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马古道 鲜为人知的经济命脉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贵州茶马古道 鲜为人知的经济命脉

一说起茶马古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云南、怒江再者便是四川入藏的古道驿站,贵州的茶马古道却鲜为人知。但实际上贵州是历史上“茶马互市”的重要场所。为了了解贵州的茶马古道,我来到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向长年研究茶马古道的娄清老师抛出了那个我一直疑惑的问题——贵州的茶马古道是怎样形成的?


白沙古驿道一角。

茶马古道生活经济的命脉

娄清老师首先纠正了我先入为主的一个印象,茶马古道是当初文物保护发掘时云南提出来的概念,实际上茶马古道不仅仅只有茶和马,也运输其他物资,特别对贵州来说盐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不产盐,与四川等地的互市就成了支撑贵州生活经济的命脉。南宋时期,因为缺少北方牧场,能做战马的贵州马一下就成为了重要的军事资源,贵州的战略经济地位跃升。

贵州马是国内的主要马种之一,是最早于贵州西部的毕节、六盘水、黔西南等地所产的马。其中,毕节是主要产马区。乌蒙山区的高山牧场牧地广阔,草质优良。西南马种中唯一能用作战马的只有产于贵州的水西马。和其他西南马种相比,水西马要高大得多,而且膘肥体壮、筋骨强健,于是南宋朝廷用盐和茶向水西土司大量换马,保证了南宋军队能维持一支基本规模的骑兵部队。事实上,不论是北宋时期在四川所市的“川马”,还是南宋以后在广西所市的“广马”,不少是流入该地的“贵州马”,“贵州马”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物种。

贵州高原不仅出产马还产茶。由于古代贵州大部分属四川、云南管辖,所产茶叶被称为“川茶”“滇茶”,是向“西番(即西羌)”购买马匹的主要物资。史料记载,明朝廷“命户部于四川、重庆、保宁三府及播州宣慰使司,置茶仓四所贮茶,以待客商纳米中买及与西番商人易马,各设官以掌之。”“置成都、重庆、宝宁三府及播州宣慰司(即今贵州省遵义大部及黔南、黔东南部分地区)茶仓四所。命四川布政使司……余地方就近悉送新仓收贮,听商人交易及与西番市马。”因此,“茶马互市”把贵州与川、滇、桂连成一片,无论是川人南下、滇人东进还是桂人北上,贵州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成为贸易中转中心,成为“茶马互市”的重要场所之一,茶马文化分外发达。


普安县白沙古驿道。刘朝富/摄

徐霞客所行走的茶马古道

贵州茶马古道主要分布在贵阳、六盘水、毕节、安顺市、黔西南等地,涉及17个县(市、区、特区)。沿线文物点包括构成茶马古道主体的道路、桥梁、渡口、烽火台、关隘、卡子等,以及和茶马古道密切相关的牌坊、会馆、商号、摩崖石刻、寺庙等。现存的古道因为年代久远加上不断有新路加修在古道上,所以并不能连成一条完整的线路,而是分段进行保护。

茶马古道上发生过不少历史趣事,大地理学家徐霞客就记录过在半坡塘茶马古道上的小故事。徐霞客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路过此处。因驮运行李的“驼马”在路边坡上吃草。他先行几步,“坐坳下石间少憩”时,见有人背着小口大腹的陶罐从他面前经过,往南去汲水,他赶紧跟随前往。“抵崖下,则穹然巨洞,其门北向,其内陷空而下,甚宏。其人入汲于石隙间,随处而是,皆自洞顶淙淙散空下坠,土人少凿坯承之。水从洞左悬顶下者最盛,下有石台承之;台之侧,凿以贮汲者。洞从右下者最深,内可容数百人,而光明不閟,然俱无旁隙别窍,若堵墙而成者也”。此洞就是现在的狮子山哈马洞。徐霞客出洞后,按原路上大道。“登坳即海马嶂,有真武阁跨坳间”。“海马嶂”即“哈马庄”。

