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典故中一窥古人的饮茶生活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从茶典故中一窥古人的饮茶生活

茶,经历了千年岁月,时至今日,依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

隔着历史的长河,古人给我们留下许多有趣的茶典故,今天,跟着小堂一起穿越时空,喝茶,读典故,一窥古人的饮茶生活。

01

单道开饮茶苏

陆羽《茶经七之事》引《艺术传》曰:"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

单道开,姓孟,晋代人。好隐栖,修行辟谷。他常饮一种将茶、姜、桂、桔、枣等合煮的名曰“茶苏”的饮料。

传言他隐居闭关苦修七年后,逐渐达到冬能自暖,夏能自凉,昼夜不卧,日行七百余里的境界。后来他移居河南临漳县昭德寺,设禅室坐禅,以饮茶驱睡。一百多岁了才在广东罗浮山圆寂。

这是较早的僧人饮茶的正式记载。应当说单道开饮的“茶苏”是当时很正宗的茶汤。

02

苦口师

苦口师乃茶的别称。

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之子皮光业,自幼聪慧,十岁能作诗文,颇有家风。皮光业容仪俊秀,善谈论,气质倜傥,如神仙中人。

有一日,皮光业的表兄弟请他品尝新柑,并设宴款待。那天,朝廷显贵云集,筵席殊丰。皮光业一进门,对新鲜甘美的橙子视而不见,急呼要茶喝。

于是,侍者只好捧上一大瓯茶汤,皮光业手持茶碗,即兴吟道:“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从此,茶就有了“苦口师”的雅号。

03

陆卢遗风

旧时茶叶商店题字常以“陆卢遗风”四字作。

“陆”指茶圣陆羽,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茶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卢”指唐代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自唐以来传颂千年不衰。

陆、卢又是至交好友,两人有很多相同之处。发扬陆、卢遗风,意在学习二人崇茶爱茶的精神、精湛卓越的品茶技艺和高尚的茶德茶风。

04

吃茶去

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其实却是一句禅林法语。

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他喜爱茶饮,到了唯茶是求的地步,因而也喜欢用茶作为机锋语。

禅宗讲究顿悟,认为何时何地何物都能悟道,极平常的事物中蕴藏着真谛。茶对佛教徒来说,是日常的一种饮料,几乎每天必饮。

因而,从谂禅师以"吃茶去"作为悟道的机锋语,对佛教徒来说,既平常又深奥,能否觉悟,就靠自己的灵性了。

05

贡茶得官

北宋徽宗时期,宫廷里的斗茶活动非常盛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为了满足皇帝大臣们的欲望,贡茶的征收名目越来越多,制作越来越"新奇"。

据《苕溪渔隐丛话》等记载,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漕臣郑可简创制了一种以"银丝水芽"制成的"方寸新"。

这种团茶色如白雪,故名为"龙园胜雪"。郑可简即因此而受到宠幸,官升至福建路转运使。

06

得茶三昧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轼第二次到杭州上任。有一日他正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听到这个消息,便赶到北山,为苏轼点茶。

苏轼品尝谦师的茶后,感到非同一般,专门为之作诗《送南屏谦师》,记述此事:“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谦师治茶,有独特之处,他自己说:“烹茶之事,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

他的茶艺在宋代很有名气,不少诗人对此加以赞誉,如北宋的史学家刘攽有诗句曰:"泻汤夺得茶三昧,觅句还窥诗一斑。"后来,人们便把谦师称为"点茶三昧手"。

茶文化至今已走过千年时光,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璀璨明珠,其中蕴藏着古人日常生活的习俗,亦可照见时代的倒影,值得今人细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