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凉山茶马古道,聆听穿越千年的马铃声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重走凉山茶马古道,聆听穿越千年的马铃声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

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

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

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

它被称作中国西南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是中国统一的历史见证,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凉山境内的“茶马古道”

有着重要的意义

是蜀地“茶马古道”与云南“茶马古道”

相连接的重要路段

并且其向西还有若干直接通往藏区的支线

区域位置凸显

▲“茶马古道”凉山段走向及文化遗存点分布概况

凉山境内的古道首推“零关道”,它是“蜀身毒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沟通四川与云南的重要交通线。“零关道”从汉源进入凉山,从北向南贯凉山而过东侧的支线则大多通往彝区,而西侧的许多支线都通往藏区。从“零关道”向西通往藏区的的支线有多条,主要的道路有四条:三垭古道、泸宁古道、润盐古道、盐木古道。

“零关道”通过凉山的具体路线为:汉源晒经关—甘洛青溪峡(道)—海棠—蓼坪—越西保安—越西城—小相岭—南箐—喜德冕山—冕宁泸沽峡—泸沽—西昌礼州—西昌城—黄联—德昌城—会理甸沙关—会理城—鱼鮓—云南境。

到明清时期

凉山的“茶马古道”呈现出更为繁荣的状态

“茶马古道”上人来人往,马站林立

直到解放后

随着公路的开通和增加

“茶马古道”慢慢地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成为历史的记忆

据初步调查,凉山境内与“茶马古道”相关的文物点多达数百处,重要的文物古迹近60处。文物点的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历商周、秦汉、唐、宋、元,直到明清,时间跨度达4000余年。类别包括古道、古遗址、古城址、古城、古镇、古街、古塔、古桥梁、古寺庙、古民居、古墓葬、古关隘、古驿站、古碉楼、古岩画、古石刻题记等。其中包含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保护单位和市、县文物保护单位。

甘洛

青溪峡古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溪峡古道是川滇古道的干线,位于甘洛县坪坝乡,全长约5公里,古驿道顺河流自南向北通往汉源晒经关方向。两面山坡植被保存较好,路面石板上仍留有多处马蹄印。

越西

丁山桥及零关题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山桥及零关题记位于越西县丁山乡丁堰村。丁山桥建于明代,因马帮多年经过,桥面上留有马蹄痕。“零关”题记镌刻于清末,位于丁山桥西北的山崖上,丁山桥及“零关”石刻题记是反映零关道历史的主要见证与标志。对于研究南方丝绸之路有一定的价值。

喜德

登相营古驿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相营古驿站位于喜德县冕山镇,在川滇古道的干线上,它始建于明初,并且是目前茶马古道上保存的最为完整的古驿站之一。驿站是保证古道畅通的必须实施,对于研究古道的历史和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老冕山营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冕山营遗址位于喜德县冕山镇瓦厂村,四周有卵石堆砌的城墙,城有四门,现西门已毁。老冕山营遗址唐代为初裹驿,后又称桐槽站(驿)。明初为冕山堡,属宁番卫。明洪武二十七年改置冕山千户所,清雍正八年改设抚番县,后又改名为冕山分县,设守卫冕山桥千户所。

冕宁

泸沽峡

泸沽峡位于孙水河汇入安宁河的交汇处,峡谷幽深,水流湍急,两岸岩崖险峻,水中怪石嶙峋,是零关道上的重要关隘。泸沽峡南壁原有潮音寺和“西南形胜”等清代石刻题记,潮音寺早年被毁,近年重建,石刻题记犹存。

泸沽古镇及城墙遗迹

唐代川滇古道上的平乐驿即设在泸沽,泸沽一直是控扼川滇古道的一处紧要地。历史上西晋和成汉、唐与南诏吐蕃都曾在泸沽发生过的大的战事。泸沽镇及附近地区也曾发现有汉代遗址和汉井等遗物。现泸沽尚保存土筑城墙一段,为清代泸沽汛城墙。

三垭古道

冕宁三垭古道以冕宁县泸沽为起点,三垭古道全长100余公里,具体走向为:泸沽—冕宁—大桥—苏州坝—燕麦地—翻越牦牛山—九龙三垭。现沿途多有藏文石刻和卵石堆砌的建筑遗迹。

西昌

礼州古镇

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西昌礼州是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之一,礼州原有城墙,现存部分城墙和一座城门,名新运门。城内明清古建筑甚多,如文昌宫与西禅寺等,街巷也保持了旧时布局。古镇附近有著名的礼州新石器时代遗址和礼州汉墓群。

