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中的茶,看了你也想喝!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中医眼中的茶,看了你也想喝!

茶,除了是我们熟知的一种饮品外,还拥有其独特的中医药学背景。那么,从中医学的角度看待茶会有什么不同呢?

1、茶为中药

在古代,茶即是药,并被医书所载录。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茶的起源应该是作为药用的。在饮茶习俗刚刚形成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制茶技术却不简陋、幼稚,反映了制茶技术在茶叶成为嗜好饮料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这一发展是在药用领域里完成的。

从茶叶成为嗜好饮料开始,在保持茶叶生物特征的前提下,把茶加工得更加美味可口成为了这一阶段制茶技术发展的最受瞩目的目标。茶在嗜好饮料的世界里另辟蹊径,尽管在概念上与药物分道扬镳了,但是在技术上却没有根本的变化。

从中药炮制学的角度上看,制茶与制药的加工目的完全一致,都是为了充分提取有效物质,提高服用效果;改变原料本身的一部分性质,使之适应特定需要;便于保存等。

制茶使用者制药技术,保证了以上加工目标的实现,茶的烹点方法随着饮茶的嗜好化、进而娱乐化而发生着变化,在陆羽以前的早期的烹点方法中,比较多的保存着茶成为嗜好饮料之前的原始要素,在茶叶以外加入其它材料。

因此从中药药剂学的角度,将魏晋南北朝乃至初唐茶的烹点方法与当时的中药汤剂、以及唐代的《新修本草》中收录的茶的汤剂处方相比较时,就会发现当初的茶汤是一剂复方汤剂。

从中药炮制学的角度看,中药炮制与茶叶加工从意图到技术都是吻合的;从中药药剂学的角度看,茶的烹制就如同中药的煮散制剂,而茶汤的材料组合就像一个中药复方,从这几个方面综合来看,茶的最开始应该就是作为中药来饮用的。另外,在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

2、茶的功效

自汉代以来,很多历史古籍和古医书都记载了不少关于茶叶的药用价值和饮茶的健身的论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6种古医书记载茶保健作用的有20项,219种药效,如提神明目,止渴治痢,去腻醒酒等等。

《神农本草》:“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神农食经》中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广雅》称:“荆巴间采茶作饼······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新修本草·木部》中说:“茗,苦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春采之。苦茶,主下气,小宿食。”又称“下气消食,作饮,加茱萸、葱、姜。”

南宋时虞载《古今合壁事项外集》中记载:“茶有理头痛、饮消食、令不眠”之功效。

李时珍《本草纲目》:“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现代医学、生物学、营养学等对茶的研究表明,凡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许多有益成分,茶叶中大多具备。茶能防衰老,能提高人体生理流行性活性。目前已分析茶叶中的化学物质多达600多种,包括生物碱类、茶多酚类、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与氨基酸等。

3、茶与五行

古代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各种物质都可以按照五行的属性来归类,如果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现象、性质及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后,可以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五行还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

木,“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火曰炎”,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土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金,“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

水,“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

《茶经》开篇第一句就说茶是我国“南方”的“嘉木”,理所当然,茶首先属木。陆羽并将“五行”纳入“煎茶”的茶道中,他认为金木水火土相结合才能煮出好茶。煎茶用的风炉,属金;炉立于图纸上,属土;炉中沸水,属水;炉下木炭,属木;用碳生火,属火。

这五行相生相克,阴阳调和,从而达到茶“祛百疾”的养生目的。

现代制茶工艺中,采摘下的茶青(属木),经炙热铁锅(属金)“杀青”、揉捻后慢火(属火)烘焙成干茶。“金”克“木”,又被“火”克,性质大变,从而制成成品茶。冲泡茶叶所需的沸水(属水),茶具(属土),也属五行之列。

中医认为一个人的五行平衡均匀,生克得当,即可强身体健,命运亨通。茶叶经过反复生克,攻伐,合化,博取,兼容了阴阳五行的精华灵气,这正是茶叶诸多养生功效的根源所在。

来源:茶情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