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春茶季​:民族茶 · 世界味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临沧春茶季​:民族茶 · 世界味

临沧被誉为“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

双江、沧源、耿马、临翔

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

全市有彝、佤、拉祜、傣、布朗等

23种少数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

生产和生产方式

以及独特的民族心理个性

从而衍生出丰富多彩的临沧民族茶文化

..............

永德俐侎人竹筒雷响茶

古时,俐侎人多数生活在人烟稀少,野兽出没频繁的深山里,族长为了保护族人的安全,便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烤茶的时候不断的用棍子敲打竹筒,一方面可以起到抖茶的作用,另一方面竹筒发出清脆的敲打声可以使野兽不敢靠近人群。这样长期延续下来的习惯就形成了一种俐侎人家特有的邀请朋友喝茶的信号,只要听到敲打竹筒的声音,就知道是谁家在打茶了。这就是俐侎人竹筒雷响茶,其制作一共有8道工序:①温水②破竹③打茶④洗具⑤雷响⑥苦渡⑦敬茶⑧收具。泡制时以当地的一种香竹制成的竹筒为烤茶的器具,茶叶采自云雾缭绕的俐侎山寨的大叶种茶,内含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加入雪山清泉冲泡,滋味纯正、清脑提神,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

祖辈、父辈的俐侎人喜欢把茶叶放在土茶罐里烘烤,边烘边烤,边翻边烤,边闻边烤,烘烤到茶叶颜色焦黄,气味醇香,再倒入烧开滚烫的雪山清水,听着沸腾水注入土茶罐那有如沉沉的雷声,香气扑面而来,此时的茶还有些许涩味,要把茶汤倒入新鲜香竹制成的竹筒内,并用棍子敲打竹筒,此时的敲打已无驱赶野兽之意,是用竹筒的竹香来去除茶叶的涩味。

温水、破竹、烘罐、烤茶、抖茶、洗具、雷响、苦渡、敬茶、收具,这十道工序,才算是正宗的俐侎人竹筒雷响茶制作茶艺展示。


现在出门在外的俐侎人很多,不论走多远,他们回到家乡不怕繁琐不忘喝上一碗浓浓的竹筒雷响茶,喜欢一家人、亲朋好友围在火塘边,边烤火烤茶、边聊天叙旧的那份温馨,因为这是祖辈父辈的延续,是爷爷、父亲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浓浓的乡愁……

云县烘笼茶

茶房烘笼茶制作技艺主要流传在澜沧江西岸的临沧市产茶区,以云县茶房乡最为典型。《云县茶叶志》记载:茶房乡马街、桥街等村有数百年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530多亩,名叫滇缅茶。

烘笼茶传统手工制茶工艺伴随茶房人种茶、制茶、卖茶的全过程。明崇祯12年(1639年),徐霞客游滇西,记载了他在云州观音阁“僧瀹茗为供”的喝茶情景。《云县旧志》(1915年)记载:云州茶“以南区茶占十之五六”。南区即“茶房、大寨、大朝山”一线,俗称“勐麻槽”。明清时设土巡司于此,史称“大勐麻”。

茶房烘笼茶的实用价值在于:绿色、健康、低碳、环保,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已经体验到这种薪火相传的传统工艺的珍贵,认为所制出来的茶才是真正的茶之真味。其科学价值在于:一切都是竹木与茶叶融合的根脉传承。在研究茶叶的生态环境,季节变化与茶的品质变化,制作工艺与保留茶的有效成分等方面,体现了一定的科学价值。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天然饮品,茶房烘笼茶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景,传统口味的根脉传承是根基所在。2019年10月,《茶房烘笼茶制作技艺》公布为县级保护名录。

拉祜“雷响茶”

“天地一灵物,茶长深山涧”茶是拉祜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精神上无一日不念及茶拉祜人对茶叶的依赖已成“茶瘾”早上起床、劳动回家、饭前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煨茶喝他们将火塘的火升起来先用茶罐(一般是用土烧制而成)把茶叶炒黄炒香炒的时候要不停地抖动茶罐使罐中的茶叶炒得均匀然后趁热将滚烫的开水倒入茶罐茶叶在罐中沸腾翻滚发出闷雷一般的“哧哧”声并散发出阵阵浓郁的茶香此时就可倒出饮用了此种方法泡制出来的茶水因其发出的声响而得名,称“雷响茶”

