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推广与产业化发展探析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我国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推广与产业化发展探析

自20世纪80年代白叶1号(安吉白茶)特异茶树资源的发现与选育推广以来,安吉白茶“一个品种造就了一个产业”的成功案例,推动了我国茶叶科研院校、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对叶色特异茶树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及选育推广。特别是当前面临常规茶叶产能过剩的环境之下,许多地方政府都期待将选育或引进推广叶色特异茶树品种作为发展本地区特色农业甚至是农业主导产业来抓,并专门研究制定相应的特色茶产业扶持政策。以安吉白茶、中黄2号(缙云黄茶)培育形成产业化发展的轨迹为例,对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或引进推广和产业化发展等进行探析,可为我国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推广与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推广现状

1.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通过省级以上品种认(审、鉴)定登记,以及项目研究公开报道的包括白化、黄化和紫红色等叶色特异茶树品种(品系)资源已超过50个(表1)。

2.国内主要叶色特异茶树品种推广状况

浙江是国内特异茶树品种选育推广最早、最活跃、品种数量最多、种植面积最大的茶区,全省共培育30余个特异品系(品种),选育的白叶1号、黄金芽、中黄系列等多个特异品种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据统计,至2015年白叶1号在浙江省种植面积为30066hm2、产值43.31亿元;分别占全省茶叶可采摘面积和总产值的15.6%和25.7%。白叶1号先后被贵州、江西、湖北、四川等中西部茶区规模化引进推广种植,在全国引进种植的茶园面积近26.67万hm2,超过浙江全省总茶园种植面积,堪称业界一大奇迹。

紫娟是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85—2004年从云南大叶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紫娟茶的紫芽、紫叶、紫茎“三紫”特征是云南多色芽叶类特异茶树品种中最典型的代表,花青素含量达3.36%,具降血压、降血脂的保健功效。采用紫娟茶树鲜叶加工成烘青绿茶和晒青绿茶,具有茶条紧细颖长,色泽紫黑色,香气特殊,汤色紫红色,滋味醇厚,叶底呈靛青色;加工成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红茶产品,风味独特。该品种目前在云南省内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地有规模种植,近年来在黔、湘、浙、苏、皖等地均有引种,全国紫娟种植面积约1.33万hm2,成为全世界种植面积最大的紫色芽叶特异品种。

缙云黄茶始于2007年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在缙云县一农户茶园发现的1株黄化茶树,2009年正式开始品种比较试验,于2015年底通过浙江省级品种认定。至今已在全县重点乡镇建立了20~100hm2种植规模的技术示范基地5个,黄茶种植面积约1000hm2,年产值超过1亿元。缙云黄茶是浙江省茶产业继安吉白茶之后,第一个采用黄化系列特异品种、区域化公共品牌独立运行、母子商标联用,并达到形成特色产业量值起点线以上的县域特色茶产品。

二、叶色特异品种培育推广形成特色产业的基本条件

归纳分析安吉白茶和缙云黄茶发展历程,从“一棵单株育成一个品种,继而培育形成一个特色产业”需要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原生茶产业规模及其人文背景是挖掘特色品种的基础。一个好的特异茶树品种(资源)不会凭空产生,它的出现需要一定规模的原生产业基础,而良好的人文背景将会促进特异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

产品质量及市场需求是特色品种转化为特色产品的前提,资金投入及规模经营是特色品种提升到特色产业的保证。特色茶叶产品发展初期基建资金投入量较大,仅靠茶农自身筹集资金极为有限,需要当地业务主管部门做好各类地方财政补贴和产业资源的整合,引进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支农贷款等产业发展资金统筹规划,才能较好地实现产业化发展。当一个茶树特异品种具有显著的产品特征、拥有独立的公共品牌、茶园种植面积超过666.7hm2、年产值达到1亿元,是判断特色茶树品种从小规模生产提升到真正形成特色产业的重要“量值要素”指标。

龙头企业引育与创业孵化培育并重是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技术创新及其队伍建设是推动特色产业快速持续发展的动力。缙云黄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派驻缙云县科技特派员为主导,成立了黄茶创新协作组,开展“黄茶资源的收集、利用与繁育”专研究,育成“中黄2号”特异茶树新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派专家组成立缙云黄茶团队科技特派员,采取“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园+小农户基地+专业示范村”的组织模式,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推进,对缙云黄茶的特异性功能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以缙云黄茶产业发展为主线、农村创业创新为主导、三产融合发展的县/省/国家级“星创天地”3个。2019年开始培育创建“浙江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缙云黄茶特色农业科技园区”“缙云黄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缙云黄茶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及稳定性是做大做实特色产业的保障。安吉白茶在短短30余年中,从一株母树发展成为全国264个茶叶主产县产业综合实力评估中排名第六的中国白茶之乡,这与安吉县委县政府长期对白茶选育推广和品牌建设一以贯之的政策支持密切相关。

