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川红工夫”红茶史话:二、《明实录》中记载的宜宾茶叶历史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宜宾“川红工夫”红茶史话:二、《明实录》中记载的宜宾茶叶历史

进入明朝后,对宜宾茶叶历史的记载就多了起来,其中较重要的是在《明实录》中有6则宜宾茶叶历史的记载。

《明实录》

首先介绍一下《明实录》是一本什么书,《明实录》是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的统称,共13部,2911卷,1600多万字,书中记录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15代皇帝、约250年的大量资料。纂修此书是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章奏、批件等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员收辑的先朝事迹做补充,逐年逐月逐日记录各个皇帝的诏敕、律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类似于编年大事记。根据不同的当朝皇帝,《明实录》下又分为《明太祖实录》《明宣宗实录》《明英宗实录》等。由于卷数太多,《明实录》至今都还没有点校注释版本和白话文版本。

也就是说:《明实录》是皇帝的工作日志,它主要记载的是当时皇帝每天上朝时批准、驳回时旨意。《明实录》是当时人记当时事,相对于在几十年、上百年后重新编纂的志书而言,更具备史学资料价值,是研究明朝历史的基础史籍之一 。以下选取《明实录》记载宜宾茶史的3则,并予以解读。

《明太祖实录》中的记载

第1则。在《明太祖实录》 卷之七十七中有一条记载有:

乙未,四川茶盐都转运司言:碉门、永宁、筠连诸处所产之茶,名剪刀粗叶,惟西番夷獠用之,自昔□贩未尝出境,既非茶马司巴茶之比,宜别立茶局,徵其税,易红缨、氊衫、米、布、椒、蜡,可资国用。其居民所收之茶,亦宜依江南茶法于所在官司,给引贩卖,公私便之。今拟设永宁茶局一,曰界首镇,岁收茶一十八万八千斤。雅州茶局一,曰碉门,岁收茶四十一万一千六百斤;成都茶局三,曰灌州,岁收茶七千四百三十斤;曰安州,岁收茶万三千一百七十斤;曰筠连州,岁收茶二十九万六千二百八十斤。既收,则徵其什一,于官诏从之。

这段记载中能体现宜宾茶史的是:明朝建立后于洪武四年(1371年)进入四川,洪武五年(1372年)就在成都茶局下设立了筠连征茶局,当年征收茶叶29.628万斤,而在同时设立的灌州征茶局(今成都都江堰市)、安州(今绵阳市安州区)分别只征收了0.743万斤、1.317万斤。在筠连征收的茶叶,应当是不限于筠连州一地,而是包括了筠连周边一带,由此可见当时宜宾南面筠连、高县、珙县一带产茶之多。

筠连征茶局在收茶(绘图)

第2则。在《明宣宗实录》第七十一卷中有记载有:

宣德五年冬十月癸酉……免四川筠连县民纳茶。时筠连县知县蒋永亨言:“宣德二年,县民所纳课茶已收二万五百五十斤在官,为作乱蛮人烧毁,令茶户陪纳,尚欠二千三百余斤。今诉贫难,乞蠲免。”上谓行在户部曰:“茶已纳在官,为贼所烧,岂可复征边民?宜加存恤,其悉免之”。

这段记载中能体现宜宾茶史的是:明宣德五年(1430年)时任筠连县知县蒋永亨说,在宣德二年时,筠连县人民应缴纳的茶叶已经收到20550斤存放在官府里面,但被作乱的“蛮人”烧毁,于是便下令茶农进行补交,补交后还缺2300多斤没有交齐,于是报告茶农的贫穷与苦难,请求朝廷免去剩余部分。宣德皇帝说,茶叶既然已经收集在官府,被贼人所烧毁,怎么可以重复向边区人民征收茶叶?应该加以抚恤救济。后来,剩余的茶叶就全部免征了。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第一、明朝时的茶叶不仅是交税,而且要交茶叶实物,说明在明朝时期茶叶不只是普通商品,通过茶叶,可达到“以茶驭番”“联藏抗蒙”“茶马互市”的作用,所以,茶叶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第二、筠连县民应交茶叶已交纳到官府后被蛮人烧毁,又令茶户补交。从所缴纳的茶税数量来看,第一次缴纳为20550斤茶叶(被火烧毁),第二次补交后还欠2300多斤茶叶,大约共收缴38800多斤茶叶,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筠连一带在明朝已是重要的产茶地。第三、减免少交2300多斤茶叶要通过皇帝批准后才行,说明当时的筠连茶是在朝廷是有地位的,是“挂了号”的,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筠连茶叶的品质很好。第四、从《明太祖实录》中明洪武五年(1372年)在筠连设立征茶局,到明宣德五年(1430年)已是58年之后,筠连征收局这个机构一直都还存在。

《明宣宗实录》中的记载

第3则。《明宣宗实录》 第一百三卷中记载有:

丙辰,四川宜宾县民言:四川筠连茶课司自洪武至永乐间,所徵茶课积至三百余万斤,岁久不堪,市马别无支用,虚占四百余人守视,乞准户口、食盐给与附近军卫,有司从之。

这段记载中能体现宜宾茶史的是:宜宾县人民反映和建议,筠连茶课司在洪武至永乐年间征收了茶叶300多万斤,放得太久了,又没有用于交换马匹,还要用400多人守护,请求将这些茶叶按户口随同食盐给与附近的军事卫所食用。上级批准了这个建议。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明朝自洪武至永乐年间约50多年的时间里,在筠连一带征收的茶叶运到宜宾保管后已累计达300多万斤在宜宾城里存放,还要用400多人去守卫,足见宜宾南面产茶之多。

明朝时期有关宜宾茶史的记载还很多,限于篇幅不再列举。简略地介绍了宜宾茶史后,下一期进入本系列的主题,介绍源出宜宾的“川红工夫”红茶了。

宜宾“川红工夫”红茶史话:

一、明朝以前宜宾的产茶历史

三、“川红工夫”红茶雏形的出现

四、宜宾三个红茶推广站的设立

七、宜宾茶厂的建立

来源:《宜宾“川红工夫”红茶发展专题研究》,宜宾史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