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功效与机理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茶叶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功效与机理

据统计,我国有约高达95%的成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口腔问题的困扰,其中40%60%的人患有龋齿,50%80%的人患有牙周病。我国古代有通过饮茶和茶水漱口健齿的传统。现代研究表明,茶叶中的功能成分对口腔健康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经常饮茶,有助于人们防治一些常见的口腔疾病,如龋病、牙周病等。



一、茶叶对龋病的防治功效及机理


人类口腔致龋的细菌主要有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等。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防龋物质,具有抗菌、抗氧化、抑制酶活性等作用。研究表明,茶多酚对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等致龋菌的生长、产酸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变形链球菌活动导致的水不溶性葡聚糖的形成,从而阻止致龋菌在牙面上的粘附和聚集。有综述说明,饮用绿茶或服用纯儿茶素制品,能够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对吸烟人群,饮茶前后可以发现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口腔致病菌群峰度的显著变化,可以通过调节口腔微生物来减轻口腔癌等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一些发酵茶中儿茶素类的氧化聚合产物,仍然具有良好的健齿防龋作用。例如,茶黄素类物质对葡糖基转移酶、α唾液淀粉酶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干扰致病细菌将蔗糖和淀粉等分解成葡萄糖、麦芽糖的反应进程,抑制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等致病细菌的产酸能力,升高口腔局部微环境的pH值,从而阻止龋病的发生。



二、茶叶对牙周病的防治功效及机理


牙周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常见有口腔溃疡、口臭、牙龈出血、牙菌斑等。牙周炎是人类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也是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

 抑制厌氧菌的感染和牙菌斑的形成,是治疗牙周病的关键。研究证实,茶多酚类能够抑制多种牙周致病菌的生长,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具核梭杆菌等。

 茶多酚还可以抑制胶原酶的活性,保护牙周组织。茶多酚抑制多种牙周致病菌及牙龈卟啉菌蛋白酶活性的最低质量浓度范围为14113 mg/L。研究发现,茶多酚能够抑制主要牙周致病菌的生长,对牙菌斑形成初期的革兰氏阳性菌、形成牙周炎龈下菌斑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等均有杀灭作用,可以抑制唾液淀粉酶和葡聚糖转移酶的活性,与唾液富脯蛋白、细胞表面葡聚糖结合蛋白等发生作用,减少细菌在牙面的粘附和聚集,有效防止牙菌斑的形成。0.4%茶多酚溶液可用于治疗慢性牙周炎的辅助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牙菌斑的形成,减轻牙龈出血及龈沟液的形成。

NF-κB是调控促炎因子、趋化因子和粘附分子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在牙槽骨的吸收过程中,NF-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蛋白(OPG)通路可以起到调节作用,其中RANKL 促进骨吸收,OPG抑制骨吸收。研究发现,经常饮用绿茶可以抑制RANKL的表达,增强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成骨转录因子RUNX2OPG的表达,从而减轻Ⅰ型糖尿病大鼠的牙槽骨吸收。绿茶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软骨、骨和滑膜成纤维细胞的活性有调节作用,可促进牙周膜细胞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及成骨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显著增强牙周膜细胞的成骨分化,从而促进牙周骨组织的再生。

 红茶中的茶黄素类物质也具有调节牙周组织炎症免疫细胞因子表达的能力。IL-6是一种介导牙槽骨吸收的促炎细胞因子,是导致牙周组织发炎及局部病变的重要因子,而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14TNFSF14)可显著诱导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分泌IL-6。研究发现,茶黄素类可以下调TNFSF14受体在HGFs 表面的表达,抑制TNFSF14刺激HGFs合成IL-6的水平。牙周炎局部病变组织中的抑癌蛋白MOSM)水平较高,而OSM 可以诱导HGFs产生CXCL10。茶黄素类可以抑制OSM 受体βHGFs上的表达,阻断氨基端激酶(JNK)和蛋白激酶(Akt)的磷酸化作用,抑制HGF分泌CXCL10的水平,从而起到抗炎作用。


