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为存放方式不同,从此我们不一样 | 2003六堡社前茶对比品鉴录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只因为存放方式不同,从此我们不一样 | 2003六堡社前茶对比品鉴录

  人比人,各有所长;茶比茶,意外收获-------茶百科云。


  不论是古人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还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的现代流行语。有意无意间,对比,一直活跃在生活中。


  相较于“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要不得”的沮丧感,茶叶界的“对比”就积极健康、有益身心的多了。


  之所以这样感慨,是因为这两天茶百科团队的下午茶会。



  两场茶会的主角,是同一款茶——2003年的古法(传统工艺)六堡社前茶,这款茶就是茶百科人2016年推荐过,剩余一些自己存放了。来自六堡茶核心产区----六堡镇不倚村,掐指一算,不知不觉间,它已经十六岁啦!


  它是在我们整理仓库中自存的茶样时被“发掘”出来的,一直是自然存放的状态,只是用了三种不同的包装方式存放着。推荐茶剩下的,当时纯粹是无心,茶品多、茶样多,随手用不同的包装袋装着,放入了纸箱中。


  分别是:牛皮纸袋包装的1号、铁罐包装的2号、塑料自封袋包装的3号,编号是为了下面表达陈述方便。


  1号:六堡镇当地牛皮纸袋包装,普通夹子封口。


  也是无意的操作,1号在冲泡前已经从牛皮纸袋内被取出,在茶室里的茶盘中放置了两天。


  2号:下扣式铁罐包装,密封度较高。


  3号:自封袋包装,几乎完全密封状态。



  拿到这三款茶,也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同一款茶,前十多年在六堡镇山里存放,最近三四年在茶百科茶室里存放,同样的原料、工艺和存放场合,只是存放时包装方式不同,到底会对它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在品饮过程中,茶百科人做了详细的对比记录。


  冲泡方式:纯净水沸水、朱泥紫砂壶(容量约140cc)、玻璃公杯、白瓷品杯。


  投茶量:1号为3.7g(存量仅剩这么多了……);  2号为4g ;  3号也是4g。



  相同(近似)点:


  干茶外观:黑褐油润,条索细紧、匀整,2号铁罐装的起“白霜”相对更明显。


  汤色:橙红,有“油”质感,随着冲泡次数增加而愈发明亮,后面转为橙黄亮(看下面汤色图,有没有很像纯正的色拉油),且持续、稳定。


  叶底:深青褐色,明亮(有小伙伴形容它是金属质感),触之柔软有活性,槟榔香,清凉感明显。



  主要区别,体现在香气和滋味方面:


  1号(六堡镇当地牛皮纸袋装):


  当地存放的那种仓味很淡很弱,闷泡后茶汤槟榔香明显。


  不论高冲还是闷泡,滋味都毫无苦涩,反而是特别的醇、顺、甘甜,汤感浓稠有“肉”,有内含物。


  后期持续闷泡,越来越甜,一直冲泡了约二十道水。


  2号(铁罐装):


  干茶六堡茶当地的那种陈香味相对明显。入口柔顺,绵绵的滑,然后甜甜的感觉迅速充满了口腔。


  第三道时,茶汤中陈香、果香显,香气沉稳,仓味纯正,无杂味。


  滋味稍有刺激感,口腔收敛性强(有说是上颚部位,也有小伙伴说在两颊)。


  3号(自封袋装):


  干茶六堡当地存放的陈味仓味很轻,偏陈香,药香明显;冲泡道第6道时,槟榔香显,后味稍有苦。


  冲泡过程中,滋味汤感则没有明显变化,约十道后,闷泡两分钟出汤,顺滑度高了,也更甜,茶汤出现些微糯香。



  两个下午“三款茶",确切说是一款,却喝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来。


  1号牛皮纸袋存放茶样


  地道六堡老茶的槟榔香,清凉感,滋味醇、顺、滑、甜,耐泡,这都是好原料、好工艺的充分体现,总体来说堪称完美。


  2号铁罐装  VS  3号自封袋装茶样 


  相较于1号这个神一样的对手,屈居第二梯队的2号和3号,相较之下各有所长。


  若论滋味,当属2号,不管是入口时的柔、甜,还是之后的刺激感和口腔内的刺激收敛性,其实都是好原料且内含物质转化的表现。


  小伙伴形容它的茶汤整体有一种“温柔的骨感”。


  3号最打动我们的是香气。干茶时浓郁的药香,后期典型的陈香、槟榔香,闷泡后出现的微微的糯香,一直给人惊喜。



  只是因为存放方式不同,就出现这样不同的品饮体验,让人忍不住去寻找它背后的原因。一番讨论之后,大家的意见趋于一致。


  六堡茶作为后发酵的茶类,本质上更依赖于后期陈放过程的转化空间,即所谓的“越陈越香”。适合六堡茶的仓储,离不开“干净、阴凉、通风、干燥”这些关键要素。


  1号用的六堡当地的牛皮纸袋,透气性特别好,加上适度的密封防止干燥,只要原料品质高,工艺得当,“越陈越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号铁罐储存,密封性较好,与空气有一定的接触,内含物质的转化程度高,口感就比较丰富。


  3号自封袋装,处于完全密封的状态。好原料好工艺产生的茶叶本身的香气保存度很高。由于缺乏透气性,转化速度很慢,滋味较平。



  原本无意的存放,使得我们有机会在对比品饮中发现和收获,与茶为友,总是能带来乐趣!



  茶品介绍时提到,1号在冲泡前已经从牛皮纸袋中被取出,在茶室中的茶盘里放置了两天。


  其实也是无意的操作,但这个基本上等同于“醒茶”的过程,会不会对品饮结果有特别大的影响呢?为了再进一步的了解见证,把2号和3号茶样,再取出4克量,放置于茶盘中,裸露在茶室内,让其醒茶,适应环境,稍待两天后,再品饮对比。


  取茶,称重,仍然是4g,此刻的2号和3号,正静静的放置在茶室茶盘中。


  两天后,也许会有新的惊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