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条茶,一种手上的园艺遗产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藤条茶,一种手上的园艺遗产

藤条茶是云南特有的一种茶园养护模式,在称谓上,模拟的是其枝条像藤条或柳条的茶树,在勐库坝糯,茶农称为“藤条”;在易武,茶农称为“柳条”。如果在春季进入到藤条茶园,目光所及之处,看到全是茶芽,数量会多得涨眼,要是你拿出手机,会发现芽头能撑满整个镜头。而如果在冬天走进藤条茶园,那么看到的,几乎都是迎风飘舞的枝条,稀疏的叶子只是点缀。

很多人看不懂藤条茶的养护,认为太伤害树,不留多余的叶子,不开花,不结果。我却非常欣赏这种先民的智慧,既能收获丰富的鲜叶,还在枝头就把茶香养到极致。有勐海第一香的曼糯,是藤条茶。极低海拔却出高香茶的昔归,是藤条茶。统领易武茶香的张家湾,也是藤条茶。今天藤条茶园与采摘技术还保留完好的地方,都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站点,因为藤条茶要求采摘技术含量很高,如果对鲜叶需求量不大的话,很容易中断。只有占据了重要的交通要道,才不会过分受鲜叶供给影响,把技术稳定下来。

今天看来,藤条茶园是一种古老又先进的养护模式,不像大叶种、小叶种这样的叶子分类,也不是大理种、勐海种这样的品种分类,更不是苦茶、甜茶的味道分类,它完完全全是园艺学上的奇迹,靠一双双手经过数百年打磨而成。它没有粗壮的树枝,有的只是千千万万纤细柔长的枝条。

这也与南糯山的弯枝法不同,藤条茶园没有把主干驯化成横行生长,也没有刺激侧枝发展为主干。事实上,藤条茶园模拟的是森林古树茶园的生长模式:除去多余,顶部供养,通过双手去干预,把老茶叶、茶花逐一抹掉。营养集中供应到茶芽,这样发出来的茶与叶,梗长,叶多。

加上大叶种特有的持嫩性特点,藤条茶的采摘通常都能到一芽三四叶,有些时候会到五叶,换作其他地方的茶园,到第三叶估计就已经出黄片。现在的易武茶区很多没有藤条茶的地方还有这样的采摘习惯,我认为是一种藤条茶的惯性,至少在百余年内,易武全境都应该是采用了藤条茶的采摘方式,而不是只有现在

张家湾与汉族丁家寨这两个地方。现在可以大致推测,藤条茶最早的茶园成型于以景东景谷为中心的区域,之后沿着东西扩散,影响了大部分茶园。后来因为鲜叶供给影响,藤条茶又颇费人工,所以许多偏远茶园逐步放弃了藤条茶的养护,我们在许多茶园考察都证实了此点。

目前著名的藤条茶园,有易武的张家湾、勐海的曼糯、景谷的苦竹山、景东的老乌山、勐库的坝糯、邦东的昔归与永德的忙肺。

藤条茶有三大特点:

第一、枝条柔韧性强。

茶条不会轻易被折断,拉着枝条站在树下采摘,一个人可以从18岁摘到81岁。不要受云南十八怪误导,以为云南每个老太太爬树都比猴快。大部分茶山老人,上了年纪都会受到病痛困扰。如果采摘可以不用登高,这多好?采藤条茶的时候,要用巧力,因为梗很有韧性,指尖掐不断,硬扯更不行,需要指力掰,带着马蹄摘下后要快速把马蹄丢弃。掰枝的同时,要抹叶,把老叶抹下丢弃,这就形成了一个景象:采茶人手里的嫩叶越来越多,树下的老叶也越来越多。

第二、芽肥叶厚梗长。发芽多,外形好看,很压秤。

春茶季时,走进藤条茶园,看到的是一簇簇油亮的嫩叶。藤条茶的养护模式,是顶部营养供给模式,去除掉茶花以及老叶,茶树便不进行生殖生长而专心长叶进行营养生长。只在顶上留两片叶子,下一次,新发芽的叶子就会从这两片叶子上面发出来,形成新的枝叶。藤条茶因为外形好看,又压秤,是做古树单株的理想茶园,深受商家追捧。

第三、香气高扬。

朝阳照得到,夕阳映得着。风吹得到每一寸枝叶,蜘蛛网都难挂起来。在太阳与风力的双重加持下,藤条茶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风味。曼糯在勐海茶区,有第一香的称号,主要就是因为藤条茶。昔归在海拔800米,依然香高水甜,仰仗的还是藤条茶的养护。易武茶的香扬水柔,同样与藤条茶有莫大的关系。

大部分的云南茶园,风力都很难穿透整棵树,带动树与枝条的摇曳,只有在叶子极少的藤条茶园,才会发生茶芽能够跟随枝头不停摇曳的日常景象。高香,在树上就被摇出来。现在摇香的机密被乌龙茶在后期发扬光大,形成独到的摇青技术。我有时候会想,如果用藤条茶加上乌龙茶的摇青,做出来的茶会不会非常惊艳?

藤条茶养护方式目前只存在云南古茶园,云南著名的育种专家肖时英是湖南人,二十世纪50年代他第一次在易武看到藤条茶园的时候非常吃惊,这种养护方式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资源。从种植到养护都精耕细作,其采摘手艺代代相传,直到今天都还是除了这个村,别的村都不会。勐库这个地方,东半山都是藤条茶养护,而西半山,一个村寨都不会藤条茶技术。

藤条茶这种采摘模式,过去推测是一种外来汉人带来的管理技术,之后传给其他兄弟民族,藤条茶在众多民族地区的出现,同样也是民族融合和迁徙的见证。过去大家认为藤条茶是起源易武,之后传到各地。这倒没有什么根据,而是易武茶区近代名气大,茶品制作精良,有完整的管理方案。

最近些年,许多人通过田野调查,更倾向这种养护模式在无量山景东镇沅景谷一带成型,然后先后传到了易武啊,双江啊这些地方。因为这一带,不仅有野生茶园,还有栽培茶园,同时有红叶红梗茶,有大白茶,有藤条茶,还有把把茶、鞭子茶、沱茶等等众多的类型,更不说这里的民族从唐代开始就形成饮茶习惯至今。当然,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研究者加入田野考察中来。

总结下来,古往今来农产品能成为爆品的三个要素:优质的产地、悠久的传统与独特的技法,藤条茶园都一一具备了。现在有藤条茶的地方,茶品都非常受欢迎。

来源:茶业复兴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