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山下“桃花源” 茶香深处有人家:茶室、书院、咖啡厅等错落有致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游子山下“桃花源” 茶香深处有人家:茶室、书院、咖啡厅等错落有致

  如今,垄上已是小有名气的文艺网红村,茶室、书院、咖啡厅等错落有致。

  通讯员杨军南报融媒体记者徐琦摄

  9月,游子山下的万亩茶园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铺陈在蓝天下,翠绿的茶垄随着地势起伏连绵,星星点点的采茶工散落其间,处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顺着垄埂上起伏有致的荆东路,穿过层层叠叠的茶树,一条蜿蜒美丽的青石板路绵延铺展,带领记者“闯”入垄上这一方隐蔽静谧的“世外桃源”。

  茶香深处有人家

  垄上村建筑造型各异,灰色做旧的墙面看上去略显斑驳,却别有一番古朴韵味。在村口的九星塘,村民朱三头正忙着清理杂草、垃圾。“气温高,杂草生长速度快。热了吧,快进去坐坐,喝杯茶凉快下。”头戴草帽的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把记者迎进了旁边的游客服务中心。

  迈进室内,首先跃入眼帘的是墙上挂着的十几幅老照片,照片中建筑破旧、色彩暗淡。“那是村子以前的样子,和现在比变化很大。”看出记者的疑惑,朱三头喝了口茶,介绍起了这个小山村以前的模样。

  垄上村位于东坝街道青山社区,因位于垄上而得名,四周被茶园、林木、水塘包围,自然环境优美。“地处丘陵地带,旱地多,不适合种粮食。以前水利不发达,粮食亩产不过几百斤,我们不得不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朱三头感慨,那时候村里“要啥没啥”,房屋破旧、道路泥泞,到处脏乱差,村民除了种田就是采茶,一年苦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村里年轻人渐渐越来越少,成了远近闻名的“空心村”和贫困村。

  变身特色文艺村

  转机出现在2017年。那一年,垄上村被列为江苏省第一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当地邀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韩冬青及其团队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与研究。当时,朱三头既憧憬又担忧,“这么多年来就盼着村里发展,但又害怕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把根丢了。”

  他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专家团队在充分调研、听取村民意见后,保留了当地独有的田野“乡愁”,依托山、水、田、林、路等自然景观环境,打造传统的田园乡村。

  杆线下地、道路重建、雨污分流……经过整治后的垄上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村里还以货币收购和置换的形式,从村民手上收购了14幢闲置房改造后转交第三方——南京漫耕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整体包装,再植入产业运营,着力打造茶慢村文化。

  为了保持村里桃花源般静谧的环境,垄上村并没有发展农家乐。垄上村业态运营负责人程玮表示,垄上目前已是小有名气的文艺网红村,茶室、书院、咖啡厅等错落有致,当地的独栋民宿最高售出了2400元/晚的价格,“十一国庆长假1号到3号的房间已经被预订满了,大家就是为了来体验‘闲居垄上,慢茶时光’的田园感受。”

  特色文旅带动乡村振兴

  这两天,朱三头又开始忙碌起来,除了在南京漫耕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打工,闲暇时他还要去自家茶园采摘茶叶。“大家记忆中茶叶都是在春季采摘,但我们这茶叶可以采春、秋两季。”他笑呵呵地说,现在除了80元/天的打工收入,采摘的秋茶还能卖到30元/斤,“日子越过越好了!”

  茶叶为何要在秋季采摘?记者获悉,原先当地只产春茶,茶农的收入有限,为此,运营方特意引进了外地种茶经验,让绿茶发酵成红茶,并注册了“垄上红”品牌,卖出了500元一斤的好价格,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

  “当前村里正加快建设茶艺文创基地,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智慧茶园种植、观光‘互联网+’茶产业推广,兼具特色文旅、茶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程玮说,紧抓生态脱贫,2018年,垄上村成功摘掉“贫困帽”,去年,该村农民人均收入达2.85万元。在今年9月2日文旅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中,包括垄上村在内的三条垄田园慢村“榜上有名”。

  垄上村的变化是高淳整治提升人居环境带动乡村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围绕“不得随意砍树、填占水域;宜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留乡村风貌”等“十不十宜”原则,高淳全力推动全域美丽大花园。截至目前,全区已建设各级各类美丽乡村665个,创建命名省、市、区级美丽乡村530个,先后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市级田园综合体1个。

  南报融媒体记者杜莹通讯员杨军邱霞

  记者手记

  以规划引领,处处体现个性

  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本应各美其美,凸显个性,才能美美与共。然而,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一些乡村处处“青砖黛瓦马头墙”,家家发展农家乐,千村一面让乡村旅游出现同质化倾向,更让乡村失去了个性的独特韵味。

  垄上村以规划引领,处处体现个性:各种造型的房屋散落在村内,老屋的墙边爬满藤蔓,小猫惬意地窝在窗边打盹儿,没有想象中的喧闹和商业化,让传统村落愈显古朴宁静,安静中释放持久魅力。同时,村里因村施策,不大拆大建,依托茶主题,既带动了产业发展,又维持了村里原有风貌和村民生活习惯,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小康路。

  来源:光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