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川红工夫”红茶史话:五、四川红茶的诞生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宜宾“川红工夫”红茶史话:五、四川红茶的诞生

我们从故纸堆里,找到了一张1951年2月22日的《川南日报》,上面刊载了一条有关四川红茶的报道。

在泸州的原川南行政公署办公楼

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四川省尚未解放,在1949年底,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曾先后退守重庆、成都,四川是蒋介石政权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所以四川解放后,出于剿匪平叛的需要,1950年1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四川省,划分为川南、川北、川东、川西四个行署。川南行政公署是设在泸州市,是管辖自贡、泸州、宜宾、内江、乐山等1市4专区42个县的省级机构,《川南日报》是川南行政公署主办的报纸,也就是类似于今天《四川日报》的省级报纸。

这篇报道的名为《中国茶叶公司西南区公司设站筠连推广制红茶》,其全文为:

1951年2月22日《川南日报》的报道

本报筠连讯:中国茶叶公司西南区公司为增加土产输出,推广红茶制作技术,最近特派干部到川南产茶区的筠连设立推广站。

二月二十日,该站趁筠连乡镇干部会议之便,在会上解释制红茶的好处,散发《红茶初制浅说》及《红茶初制图解》。各乡镇行政干部听了报告后,认识了增产红茶可以运到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换回工业品,建设新中国,大家都保证把会上听到的,回去普遍宣传,并一致要求学会制红茶。最近,县建设科提议每乡派一个代表到中国茶叶公司推广站学习,学会了再回去讲给别的茶农,干部们一致同意。

现中国茶叶公司已确定“天上宫”为站址,三月底就可开工收鲜叶制造红茶。(戴仲基)

戴心镛借筠连县乡镇干部会议之机推广红茶制作

在中国茶叶公司西南区分公司设立在四川的7个红茶推广站,筠连县站名列第一,而且是唯一的“县站”“总站”。此外,高县罗场乡紧邻筠连,罗场乡站和筠连县站的站长都是戴心镛,所以两个站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在一起进行的。戴心镛是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科第一届毕业生,是吴觉农的得意门生。筠连县红茶推广总站成立时,距全面平定土匪叛乱还不到4个月,可见当时国家发展红茶生产的急迫。

筠连县红茶推广总站设“天上宫”,“天上宫”位于筠连旧城南面,民国时期是筠连县茶业公会的所在地,是茶行业人收茶、制茶、交流、聚会、洽谈的地点。“天上宫”又名福建会馆,是福建入川移民所建立,而福建就是全世界红茶最早的产地。

四川红茶首次制作(绘图)

1951年初春,筠连县早早地迎来了茶叶鲜叶大规模采摘上市。同年4月20日,四川最早的一次红茶制作演示在筠连县城天上宫内举行,来自筠连全县及高县罗场等地的50余名茶农现场观摩。身兼筠连县、高县罗场乡两个红茶推广站站长的戴心镛全程演示了红茶的制作过程,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后制成的红茶,色泽明亮、紧细秀丽、尖峰显露、汤色红润,与以往生产的绿茶完全不同。“茶叶还可以这样做索!”“戴老师,好久到巡司来教教我们”红茶制作技术在一声声惊叹中得到了传授。

筠连县红茶推广站站长戴心镛教茶农采摘制作红茶的“一芽二叶”(绘图)

推广站采取了办培训班、办黑板报、利用大会小会宣讲、编排歌舞口诀和现场教学等形式,推广红茶的种植、采摘、制作技术,红茶就迅速地在筠连县、高县及周边发展起来了。只是当时生产的还只是红茶的初级产品红毛茶,而非后来精制过的红茶。与此同时,高县、宜宾县等也进行了红茶推广制作。同年秋天,筠连、高县、宜宾县等地生产出的红毛茶,通过马帮、木船运到宜宾,再由宜宾装船运到中茶公司西南区公司的所在地重庆,在重庆经过精加工后,又通过水运到武汉上火车,一路北上经郑州、北京、沈阳、哈尔滨、满州里出国到苏联。于是在1951年,一个新的茶叶品牌——“四川红茶”(简称“川红”)就由此诞生了。而后来,经手工精制而成的“川红工夫”,就成了“川红”中精品的名称。

宜宾“川红工夫”红茶史话:

一、明朝以前宜宾的产茶历史

二、《明实录》中记载的宜宾茶叶历史

三、“川红工夫”红茶雏形的出现

四、宜宾三个红茶推广站的设立

七、宜宾茶厂的建立

来源:《宜宾“川红工夫”红茶发展专题研究》,宜宾史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