徐霞客所走的这条古道于元代开辟,位于晴隆县光照镇东方红村。由青石砌筑。至今你仍可以根据徐霞客的叙述重走这条古道,与古人展开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这条古道上有目前贵州已知保存最好的关隘之一——哈马关关隘。这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关隘历经风风雨雨仍然矗立。

要以茶马古道寻古意,普安段的茶马古道是个不错的选择。普安的茶马古道相对而言保存得较为完善。现在去往普安县白沙乡的卡塘村,青翠茂盛的山林间,蜿蜒的古驿道盘旋其中。青石铺就的路面清晰可见,时不时还有村民牵着马驮着物件从古道上走过,时间从千百年前以古道为线一直流转到了今天。


毕节陕西会馆。罗大富/摄

古道上的古镇会馆

交通要道上必会形成城镇,随着贵州的茶马互市兴盛,沿线的驿道上也多了不少城镇,有些古镇一直延续到了今天。青岩古镇是其中之一,古镇上的青石板路也浸染了贵州的茶香。青岩古道的历史从唐初起,从宋代以后,逐渐形成茶马互市重要通道,到了明代成为扼控贵阳生命的粮道。清末,成为“川盐行黔”綦岸的重要通道之一,主要行销富顺县商引行黔口岸及荣县商人提供的富顺厂所产之盐。因此,这条历经朝觐之路、市马之路、省会粮道、行盐通道的千年古道,不但见证了贵州古代交通发展的轨迹,还承载了黔中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的进程。

毕节金沙县的“义盛隆”商号则见证了清代贵州盐茶马互市的兴衰。这座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鼓场街道罗马社区罗马路133号的古会馆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是“龙门”式建筑布局,由马房、正房、南北厢房、盐仓、封火山墙等组成。它也是打鼓新场成为黔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的历史见证。

金沙县城关镇,原名打鼓新场。自古是盐茶马互市的重要通道和物资集散地。清乾隆年间,打鼓新场开设有“泰源”“泰平”“义和”“义兴”四大商号,多为陕西籍盐商开办,以经营盐业为主。兴盛时四家盐商在仁怀厅(今赤水市)设总店,在产盐地设分店,分号遍及遵义毕节等地,掌管了川盐运输,一时风光无限。盐运所兴,打鼓新场商贾云集,商贸繁荣,商旅络绎,成为黔北四大市镇之首。

而在毕节市内,精美的陕西会馆同样彰显着曾经古道上繁华的贸易。清乾隆初,大批陕西盐商汇聚毕节,修建陕西会馆也成必然。汇聚毕节的陕西客民,选择今毕节市七星关区中华南路商业繁华区创建陕西会馆,时称“春秋祠”。现存建筑,无论从建筑结构还是施工工艺,均堪称贵州古代建筑的精品。毕节陕西会馆贵州现存已知唯一使用隔架斗拱的清代会馆建筑。会馆坐东向西,自西向东由八字石库大门、戏楼、厢房、钟楼、鼓楼、关圣殿及观音殿组成,建于3级台地上。


毕节陕西会馆。罗大富/摄

这座会馆还是毕节红色记忆的一部分。1933年冬,共产党员林青和缪正元从上海回到贵州毕节家乡开展革命活动。他们与秦天真一并在毕节城区组织联络了一批先进分子,在毕节城中女子小学成立了“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陕西会馆就是该社重要活动场所之一。

贵州的茶马古道历经千年,一代一代的人们在老路上又整修铺就新路,还保留着青石砖的古驿道也曾经历过不同时间的翻修。于是,当我们行走于黔地,每一段路都是茶马古道的“延伸”。道路跨越时间的隔阂,不变的是贵州的茶香。

原文标题为:《乡村地理》丨主题策划“生态茶香抚人心”——贵州茶马古道 鲜为人知的经济命脉

来源 | 《乡村地理》杂志

文 | 孙晋楠 整理,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