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节,做一个有为“茶青”!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青年节,做一个有为“茶青”!

青年与茶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你以前可能觉得喝茶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做的事情,然而现在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喜欢喝茶,特别是“80后”“90后”,喝茶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

因为现代的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大,有空喝个茶、散个步,让我们放下一些,生活会更轻松。

喝茶,不仅是带来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提高生活品质,给生活加彩,喝茶的青年颜值高、有气质,德才兼备、有礼数。

喝茶并不是一件“土”的事情,慢下来喝茶,是一种享受,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茶之一技,既古老又时髦,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爱上茶。

五四精神与文学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这些精神在时代的浪潮中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代中国青年奋斗不息。

“五四”前后,中国出现了大大小小40多个文艺社团,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批文学巨匠,鲁迅、胡适、汪曾祺、郭沫若、茅盾、冰心、郭沫若、巴金……可谓群星璀璨。

他们之中,也有不少“痴茶人”。

你不会想到,严谨呐喊的鲁迅也会论喝茶的禅定。

端庄清丽的杨绛其实是文艺女神的起点。

大气的汪曾祺也曾有钱任性“如果茶叶不够好,“就拿去煮茶叶蛋吧”。

而老舍先生吐槽茶叶涨价,则干脆说“戒掉茶好了,早戒早去极乐世界。”

他们的嬉笑怒骂,您不妨泡一杯清茶,轻读慢看。

01

鲁迅: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某公司又在廉价了,去买了二两好茶叶,每两洋二角。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重其事的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

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的,当我正写着《吃教》的中途,拉来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觉的滑过去,像喝着粗茶一样了。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由这一极琐屑的经验,我想,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大区别罢……

——《喝茶》

02

胡适:茶可以解酒,可以消食

如果说鲁迅是冷峭的高山,不经历沧桑世事难以明了。

胡适则是开满鲜花的平原,让人随时随地都能从他那里获得如沐春风之感。

胡适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均是在外地奔波,然而对茶的钟情却是始终未变,无论到哪里,都是标准的茶人。

“儿室中有小炉子,有时想喝茶,则用酒精灯烹茶饮之,有时有朋友相访,则与同享之。”这是胡适1916年在美留学时的饮茶法。

又如1937年11月15日,先生记道:“今早九点,我坐汽车回到纽约,中午在哥伦比亚大学同一位老师吃饭。下午有人来吃茶,谈了二点钟。”以茶待客,一谈就是两个小时,可以想像,只有茶好才有情好。

至于独饮,先生的饮法是地道的中国式了:“回家吃了晚饭,觉得还有些醉意,便睡了两个钟头,起来喝了一壶茶。”这是1918年2月先生在国内的喝茶小景。

03

汪曾祺:炒几个小菜,喝口浓茶,写写文章

汪曾祺是精致的园林,有小桥流水、乱石横空、修竹茅屋、野菜清茶、锅碗瓢盆,让人觉得亲切。

作为文学界一大“吃货”,美食界常胜不衰的“网红”,中国的茶,他自然也不会放过。

但是汪曾祺聊起茶时,却说:“我对茶是个外行。”

“外行”的汪老先生,不仅喝茶,而且“一天换三次叶子”。每天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坐水,沏茶”,但是却毫不讲究,对茶叶不挑剔,“青茶、绿茶、花茶、红茶、沱茶、乌龙茶,但有便喝。

虽然汪老先生喝什么茶并不讲究,但对于质量他是挑剔的,“不论什么茶,总得是好一点的。太次的茶叶, 便只好留着煮茶叶蛋。”

他一生慢悠悠的,画几幅画,写几笔字,炒几个小菜,喝口浓茶,写写文章。

多少年之后,我们才知道,这叫小日子。

04

杨绛: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

在杨绛先生的诸多作品中,曾反复写到过一些和茶有关的文字,比如《将饮茶》,以茶开篇,带出对亲人的怀念和记录家庭生活;再比如 《喝茶》,用带诙谐的文字将中西方对茶的不同态度描绘出来,让人忍俊不禁。

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盐,究竟什么风味,卢仝一气喝上七碗的茶,想来是叶少水多,冲淡了的。诗人柯立治的儿子,也是一位诗人,他喝茶论壶不论杯。约翰生博士也是有名的大茶量。

不过他们喝的都是甘腴的茶汤。若是苦涩的浓茶,就不宜大口喝,最配细细品。照《红楼梦》中妙玉的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那末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记不起哪一位英国作家说过,“文艺女神带着酒味”,“茶只能产生散文”。

而咱们中国诗,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诗清只为饮茶多。”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

——《喝茶》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茶礼、茶俗都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人文思考和处世哲学。

愿你继承五四先辈们的朝气与蓬勃精神,做个有为“茶青”!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