
普洱熟茶因微生物作用加持,物质上发生了较大变化,茶色素、茶多糖、没食子酸等物质主导了熟茶温润醇厚的口感;也作用于身体,在降血脂、控制体重、调节肠道菌群方面表现显著。
喝下一杯茶后,这些有益成分在我们身体里充分发挥作用,帮助身体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
茶有益,茶有大益!天气渐凉,多喝热茶,多喝普洱熟茶。
参考文献
[1] 陈胜兰. 茶色素对恒牙牙面附着的观察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7.
[2] 董建文. 中国茶医学研究进展[M].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 Clifford MN, van der Hooft JJ, et al. Human studies on the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of tea polyphenols. Am J Clin Nutr. 2013;98(6):1619S-1630S.
[4] Pereira-Caro G, Moreno-Rojas JM, et al. Bioavailability of black tea theaflavins: absorption, metabolism, and colonic catabolism. J Agric Food Chem. 2017;65(26):5365-5374.
[5] 刘学铭,廖森泰,肖更生等.花青素的吸收与代谢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7(06):953-957.
[6] 胡燕.茶叶中有机酸、茶多糖的功效及其在雅安藏茶中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2(04):23-27.[
7] 张冠亚,黄晓君,聂少平等.体外模拟3种消化液对铁皮石斛多糖的消化作用[J].食品科学,2014,35(23):279-283.
[8] 闵芳芳,聂少平,万宇俊等.青钱柳多糖在体外消化模型中的消化与吸收[J].食品科学,2013,34(21):24-29.
[9] 龚雯,唐婕,韦雅渊等.金花茶多糖的体外消化及酵解特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21,42(24):31-39.
[10] Xu, A., Lai, W., Chen, P,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s derived from tea leaves: composition, structure,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19).
[11] 李肖玲,崔岚,祝德秋.没食子酸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04(10):767-769.
[12] 刘玉梅,徐静舒.五倍子抗口腔致病菌活性物质筛选及其体外抑菌效果评价[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7,33(04):437-441.
[13] 罗媛,杨武,孙慧园等.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在大鼠肠道菌群中的代谢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7,34(01):43-47.
[14] 王绍梅,李晓君,宋文明等.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中没食子酸及其改善饮食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20,40(04):431-440.
[15] 李旷宇. 没食子酸的组织分布、肠吸收及代谢组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