牙周病患者常见有口臭症状,引起口臭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有甲硫醇、硫化氢和氨气等化合物。茶叶中含有多种清除口臭挥发性成分的物质,例如茶多酚、茶黄素等。研究发现茶黄素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有清除甲硫醇的作用,茶黄素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在碱性溶液中易脱氢形成苯氧自由基,而苯氧自由基极强的还原能力有助于抑制甲硫醇的产生。茶多酚与VC联用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可有效抑制口腔产臭细菌的作用,减少挥发性硫化物的产生,尤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唾液细菌的抑制效果更强。




三、茶叶对口腔黏膜病的防治功效及机理

口腔黏膜病是常见的口腔内科疾病之一,主要有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溃疡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过量氧自由基是导致口腔黏膜溃疡的致病因素之一。茶多酚及茶黄素类的优异抗氧化性能,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自由基。茶黄素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有利于保护氧化应激损伤的细胞,其中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FDG)对宿主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最强,有可能通过抑制口腔黏膜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达到缓解或防治溃疡类疾病的效果。

 以茶多酚制作的益口含漱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较好。不仅具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和抗菌活性,能有效杀灭细菌、真菌、病毒,抗氧化作用强,在维持口腔黏膜完整的同时,又能增强毛细血管的韧性、渗透性,增强血管的抵抗力,可以保护口腔黏膜的正常功能,能迅速愈合口腔黏膜溃疡,减轻黏膜出血。


假丝酵母菌的感染,有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的口腔黏膜损害,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C. albicans)的毒性最强。实验发现,茶黄素类物质可引起细胞壁崩解破坏及胞质外溢,从而抑制C. albicans的生长,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为6.25 mg/mL。此外,茶黄素类也可以延迟C. albicans的复苏,阻止其致病作用。



四、茶叶对口腔癌的防治功效及机理

口腔癌是人类常见病症。许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饮茶与多种人类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呈现负相关,茶叶中的EGCG和茶黄素等成分对口腔癌具有较好的预防功效。

 口腔粘膜白斑,属于一种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率为7%~15%。试验表明,饮用混合茶可明显改善口腔粘膜白斑的病损,白斑病损缩小率达到37.9%,同时减轻口腔粘膜组织上皮细胞和体细胞的DNA损伤,降低癌变的危险性,具有一定的口腔癌预防作用。饮用红茶也能够改善口腔白斑的相关症状,显著降低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经常饮用红茶且数量在每天4 杯以上,可显著减轻吸烟者口腔黏膜细胞DNA的损伤程度,其作用可能与减少活性氧的产生有关。

 口腔上皮癌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试验表明,茶多酚具有较强的口腔上皮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50400 μg/mL茶多酚对口腔上皮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可以达到45%71%,其抑制活性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理,可能与细胞周期调节有关,癌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不能进入S 期及G2 期,因而细胞增殖受到了明显抑制。茶黄素对人类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增殖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表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五、小结

在我国作为日常健康饮品的茶叶,其口腔保健价值得到了认可和应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许多功能性成分,例如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色素、茶皂苷等,可以通过杀灭有害病菌、抑制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在口腔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关研究表明,饮茶者血液中的酯型儿茶素、茶黄素等成分的浓度较低,即使口服高浓度的茶多酚制剂,其达到部分靶器官组织的浓度仍然可能偏低。但是,在饮茶者口腔中,这些茶叶活性成分的浓度很容易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例如,简单的口含绿茶水方式,口腔唾液中EGCG的浓度可以达到血液中浓度的300倍以上,从而表现出非常强的致病菌杀灭作用。因此,这些茶叶活性成分在口腔部位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显然更具优势,有利于开发片剂、凝胶、漱口水、牙膏、口香糖等口腔保健产品。一些制剂新技术,如缓释技术、纳米技术、儿茶素结构修饰技术等,也可以应用于茶叶功能型产品的研制。

利用茶叶活性成分开发口腔保健制剂,在抑制牙周病原菌、控制牙周炎症、抑制牙槽骨吸收、预防口腔癌等方面具有发展潜力,值得深入研究与开发。

(具体内容详见:《茶叶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功效与机理》,中国茶叶,2019414):1~5,作者:江和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