饮茶前,主人先用食指和拇指将茶水弹向火塘,表示祭神;敬茶时,双手捧茶,不转身或退回原位,再把茶杯由下慢慢上举,目视对方敬上茶。

拉祜族“丁香茶”

属药膳茶饮之一,是拉祜族人民敬茶、爱茶、用茶、祭茶的典型范例。因其用料颇多,工序繁杂,在平时生活中不常饮用,故又有拉祜秘茶之誉。“丁香茶”源于拉祜族茶神“厄莎”所传,所以在泡制“丁香茶”前要祭拜茶神。祭拜茶神必须由一名拉祜族老者带领一对童男童女和泡制“丁香茶”的茶人,端一茶盘,盘内盛放一碗大米,一包茶叶,老者手中托一只红公鸡,口中念念有词,其大意为:“我们敬仰的‘厄莎’茶神,是您赠予了我们茶叶,是您替我们消除病魔,您赐予的‘丁香茶’平心通气,提神健体,使我们拉祜人得以世代繁衍生息,我们永远记住您——我们拉祜人最崇敬的茶神‘厄莎’”。

“丁香茶”配料:勐库大叶种晒青毛茶、丁香、芦子、野丁香花根、甘草、葛根、通管散。

佤族“煮苦茶”

茶对阿佤人来说,与司岗里文化一脉相承,是通灵的圣物,通过茶,人们可以回到生命的源头。所以佤族饮茶习俗深远中透露着古朴与祥和,他们以茶为信、为令、为状,以茶待客、迎亲、送礼,以茶祭祖、奉神、驱邪。由此,他们又创造了竹筒、烤、铁板、火炭、生煮、煮鲜叶、过夜、嚼、盐咸茶9大茶俗,演绎了一套套古拙别致的茶饮技艺。这里重点介绍“煮苦茶”和“石板烤茶”。

佤族“煮苦茶”是佤族民间常用的饮用茶。该茶具有清凉解渴的作用,其汤色浓郁,尤如煨出来的中药汤,喝时虽然味苦,但喝后觉得清凉。它对气候炎热,远离寨子在田里劳动的佤族人民具有神奇的解渴作用。它是佤家最常用的礼仪茶道。

“煮苦茶”配料:勐库大叶种晒青毛茶山泉水。

佤族“石板烤茶”

佤族“石板烤茶”自古有言:“石板烤茶解胸闷,三七入味好心情,提神补体振士气,阿佤人家世代传”。“石板烤茶”泡制简捷、工序简单、其味独特、用料较少,是一道地道的百姓家常茶饮。

“石板烤茶”配料:勐库大叶种晒青毛茶中精选的茶梗“三七”花叶。

德昂族酸茶

生活在镇康县的德昂人,历来崇尚自然,在其传统的制茶技艺中就蕴含着古老的生态意识。德昂族制茶方法与饮茶方式颇多,最具特色的便是德昂族的酸茶,史书称之为“谷茶(或者沽茶)”。

“藏在深闺人不识,微酸微苦味甘甜”,这句诗形容的就是德昂族的酸茶,其工艺祖辈相传。德昂族的酸茶大约有2000多年历史,酸茶随着历史的变迁一直发展到现在。尽管时代在变,但德昂族的酸茶还是按照传统的手工艺进行制作,还是原来的味道。

酸茶是德昂族最具特色的茶饮,他们将采回家的新鲜茶叶用新鲜芭蕉叶包裹好,放入土坑内埋7天左右,然后将茶叶取出在阳光下揉搓,晒2天,待茶叶稍干时又将其包裹放回深坑内3天,取出晒干便可泡饮。腌茶是德昂族的特色佳肴,制作方法也极其生态,即将采回的鲜嫩茶叶洗净,用盐巴、辣椒拌和后,放入陶缸内压紧盖严,存放几个月后,即成为“腌茶”。食用时用水泡发后凉拌,取出当菜食用,也可作零食,其味酸涩回味,使人增加食欲。

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个民族的茶艺、茶道、茶礼、茶俗,多种多样,既有独特性,又有统一性。以茶为纽带,表达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情感等思想观念及区域特性。

来源:今日临沧--临翔区文化和旅游局 永德县文化和旅游局 双江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沧源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监制/李正稳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