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帝国重量:植物、种植园和科学的政治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茶的帝国重量:植物、种植园和科学的政治

导读:三个世纪来,茶叶攀缠着权力,在帝国战争、殖民扩张、科学探索、民族独立运动和全球贸易中掀风作浪。19世纪以前,中国手握对茶叶的绝对利权,但最终加冕为茶叶帝国的——为何是远在大不列颠岛上的大英帝国?温婉的温带灌木,为何会化身为争权夺利的达摩克利斯剑?它又是如何开启世界新纪元?本文文献分享来自BengtG.Karlsson,基于《帝国作物假说》在茶叶历史的四个关键节点顺藤摸瓜,尝试揭开茶叶历史的谜团。

敬请关注:

Bengt G. Karlsson. (2021). The imperial weight of tea: On the politics of plants, plantations and science. Geoforum, in press

作者运用历史研究法关注茶叶种植的四个重要历史阶段:1)19世纪初英国“发现”并吞并阿萨姆王国山上土著人民种植的茶叶;2)19世纪下半叶阿萨姆种植园的建立;3)20世纪中国茶叶穿越印度洋和肯尼亚茶业的发展;4)紫茶——21世纪茶树的新星的开发。通过历史叙述和民族志插叙勾勒出茶叶的种类与种植形式的发展以及人如何与茶树共生。作者尝试跨越茶叶“植物-作物-商品”的三重身份,提出帝国作物假说,以解释何为茶的“帝国特征”。

01为什么是茶叶?——帝国作物假说的提出

帝国野心融于茶水泼洒在地球的温带之上。为什么帝国选择茶作为操控殖民地的舵?作者通过近距离靠近茶树,了解茶在特定历史阶段与人类结缔的亲密关系,认为原因是茶的内在特征。

茶的味道与成瘾性使它备受贵族与精英的青睐,英国贵族与精英为了获得更多的茶叶,开展了茶叶的“圈地运动”,进一步实现了殖民地扩张;茶适合集中生产的特质使种植园在殖民地遍地开花,种植园瓦解了阿萨姆的传统种植结构,企图建立茶的伊甸园;茶的易腐性要求采收的叶子应该在几个小时内到达工厂,寻见商机,商人们背着加工厂的“水泥钢筋”争先恐后在这里占有一片领地。阿萨姆从此变成了茶的“程序”,一切为了茶,一切属于茶,一切离不开茶。作者认为正是由于茶的味道和成瘾性、适合集中生产、易腐性等内在特征使茶成为英国的“温柔的刀锋”,阿萨姆成为茶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囚奴。

02剥削与重生——帝国作物对于人类的重量

作者通过对阿萨姆和肯尼亚的茶树种植业的发展历史叙述以及血茶事件的重叙来勾勒出茶在人类历史上作为皇家商品对殖民地和劳工的影响:茶树种植改造了阿萨姆,成就了肯尼亚,但也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伤疤。

【·茶史在阿萨姆·】

在阿萨姆,茶树种植史是地域近代史的简章。伴随着声势浩大的中国劳工迁移运动和新兵驻扎行动的失败,阿萨姆城邦变得更加人烟稀少,当地人选择逃离种植园这片不幸之地,劳动力短缺使种植园扩张陷入低谷。但显然统治者大英帝国并不想放弃这片肥沃的土地,他们通过严密的经济扶持政策,将其转变为迎合世界市场的种植园经济。庞大的基础设施林立、森林被夷为平地以建设种植园、不同肤色的人种在这里交织。茶业彻底改变了阿萨姆,英国将其改造为迎合世界市场的种植园经济,以致阿萨姆本土人口结构和种族结构变化、基础设施发展及对外贸易腾飞。


图:阿萨姆茶园,拍摄者:朱诺

【·血茶在肯尼亚·】

在肯尼亚,茶树是在带血的不净土壤上成长起来的。商人在肯尼亚你争我抢,瓜分这片适宜茶树生长的新土地,肯尼亚因此变成了一个极易引爆的炸弹,事件失控概率飙升,政治风险蹿升,土地争夺与种族问题滚雪球般袭来。