明清古城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昌明清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城有四门,东曰“安定门”、西曰“宁远门”、南曰“大通门”、北曰“建平门”,现东、南、北门尚存,南门“大通门”和东门“安定门”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城内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布局。明清时期西昌古城一直是川滇道上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也是从安宁河谷通向凉山西部藏区的重要商品集散地。

东坪冶铜铸币遗址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坪冶铜铸币遗址位于西昌市黄联关镇东坪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西汉末至东汉时期的一处官营冶铜铸币作坊的遗址,是南丝路上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官营冶铜铸币作坊,是研究南丝路商品交流活动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

德昌

王所大石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昌王所大石墓群位于德昌县王所乡,共有大石墓3座,德昌是目前大石墓保存最多的地区。根据大石墓的形制与时代的变化规律,德昌王所大石墓应该属于西汉时期。

魁星阁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德昌魁星阁又名钟鼓楼,位于德昌县德州镇,始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迄后经过多次维修。魁星阁由台基和建于台基上的楼阁两部分组成。台基的南北拱门的上方分别镌刻有“南通蒙诏”和“北达京畿”门额。德昌地处川滇古道,是川滇古道的必经之地。

会理

粪箕湾古墓葬群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粪箕湾古墓葬群位于会理市河口乡粪箕湾,墓葬分布密集。墓葬文化面貌十分有特点,是金沙江流域的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粪箕湾所处的黎溪盆地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粪箕湾古墓葬是战国时期活动在这条古道上的某支民族的遗存,对于研究南丝路的早期开发史具有重要价值。

松坪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坪关位于会理县城南约110公里,是唐宋元明时期四川渡金沙江进入云南的一处重要关隘,也是南方古丝绸之路出川入滇的最后一个必经驿站,至今仍然保留有部分石板铺砌的道路。此外,松坪关还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和碑刻等遗迹。

鱼鮓古渡口

鱼鮓渡口位于会理城南约80余公里的金沙江北岸,是古代由四川渡金沙江入滇的重要渡口。三国时诸葛亮率军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其渡口,据文史专家考证,正是会理县境内鱼鲊乡的鱼鲊渡。直到近年,古老的渡口在历经千年风雨之后,仍然发挥两岸商旅往来的重要作用。

盐源

老龙头墓葬群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老龙头墓葬群位于盐源县双河乡毛家坝杨柳塘村,墓地中墓葬分布密集,墓葬形制特点突出,老龙头墓葬群的时代约在西汉时期,其时盐源是西南夷中一支大族—笮人(又称笮都夷)的活动中心区域,推测老龙头墓葬是笮人的文化遗存。

润盐古道题记

润盐古道,因元代在今盐源置润盐州(县)而得名。“润盐古道”之名,最早见于道上石刻朱簋题记。据清《盐源县志》载:明嘉靖年间,按察司副使朱簋巡视建昌道时,曾督修打冲河(即雅砻江)索桥。事后,题下“润盐古道”四字,刻于道边石壁上。

木里

从“零关道”向西通往藏区主要有四条道路,其中泸宁古道、润盐古道、润盐古道都经过了木里,在今天,木里一些偏僻的乡与乡、村与村之间还保持着古老的马帮路,保留着马帮文化。

木里大寺

木里大寺,地处无量河中游,建于公元1656年,由喇嘛桑登绒布仿拉萨哲蚌寺的格局主持开山初建。木里大寺是康藏地区较大的黄教寺院之一,是“木里喇嘛王国”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

曲公伸臂桥

曲公伸臂桥位于木里县麦日乡曲公村,伸臂桥结构主要由墩含基、伸臂和桥面三部分组成,为双墩式伸臂桥,伸臂桥架设于河面之上,跨度不大,只在两岸架设岸墩,施工简单,依地势而建。

俄亚大村

俄亚大村处于云川两省丽江、中甸、宁蒗、稻城、木里5县的交界处、四周被重重的高山和金沙江、无量河、龙打河环绕,真正是“鸡鸣两省五县”。俄亚是个纳西族古寨,有世界罕见的蜂窝状建筑群,全村200多户人家的房屋连为一体,依山攀援,巷道蜿蜒。

远去的马帮留在了岁月的年轮

尘封的记忆是一首沧桑的歌

走茶马古道

看世间沧桑

让我们一起到凉山

找寻藏在遗迹里的故事

来源 | 凉山州博物馆 黄云松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