三、引进特异茶树品种实施产业化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提高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或引进推广的质量和效益,使品种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有关地方政府及其茶叶主管部门等在制定产业化发展规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种植基地要相对集中连片,以解决分散小农户技术供给不到位与卖茶难的问题

芽叶白(黄)化茶树品种是一种遗传性生理病变,其对环境适应性和抗逆性相对较弱,与常规品种相比较,其生理生长特性、种植管理方式和加工技术有较大差异,需要有专业技术指导,否则容易出现茶苗繁育合格率与移栽成活率低、幼龄茶树成园缓慢、加工品质差异大等系列问题。推广初期,在做好统筹规划基础上可优先选择重点乡镇和村庄适度规模种植,以便于集中技术力量有序高效推进。

2.明确主辅产品的发展方向,处理好新老产品发展不协调与品牌宣传难的问题

对已有一定知名度的茶叶区域品牌的产区而言,选育(引进)推广叶色特异茶树品种必然会出现“一县二品”或“一地多品”状况。是持续推进和宣传既有的产品品牌还是重点选择“新特异”品牌,或者谁主谁副,是一个“两难选择”的问题。各地茶叶产业的形成背景、品种结构和产品特征不同,发展策略亦不尽一致,必须根据市场发展趋势,结合当地产业实际需要才能准确定位,明确重点发展方向。

3.探索同类型特色品种搭配,解决单一品种生产期偏短与采制高峰集中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单一品种形成的特色产业受倒春寒雪霜冻害、生产期缩短、采摘加工高峰集中等影响带来的风险明显加大。以浙北茶区为例,最近10年受气温急剧升高致使白叶1号品种采摘期缩短到15~18d的发生频率达20%。基于延长春茶生产期等考量,缙云县在选育推广自有育成品种中黄2号的同时,结合高山与低海拔基地气候差异,引进比已有品种生长期晚生7d的同类型特异品种中黄1号进行品种优化搭配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

4.培育龙头企业宜孵育引相结合,解决成长培育周期长与引进企业水土不服的问题

在特色产业培育形成初期,首先要重视对创业意识强的茶农、返乡创业者和小微茶企业的孵化与成长培育,这3类群体是直接带动身边农户一起干的最原始群体,也是中后期转向规模生产经营、推动由特色品种向特色产业实现升级突破最活跃的中坚力量。当特色产业基本形成后,要引导优质企业主动吸收技术资金参入股加盟以培育形成科技型龙头企业,鼓励本土工商资本加盟生产型企业使之向品牌化经营转型,以促进本地区多元化企业形成集群。

5.增加创新投入与技术示范,解决产品标准化水平低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国内绝大多数茶区的芽叶多色类品种的苗木繁育、种植规格、施肥与修剪等田间管理技术都是参照常规茶树品种的标准推广应用,缺乏芽叶多色类茶树品种优质高效种植与加工技术集成配套技术的系统研究。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在增加业务主管部门技术力量的同时,通过“产学研”途径增加协同创新投入,有效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与企业创新创业能力及特色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6.统筹投入资金和建设用地,解决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与加工厂建设审批难的问题

按“亩产值论英雄”发展种植基地和统筹标准化加工厂建设用地是做实做大特色产业的重要保证。地方财政资金重点用于苗木标准化繁育、高优技术示范基地和公共品牌建设等方面,严格控制直接对企业和分散农户按苗木数量或种植面积等大比例补贴,避免“给一块钱种一棵茶”的传统“等、靠、要”直补方式造成的不必要浪费。重点支持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引导中小农户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汇集农民分散资金集中连片发展种植基地,形成特色茶叶专业村。

7.强化三产融合和产业服务,解决单一产业效率低风险大与服务不配套问题

茶叶生产季节性强,厂房设备利用率低,“忙短闲多,技工难留”,芽叶多色类茶产区尤为如此。围绕“做实做强一产、做精做深二产、做优做透三产”茶叶全产业链发展规划,结合绿色生态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强化芽叶多色类“特”字,三产深度融合规划设计,发挥特色资源要素,推进特色茶叶小镇、茶文化休闲旅游度假村和茶文化公园等建设,发展集乡村旅游购物、农耕文化体验、茶叶科普教育、休闲养生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产业新业态。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流转,重组资产、资金、技术等市场要素,建立新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实现特色茶产业规模生产与内部分工,提高茶产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茶叶》2020年第9期,P52-57,《我国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推广与产业化发展探析》,作者:李强,项建,郑国杨,韦康,)

作者简介

李强  高级农艺师

主要从事茶树品种资源和种植技术研究,茶叶技术研发和转化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和主要参加实施国家、省级农业重点研发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30余项,目前主要负责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产业化定点服务项目,为茶叶生产企业开展专项技术咨询服务。近年来,前后获得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丽水市劳动模范、中国农业科学院先进工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个人贡献奖等10余个荣誉奖项。

来源:中国茶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