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中的茶叶来自何方?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马王堆汉墓中的茶叶来自何方?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一篓黑米状的小颗粒,以及“一笥”或“笥”竹简(木牍)。古文字学家认为即《尔雅》“槚,苦茶”之“槚”。“一笥”意即“苦茶一箱”。1987年《茶叶通讯》杂志刊登文章称,通过切片分析,确认马王堆汉墓竹篓内黑色颗粒状物品为茶叶。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

2008年9月21日《益阳日报》晚报版,在头条位置刊登时任益阳市茶叶局局长、高级农艺师易梁生《马王堆出土茶叶源自安化黑茶》一文。他认为有三大理由可以支撑马王堆出土茶叶来自安化的论点:第一,从地域位置来看,汉唐时期,今安化县境隶属长沙郡(长沙国)管辖,而安化茶叶品质优良,是封建社会上层人士的首选;第二,竹篓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包装形式,与马王堆出土的黑茶包装契合;第三,安化黑茶要经松枝、松木烘烤干燥,具有杀菌防腐的功效,陪葬功能显著,而马王堆出土的茶叶已炭化成黑色小颗粒,与现存的陈年安化散装黑茶十分相似。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黑色颗粒状茶叶遗存

根据出生于安化县的清代两江总督、大学士陶澍及其父亲陶必铨的考证,安化所属的梅山境内,夏商周时代即产茶。陶必铨在《鹞子尖募茶引》(见鹞子尖古碑及《资江陶氏族谱》)一文中论证:

《禹贡》荆州之域,“三邦底贡厥名”(语出《禹贡·荆州》:三邦底贡厥名,包匦菁茅。也作:三邦致贡其名)。李安溪以为“名,茶类”(见李光地《尚书七篇解义》卷二:“荆地有三邦者,贡此诸物也。名,或曰‘茗’也。古字通。周礼:祭祀丧纪则聚荼。盖亦大礼所用。故与包茅并言。”)。窃意吾楚所辖,如今之通山、君山及吾邑,实属产茶之乡。六书中古简(即六书造字多古朴简约之意),后人始加以“艸”,而“名”乃从“茗”。

陶澍在《试安化茶诗》第四中说:“我闻虞夏时,三邦列荆境。包匦旅菁茅(包匦,裹束而置于匣中,旧亦指贡品。旅,野生的。菁茅,一种香草。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一说菁、茅为二物),厥贡名即茗。”认为虞夏之时,安化所处的古荆州境内分布着三个国家,向中原王朝进贡用以滤酒的三脊茅,另外所贡的“名”其实就是茗茶。

▲安化黑茶博物馆内所藏陶澍所书对联

历代安化县志都记载,安化为古益阳县地,至五代时期为峒蛮所割据。《楚宝》还有一种说法:“梅鋗从吴芮之国长沙,以益阳梅林为家,遂世有其地。”但是安化县小淹镇青桑村、梅城镇中田村桅子湾等处遗址的出土,证明在1.5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期,安化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到商周时期更是形成了村落,出现了虎食人卣这样精美绝伦的生活艺术品,有着较高的文明程度。

战国时期,秦灭楚,置长沙郡、益阳县,均紧邻安化。西汉初,封建长沙国,并于沅湘之西设郡(郡治最初设在今溆浦县城的南郊),在《汉书·吴芮传》中,无“梅鋗以益阳梅林为家”的记载,倒是记录了沅湘之间“长沙蛮”与“武陵蛮”分据的事实。

东汉末年,东吴经营荆州,黄盖驻益阳以防“山越”“山贼”。“山越”“山贼”,就是世居沅湘并融合了长江下游百越、上游百濮的蛮夷。隋唐之际,这批蛮夷又被统称为“莫徭”(包括后世所谓的“长沙蛮”“武陵蛮”“五溪蛮”“桂阳蛮”“梅山蛮”等族群),“自云先祖有功,常免徭役(《隋书·地理志下》)”。到唐僖宗光启初年光启初年(885—886年)“梅山蛮”族称首次见于记载,之后直到宋元之际,均称“梅山峒蛮”。

▲铜官陶瓷品牌“凤来祥”以古梅山文化中张五郎为原型烧制的文创伴手礼产品

因此,考古实况和历史记录有力地证明,在今天的安化、新化境内,从远古到宋代置县之前,一直存在着不曾断绝的本土文明,而且这种文明从未被中央王朝所臣服,是为湖南境内最晚被开发的“生苗巢穴”(清潘宗洛《请准苗童以民籍应试疏》“臣查湖南之新化、安化两县,在宋时名为梅山,尚系生苗巢穴。一归版图,人文渐盛,中进士举人者,每不乏人。人不知其为苗,彼亦忘乎其为苗矣。”)。梅山居民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具体年代虽不可考,但在虞夏时代已经有以茶进贡的记录,人们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历史,也要比我们想象的古老得多。

▲安化黑茶博物馆内陈列的故宫所藏安化黑茶花卷茶

汉以后,湖湘诸蛮利用茶叶已经有一些记载,但也语焉不详。三国张揖的《广雅》中明确提出了“荆巴间采叶作饼”的概念。说明在三国时期(220—280年),梅山出现了与后世相近的茶饼。此后,南齐(479—501年)刘澄之在《荆州土地记》中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这也是目前发现较早的、离安化和益阳最近的茶事记载。梅山地区与武陵密迩相连,甚至历史上曾经几分几合,“武陵蛮”“五溪蛮”等族群与梅山蛮同源同种,这些关于茶叶的记载,可以反映梅山蛮利用茶叶的情形。

——内容出自《中国茶全书 · 安化黑茶卷》

来源:茶馆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