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特供”边销茶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西部“特供”边销茶

边销茶就是销往边区之茶,古时的边区指现在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相对于中原王朝的汉民族地区与西北、西南及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概念。历史上“边销茶”系由政府控制用于与边疆少数民族交换马匹之茶,又称“官茶”。

边销茶的品种很多,主要品种有湖南的茯砖、黑砖、花砖;湖北的青砖、米砖;四川的康砖、金尖;云南的紧茶等。

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所饮用的边销茶品种也不同。茯砖、黑砖、花砖、米砖主要是供应到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康砖和金尖主要是供应到西藏和青海;青砖茶主要供应到内蒙;云南的紧茶主要供应给云南本省,部分供应到西藏和四川。

“边销茶”一直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日常生活饮品,有千年的饮用历史。这一饮用习惯至今未曾改变。

因为西北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牧区,高原、缺水、无蔬菜,以肉食为主,牧民以捣碎的砖茶兑奶熬制成奶茶饮用,可以去膻化食、补充水分和维生素等,因此,在牧区有“宁可三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图 I 欧燕生摄

西北地区因气候原因不宜种茶,他们只能通过朝贡、贸易向中原地区取得“岁赐”茶叶和买茶;

另一方面,西北高寒草原盛产良马,而马作为征战和运载的绝好工具,一直是中原王朝征发购求的对象。

茶马两相需求,其交换流通便应运而生,而且很快成为汉民族同游牧民族之间经济交流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原王朝统治边区的手段,自唐至清,维持千年之久。

茶马交易,最初见于唐代,但未成定制。直至宋初,内地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主要还是用铜钱。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用来铸造兵器。

因此,宋朝政府从国家安全和货币尊严考虑,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

正因为茶与国家政治经济有着特殊重要的关系,政府便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

茶马交易制度历史千年,兴于唐、盛于宋、歇于元、严于明、衰于清。清代康熙年间,随着国家边境的确立和战事的减少,政府对马匹的需求不如往日迫切。

于是“罢中马之制,令商纳税银”,并削减茶马司,只留下西宁、庄浪、甘州三茶马司,兰州一跃成为全国茶马集散地,乃西北茶马互市的中心。

1735年,清王朝裁撤茶马司,改征茶封税,至此,由唐朝兴起,延续一千多年的西北茶马贸易制度宣告结束。

“罢中马之制”后,西北地区逐步形成了西安及周边泾阳、咸阳为中心的边茶加工集散地。甘肃兰州为经营销售市场,东柜是山西、陕西商人,西柜则由甘肃回民茶商为主。此时,销售的茶以紧压茶——茯砖为主。

图 I 彭建清

四川是我国边销茶生产最早的产区,其发源地应在四川雅安,四川边销茶自唐朝即与吐蕃商定在赤岭(今青海湖东岸的日月山)、甘松岭(四川松蕃)建立茶马交易市场。

自明始,湖南黑茶取代汉川茶运销西北后,四川边茶主销西藏。清朝,四川边茶贸易一方面按官茶路线,沿白龙江河谷而上,翻越秦岭西段和岷山、到达秦州(天水),运往西宁、洮州、庄浪、河州、甘州等茶马司,一方面通过藏彝孔道的民间贸易方式运销藏、羌、彝、回等少数民族地区。

云南古代因山高路远,远离中央政府,虽然在唐代就与西番有茶叶的民间贸易,但一直未曾纳入中原王朝的茶马交易之列。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政府应达赖喇嘛要求在云南永胜开设茶马互易市场。自此,云南边茶主销西藏的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的藏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一直把边销茶的供应作为一项民族政策。1953年,西北各省陆续成立了国营中国茶叶公司各省区分公司,茶叶与粮食、棉花一样,被纳入计划经济范畴。

1984年后,国家放开茶叶市场计划管理,但边销茶还一直按照特殊商品执行计划。并对边销茶的生产经营实行补贴,给予减免税收和国家贮备的政策,以确保这一特殊商品的供应,实现民族安定。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