《卫报》曾报道吉普赛吉斯和塔拉伊社区的悲惨命运,原住民的住所被强行征用为茶园,英军逼迫他们搬迁,安置在“干旱多病的'原生保护区'"。那些流离失所甚至失去至亲的人(超过100,000)现在仍在日内瓦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寻求正义,企盼英国政府的赔偿道歉。但目前为止,经营茶园的跨国公司和英国政府都没有对此明确表态。这场血茶事件像一束强光照在茶园上,资本主义对于劳动力的剥削一丝不挂地暴露在世界的眼前。

图:音乐剧《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波士顿倾茶事件片段

【·紫茶在肯尼亚·】

肯尼亚的阿萨姆茶正在孕育着这片土壤的新生。作者跟踪阿萨姆茶厂穿越印度洋,将研究视角转移到了现今的肯尼亚——小农茶业大获全胜的地盘。肯尼亚的小农茶业打破了茶是为白人定居者保留的传统认识,通过生产多元化、向游客开放农村、建立工厂和打造品牌,希求在全球茶业贸易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下。在他们的眼里,去殖民化茶叶紫茶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他们希望通过紫茶业务的拓宽来打造一个名声响亮的“非洲品牌”。尽管在经济的浪潮中他们像一叶扁舟踽踽独行,但是这群顽强的耕作者仍然在不懈破局与立局。

图:无性繁殖的托克来茶,作者拍摄

03同化与危机——茶园种植下的植被厄境重量

·种植园——茶的黑色乌托邦·

种植园是一种植被生长的脆弱形式,在植物园,茶树所有的能量都被用于生产新叶子,被迫进入病态生长。生产力提高的代价就是植被变得非常脆弱,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为了适应产量的需求,无性繁殖克隆一经发布就在茶树种植业界大受欢迎,使用绿色插条无性繁殖方法的茶克隆成为了全世界茶叶行业的标准程序。但是高产、基因相同的克隆茶在投入生产会使种植园的弹性降低。种植园与无性繁殖诱致基因多样性降低,使茶业更容易被疾病、害虫和气候变化影响。

·危机·解困·阻挠·

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种植园克隆茶的生产最终可能会使茶树这一物种走向灭亡,他们将研究方向转向物种的恢复力,希望通过找到原生阿萨姆茶树,优化茶树种质资源,撑持茶树挺过这场危机。但是另一边肯尼亚的小农们痴迷于紫茶克隆种的引进,不仅向早期的水稻和粮食作物田地扩张,连牧场和森林也想收入囊中,导致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丧失和普通村民的资源基础枯竭。肯尼亚的生物安全正在面临着一场不堪设想的灾难,然而小农茶农却为了一时之利卸下保护自己家园的生物盾甲。

04思考

作者提出帝国作物假说,认为是茶的内在特征导致它卷入了这场“权力的游戏”;在大英帝国尽享茶所带来的财富、荣誉与权力的同时,殖民地的人类与植被在为此做出了惨痛的牺牲。

通过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茶业历史阶段的讲述,作者希望学界能够更加关注茶树种植在植物学与社会学上的影响。同时表明对现今茶的种植模式对地区与茶树植物影响的忧惧——速度过快的生产方式对种质资源的破坏。种质资源是农业的生命线,紫茶的兴起表明现今茶树种植产业仍然缺少对种质资源的重视与保护。短利不该以牺牲长远的生物安全为代价,茶业走得太快,是时候放缓脚步自省它的发展。

以植被现状来反映政治策略工具及其遵循行为的交互作用,是政治生态学的常见手法。本文的亮点在将阿萨姆和肯尼亚两地的历史交叉叙述呈现世界茶树种植的乐章变奏,但由于篇幅有限,很难将政治与生态两条主线脉络都讲述清晰,文章的一枝一节都是可以拓宽的研究空间。编者认为,政治生态学层面上文章仍然有需要拓展的方面,特别是茶的全球性发展与茶的作物性特征和种植园生产模式的理解上,茶的植物性、作物性和商品性的边界仍然比较模糊。现今肯尼亚的茶业如何获得在产业意义与生态意义的双赢?亚洲的后殖民时代茶业为何没有被提及?咖啡豆与茶有相似的内在特征,为何后者才是“皇家作物”、“权力匕首”和“殖民地指挥棒”?茶的历史还在进行,当我们靠近茶,却如堕五里雾中。

来源:坤冰观茶→撸串地理,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